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三维体系有效促进毕业生到社会基层就业
2013-03-05 08:47:42 作者:王恒胤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2000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与原茂名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广东省属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有在校生17200多人。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就业工作三维体系,破解毕业生就业工作难题,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到社会基层就业。五年来,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率均达81%以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达97%以上,继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后,2000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一、实施全程、全员、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

我校组织多维力量,采用多维手段,将基层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中,教育覆盖全体学生。新生入学后,学校便组织校关工委成员、学生工作干部、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专业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秉承学校原属于中石化总公司的历史及其优良传统,编印《传承的力量》教材,统一教育大纲及教育课件,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便树立“石化人”的“艰苦奋斗、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精神。各院系也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结合各专业要求、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塑造专业技能,扎根基层,锻炼成才。对大一、大二学生,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必修课(1个学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心学生社团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组织大学生参加省、国家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低年级确立基层就业的意识,学会基于社会基层就业、创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1个学分),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巩固基层就业的意识,塑造基层就业、创业的能力,掌握基层就业、创业的技巧,勇于基层就业与创业。为使广大学生自觉增强基层就业意识,了解社会,切身体会到基层就业创业可为有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团委、思政部、各院(系)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访问校友、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以及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及优秀校友回校举办“成长故事汇”、“创业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正是学校组织校内外可用的教育力量,对全体学生实施了全程多维的基层就业教育,使学生牢固地树立了到基层就业的观念,增强了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在毕业择业时他们普遍乐于选择到基层用人单位就业或下基层创业。

 

二、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基层就业的能力

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我校出台了《茂名学院素质教育工作规划》、《茂名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规划》、《茂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规划》、《茂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施了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合格+特长”的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启动了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专业课程计划;改革实践教学,将实践课程贯穿四学年,增加教学实习、实训课时与学分(工科类专业不低于45学分,其它专业不低于40学分);整合资源建设化学与化工、现代通信、电工电子、计算机、现代机电工程、教师教育技能等实验平台;拓展实习、实训、考证、就业见习基地70多个;加强与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广东喜之朗集团公司等大企业产、学、研合作;设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必修学分(本科生4分、专科生3分)和建立正处级建制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并建立了教学改革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学校教学改革的旗帜下,各院系纷纷结合专业特点,实施了“CDIO”、“EDC--CDIO”、“2+1+1(2年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1年专业能力培养+1年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3.5+0.5(3.5年在校学习,0.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方位实施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基层工作的能力。社会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予以充分肯定,据麦可思(MYCOS2009年度非211工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国非211工程本科院校中排名35名。到我校挑选毕业生的企业愈来愈多,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我校毕业生“上手快,留得住,发展佳”。有些毕业生到中石化企业工作才几年,参加全国石化系统岗位技能比赛就荣获银奖、铜奖,例如2001届石油炼制专业毕业生郑维坚,2007年获中石化常减压操作铜奖;2004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李刚,2005年荣获“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力”称号、2007年荣获“中石化集团杰出青年创新创效奖”;2005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陈映波,2007年获中石化常减压操作银奖。毕业生基层创业能力也不断增强,创业的人数也迅速递增,2009年毕业生下基层创业人数比2008年增加了1倍多。

 

三、构建全员化的就业管理与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到社会基层就业

加强就业工作硬件建设。将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正处级建制,按上级要求配备人员、设施、经费,认真落实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将就业工作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设备投入,优化就业工作信息系统,加强就业工作干部培训培养,增强就业工作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三化”水平。

完善就业工作软件支撑体系。出台了《茂名学院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就业工作改革方案》、《就业工作奖励暂行办法》、《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着力构建“学校统筹,院系主体,各方联动,全员参与”的新型立体式、全员化的就业工作管理与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学校层面上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实施“就业岗位拓展计划”和“帮扶服务计划”,组织专职队伍走出校门开拓毕业生基层就业市场,组织专人在网上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寄发毕业生就业推介宣传网和校园招聘会邀请函,以及在就业服务网为毕业生提供基层就业的信息,以满足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需求;每年举办中石化企业招聘人才专场等大型和百余场各中小型校园就业“供需见面会”和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各地举办的就业招聘会,热心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牵线搭桥;实施家庭困难毕业生帮扶工程,对就业困难及经济困难毕业生,学校在安排教师“一对一”进行“热心、耐心、真心、关心”的引导教育,进行思想解压,树立就业信心的同时,对家庭困难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发放求职补贴并优先推荐就业帮扶,确保他们个个落实就业单位。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学校采取与院系党政“一把手”签订年度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下拔就业经费到院系,奖励就业工作达标院系、就业工作先进院系、推荐毕业生就业先进院系与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手段,强化院系抓就业的主体地位与功能,充分调动了院系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院系各出良招,将就业工作任务分解到领导干部、专业教师、毕业实习设计指导教师、班主任(班导师)、辅导员等个人,并出台具有本院(系)特色的奖励办法,想方设法拓展就业市场,搞好毕业生就业教育与服务,促进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校明确各职能部门、院系、教辅后勤各单位的就业工作职责,并建立了督办机制,确保学校各方对就业工作联动起来。同时,实施奖励联系新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的教职工等办法,使广大教职员工自觉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动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积极联系新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从而也拓展了毕业生的基层就业市场。此外,学校也出台《茂名学院应届毕业生志愿服务祖国西部和“三支一扶”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对毕业生参加志愿祖国西部、山区和“三支一扶”予以奖金、垫支学费、垫付助学贷款及授予荣誉称号等奖励办法,大大鼓舞毕业生自觉到社会基层就业。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教育、管理、服务三维一体、“各方联动、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每年毕业生基层就业率、总体就业率均保持较高的态势:2007年至2009年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3.8%82.3%81.8%,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8.4%97.6%98.54%。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质量也不断提高,2009年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数比2008年增加了25%2010届毕业生中已被国有大中型企业录用的比2009年增加了28%

(作者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上一篇:【2010】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下一篇:【2010】军队党组织实施党内监督的规定(试行)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