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宣传工作内容机制 服务“十二五”发展大局
2013-04-12 20:31:34 作者:张效廉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内容,不断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容机制,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产业支撑。

创新理论武装,让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一是创新学习制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立省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讲解等新载体,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考核评价等新机制,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二是转化研究成果,努力为党委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社科规划、社科评奖等相关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统筹协调党委政府研究部门和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学术资源,重点围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党委政府谋划科学发展的共识、领导科学发展的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决策。三是丰富宣传载体,生动回答科学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组建宣讲团就“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深入基层开展宣讲,编写理论通俗读物,拍摄电视理论文献片,办好公益性讲座,阐释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创新舆论引导,营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浓厚氛围。一是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全面深入准确宣传国家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基本精神。二是强化引导内容,着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开设“展望十二五”、“促发展、求实效、惠民生”等专栏专版专题节目,组织开展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建设、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对外开放、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等主题宣传战役。深入宣传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完善重大选题策划会议、新闻协调会、新闻阅评、新闻发言人制度,改进创新先进典型报道、发展成就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政策解读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能力,以立体式、全方位、大范围的集中宣传,推出有深度、有影响力、有震撼力的报道。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完善机制,构建“大政工”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发挥作用的新机制。二是健全网络,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加强和改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承担政治和社会责任。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农村及边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职工等领域、群体延伸,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三是创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探索建立群众精神卫生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疏导情绪的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进”活动和“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评选活动,广泛开展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诚信。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和法制观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理性看待社会公正,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形成人人珍惜稳定、人人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着力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一是创新投入机制,推动公益事业社会化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确保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统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注重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工薪阶层的大众化娱乐场所倾斜。二是加强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省博物馆、省美术馆、哈尔滨大剧院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城市之光”和“金色田野”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施“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和文明村建设示范工程,大幅提升城乡文明水准。三是丰富产品供给,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建立和完善“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公用共享。加强对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黑龙江优势艺术门类和艺术流派发展。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实施倒逼机制,加速深化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电影公司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树立以大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借助城市新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资源核心区开发建设牵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实施“一核五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优化工程。实施“六个一批”发展战略,打造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推出一批龙江名牌;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兴建一批基地园区;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三是催生新兴产业形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文化+科技、金融、旅游、地产、教育、体育休闲、物流、信息”八大融合模式,加强与相关产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借力,走借力发力、融合式发展之路。组建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业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公司4个平台,加快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到“十二五”末突破1000亿元,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上一篇: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两带一创”重实效 深入学习促发展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