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
2013-05-16 16:47:08 作者:魏慈瑛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学习和成长。它以其便捷、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对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和道德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形势下,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如何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接受网络带来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同时抑制它的消极影响,是信息化时代带给少先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网络的挑战

1.网络环境复杂。目前的网络环境鱼龙混杂,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网络文化中以各种情感生活、泡沫消息居多,不但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世俗文化”、“泡沫文化”,而且同时出现了“泛娱乐”倾向。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即使是成年人也难以掌控网络对于自己的影响,加之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意志力弱的心理特点,对未成年人就更是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中尤其以低俗娱乐、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更为严重。例如网络信息的泛滥流传和真假难辨可能造成未成年人信仰的缺失或价值的多元化,影响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信息传播以及网络信息接收的隐蔽性,容易引起未成年人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和无约束性,极其容易使得未成年人受到各种干扰和不良诱导,个别的甚至走向错误的道路。其中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道德感弱化现象值得重视。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隐蔽性。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和数字化的,并且是以符号形式出现的,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制和掩饰的一面会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宣泄和释放。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道德感弱化现象直接影响着网络建设工作,而且也会波及未成年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2.有关部门与家长监管不力。由于对网络环境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网络应用缺乏透彻的认识,家长极易将网络环境和网络应用妖魔化,进而或不加思考、不加选择地将未成年人与网络环境生硬隔离,或束手无策、疏于监管,以及家长的认识不清或管理粗疏,都使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接触各种不良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未成年人对网络的选择、判断能力的缺乏,使社会、家长所担心。据《2010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手机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2月,“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2%,未成年人家庭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九成被调查家长认为孩子‘网络沉迷’很普遍”,到现在,也还有一些老师和家长反对未成年人“触网”。被调查家长认为,“网络对孩子的影响仅次于家长和朋友”。未成年人本身缺乏分辨能力和意志力,极其容易受到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和诱导,而有关部门与家长监管不力则给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以可乘之机,一旦不良网络信息乘虚而入,势必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造成极大的威胁。?

3.缺乏针对处于网络环境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指导。网络环境虚拟复杂不容乐观,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与家长的管理粗疏都容易使得未成年人的身心受到不良诱导和种种伤害。比如诱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教育专家赵忠心曾经讲过,影视剧中的暴力镜头,电视、电脑游戏中的血腥嗜杀场面都严重污染着孩子的心灵。而缺乏针对处于如此网络环境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会使得未成年人在面对内心疑惑与网络环境诱导的情况下,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值得借鉴的意见,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和混乱,陷于更深层次的困惑,极其不利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成长成熟。互联网产生和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西方国家在输出网络技术、网络设备的同时,难免裹挟着输出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这些西方国家固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于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无疑是个强烈的冲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文化类型、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汇冲突和整合同化必将越来越明显,这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对网络的策略

1.加强少儿网站建设,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环境。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上的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新的生活方式和受影响的载体。这次团中央组织的少年儿童调查反映,对低年龄少年儿童影响最大的三类人是家长、老师和明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既然孩子们认同明星、关注明星,那么我们就要研究怎样使明星成为我们对少年儿童渗透和传播意识的重要载体。再比如,现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孩子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手机上网70%是未成年人,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少先队工作如何向新媒体进军。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新的生活方式和受影响的载体,充分运用电视少儿频道、广播、报刊、网络、手机报、手机短片、公益广告等大众传媒,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儿歌、游戏、动漫等少年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影响和引导少年儿童。全国少工委要认真总结全队在这方面的好经验、好探索。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所处网络状况,遵照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的指导思想,目前亟待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工程建设。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和推广未成年人导航网站。以乐优少儿导航网站为例,2010520日,团中央所属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内首个少年儿童专用互联网导航网站——乐优网正式开通。该网站的开通是团中央、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指导实施的“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一项重要举措。二是创设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题网站。以中少雏鹰争章网为例,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联合浙江省少工委建设,并在2011224日浙江省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上开通了中少雏鹰争章网浙江平台,努力为基层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搭建指导队员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网络平台,为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了新的途径。?

2.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规范。在2010年全国“两会”提案中,15位政协委员建议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全面培养未成年人与信息化时代相符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能力,建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现有中小学网络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课学习。网络素养教育中,注重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还要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的主动性,强调实践、体验和创造的过程,通过民主的讨论、辨析的形式,培养其价值判断与认知能力,使其学会判断、评价和选择。面对网络复杂的环境,能够理性认识,趋利避害,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在信息技术课上,必须坚决抵制未成年人玩暴力网络游戏,注意并适当地安装一些有益的游戏软件,让队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逐渐建立起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兴趣。?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学校少先队组织要积极配合行动。特别要注重自主性网络素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互联网。可以通过组织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网络学习实践活动,例如电脑小报制作、网页制作、网络维护、动漫形象设计、基本程序学习等方式,来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构建分层化的少先队传媒体系,把教育的思想性和娱乐性、趣味性、时尚性结合起来,在网络游戏中重视网络“规则教育”。用道德教育来帮助未成年人有节制地满足欲望,引导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中正确认识互联网、正确认识社会生活,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网络监管,努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网络时代的社会力量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监督作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使得信息生成机制中的监管环节被“边缘化”。当下,对互联网的治理应该是政府主导,动员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发动公众积极参与。要严肃文化市场,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治理,加强对歌舞厅、游戏机房、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督与管理,努力净化社会空气,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针对家长对子女应用网络监管不力的问题,需要相应的从提高父母师长的意识开始。如在传统的家长学校中开办网络培训课程,学习掌握上网基本技能,在家校通网络平台开辟正确疏导、教育子女健康上网的心理辅导等,让父母在了解网络的基础上,认清网络的优与劣、利与弊,在协调监管的前提下,对网络产生正确的理解和信任。同时,提醒家长首先做到在家上网以身作则,遵守网络规范,对孩子在家中上网既不放任也不禁止,变堵为疏;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上网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向孩子推荐有益、有趣的儿童网站,共同和孩子在网络上获取有益的信息。这样既可增加亲子间的沟通,又可以使网络真正成为孩子学习、娱乐的信息来源。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不断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强规范,依法管理,保障和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对网络违法犯罪,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以解决。预防在教育,治理在执法部门,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加强针对处于网络环境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指导。一是要平衡传统道德机制与网络环境中的道德机制,加强针对处于网络环境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在网络世界中引入优秀的传统道德成果和富有成效的运行机制。二是要稳固学校德育主导性地位。当下网络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与挑战,使未成年人对信息的选择性空前增强,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必然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灵成长。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在迎接网络时代给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应做出积极的探索,特别是要把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有效地利用起来。面对网络时代,我们还要研究教育的国际化问题。面对网络世界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冲突,从事未成年人事业的工作者,必须坚守社会主义道德阵营,教育引导未

成年人分辨是非,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营养,更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下,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发挥德育合力,构筑起大德育体系,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者:浙江省少工委副主任、浙江省少先队总辅导员)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
下一篇: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