十八大报告的五大历史性理论贡献
2012-11-21 23:39:05 作者:李景田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理论功底深厚,思想内涵丰富,通篇充满新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创新性,必将以重大历史性理论贡献载入史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重大贡献。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推进理论创新
 
自邓小平同志在我们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我们党和人民在实践当中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是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一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旗帜。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开宗明义高扬这面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高举这面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样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立场和坚强意志。同时,也充分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推进理论创新的鲜明态度。
 
二、科学发展观由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10年成功实践为基础,明确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贡献。
 
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由以往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报告还为我们提供了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两个视角。一是实践视角,就是放到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去认识。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所说,我们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还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二是理论视角,就是放到理论创新进程中去认识。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包括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核心内容包括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基本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民族、祖国统一、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十八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有利于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并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同时,报告首次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看起来都是一些老话,但却像陈年老酒那样香醇,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史的结晶。它的提出,与以往我们党提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具有共同的实践源泉、目标指向,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高度清醒和自信,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一系列基本遵循,指导我们不断谱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此外,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这些新阐述、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四、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
 
十八大报告首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适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改,却是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更严、要求更高。报告同时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的重点。
 
报告对五个方面的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在经济建设上,报告表明贯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坚持走“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等新任务。
 
在政治建设上,报告要求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报告特别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特别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特别强调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化建设上,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
 
在社会建设上,报告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第一次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专辟一个部分加以系统阐述和部署。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新观点,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所有这些,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路线图。
 
五、党的建设科学化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新实践、新经验,对党的建设主线、总体布局、总体目标和要求作出了新概括,确立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要求。报告首次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先进性建设一同作为党建主线,使党的建设主线更为科学。一方面,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内含着党的纯洁性建设,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纯洁性,就无所谓先进性;另一方面,纯洁性如果不能与时代、环境变化相吻合,就体现不出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先进性。
 
报告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列,表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要求浓缩了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意味着党建工作更突出地强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
 
报告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突出党与人民的关系,提出开展以为民清廉务实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对近年来党建创新经验的推广。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这些重点任务都是针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既具有很强针对性、现实性,也具有长期性、战略性。
 
这些论述,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的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方略。
(作者为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上一篇:将人民引领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下一篇:党的十八大报告若干创新论断解析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