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综述
2013-05-15 10:18:42 作者:胡从东 吕其庆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

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领导批示精神,20111117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本刊编辑部在湖北围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座谈会,请全程参与湖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的10所高校学者,以及2名基层宣传干部进一步深入研讨。

转型期农民思想观念的基本判断

农村的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使农民得到了切实利益,不断满足着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此,也一直得到农民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农村进入稳定的快速发展期,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总体上呈现为积极和正面。华中师范大学项继权教授认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大农村建设的力度,实施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农民群众对政府、对政策满意度很高,我国农村进入少有的稳定期。当前农民群众的政治心态、生活态度、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方面总体上是积极向好,为农村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华中农业大学吴春梅教授认为,中国转型期的挑战在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上突出表现为“多元、异质、不均”。农村的急遽变革、公共资源在农村的分配不公,使得农民群体内的贫富分化日趋扩大,思想观念也出现较大的差异和不稳定性。调研中突出反映出当前一些农民群众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界限模糊,为富不仁、见义不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现象时有发生,淳朴、厚重、仁义等传统美德逐步淡化。

面对当前农民思想观念的现状,与会学者认为,首先要正视这些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认清主流和支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在多元中发挥主导和统领作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热切期盼

当前中国农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社会迈进。农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也在不断增长。但当前农村现有的文化供给、文化建设情况却不乐观。武汉理工大学王盛开教授指出,农村文化资源很匮乏,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地方宁肯在城市耗巨资建一座广场,也不愿在农村修几个图书室。即便在农村建好图书室,如何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也是个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改变着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华中师范大学袁方成教授认为,手机、电脑、网络在农村的迅速普及,使农民观念出现巨大变化,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多元,从逆来顺受到民主法治,农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要求更具体。当这些具体需求在现实的农村环境中无法实现时,急躁、焦虑、困惑的心理就会产生。而传统乡土文化价值体系的逐步瓦解也加重了农民群众的心理焦虑。中国地质大学彭涛教授指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中,传统乡土文化不断被瓦解,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大规模的农民流动,大批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城市里的“乡下人”,乡村里的“城市人”,成为生活上漂移、精神上漂泊的一代。

精神上的困惑,心理上的焦虑,文化上的断裂,使乡土上的农民无法安放精神和心灵,宗教遂成为一些人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指出,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有重要影响力。一方面,要包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合法宗教的发展;同时,对邪教组织及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尤其要注重防范外来宗教的不断扩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人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在当前广大农村,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释放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是转型期农民身份认同的困惑和心理焦虑,以及农村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逐步式微,其核心都指向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期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农村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对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全会的召开必将在千里沃野迎来文化的春天。华中农业大学吴春梅教授认为,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再到文化导向,是党和国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政策路径的必然选择。

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座谈会上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议。华中师范大学项继权教授认为,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没有共同的价值认同作思想基础,改革发展容易出问题。湖北省委党校李银安教授认为,要注意发掘、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精神文化。湖北仙桃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志环认为,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文化财政投入。武汉理工大学王盛开教授强调,文化建设不单纯是建几个图书馆、文化广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将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成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建设者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武汉大学桂胜教授认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亟须关注“打工经济”形成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部分群体在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人数众多,成为农民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物质生活匮乏,精神世界荒芜。面对这个亟须关注的群体,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软办法,还要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硬手段。但现实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却有些“疲软”,其最大的掣肘就是缺少建设者。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认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基础,更缺少组织保障。过去农村有生产队,现在农村基层单元出现“组织真空”。另外,农村精英人才流失严重,“能人治村”的案例很少出现。中南民族大学吴开松教授认为,现在农民最认同的是中央政府,最不认同的是基层政权。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农民与基层组织的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普通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也极易挫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健康发展。

与会学者认为,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障是迫在眉睫的重任。湖北省汉川市委宣传部纪检组长赵文汉认为,要注重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只有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提高了,才能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增强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湖北大学高乐田教授认为,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选派有专长的大学生到基层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建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工作机制,调动多方位资源和力量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湖北仙桃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志环认为,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要注重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如类似黄鳝养殖协会的农村专业协会能够发挥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扶持这些非政府组织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全球化的发展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让农民的心灵得到安顿、让理想的旗帜高高飘扬、让道德的花儿尽情绽放、让社会的正气弘扬光大、让人性的光辉普照,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局,思想政治工作要得到长足发展,势必要在千里沃野有所作为!

(此文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第12期)

上一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