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决定》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13-11-30 19:02:01 作者:胡敏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原标题:胡敏:《决定》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和进军号角,其内容覆盖了15个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各大领域的全面改革,提出了60项具体改革任务,可谓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决定》全篇,不仅蕴含了大量理论上的新思想、新突破,而且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前行中遇到的现实矛盾和难题,提出了新一轮改革的切实举措,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如果能够切实将《决定》中提出的“含金量”足够高的每一项改革任务切实落实下去,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转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并依靠改革红利最大程度释放出社会活力,未来十年的中国社会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将深受其益,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改革将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后,各大媒体推出专家学者的各方面解读文章,各个层次的百姓也是翘首以盼,纷纷从文件的字里行间希望读出这新一轮改革将如何改变着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坊间推出的各类版本的图解,足实描绘出一幅幅《决定》改变未来生活的现实图景。的确,也正像大家所解读、所期盼的,随着《决定》提出的一项项改革的落实到位,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比如,生、养、教、医、住等,都会因为这一系列改革将发生着重大改变。
 
首先最为普通家庭关注的就是“单独二胎政策”的启动。《决定》提出: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单独家庭想要两个孩子,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将不再孤单。虽然文件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没有确定全国的统一时间表,但面对日益老龄化到来的中国社会,我们已经到了需要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时候。
 
最近有一个热播电视剧《老有所依》在观众中反响强烈,电视剧就是生动刻画了现实中国社会家庭结构中老龄人生活安居的窘迫问题。35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中国社会人口和家庭结构,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特别是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出现”剪刀差”拉大的现实,我们需要对生育政策作出调整。这不仅影响每一个普通家庭,也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
 
家庭有了孩子,成才关键靠教育。近十多年来教育问题成了中国社会一大矛盾焦点,“上学难、上学贵”的社会困境广受诟病。《决定》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等等。这些意味着,城市孩子的家长将不再因择校而烦恼,不要再花冤枉钱去高价租住学区房;边远乡村的学生照样可以学到优秀学校、优秀老师教授的课程;中学生不再一考定终身,“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政策也会使学生们知识更加全面。
 
学生读完书,进入社会在就业。近年来,国家经济结构在转型升级,就业“亚历山大”,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了这样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和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我们将不会再看到一个因为长相不佳或者患了肝炎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们的身边也会有更多的优秀年青人自主创业,实现比尔·盖茨般的创业梦;与此同时,未来几年,我们也将不再看到千万大学生挤“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
 
工作一生,人都有年老退休的时候。但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提起到来而社会养老金缺口又日益加大,迫使我们像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决定》是这样说的: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就是说,到了退休年龄,您可能不一定非得退休了。如果退休了,保障也多了。
 
与年老退休紧密相随的就是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一个社会难题。《决定》指出,要“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还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要通过“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等等,待我们退休后全社会应当有了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安全防护网。
 
当然,与普通城乡居民相关的户籍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房产税立法的适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等,也将根本调整普通人的社会利益关系,真正形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等一系列群众关切的现实利益问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尊严将得到实质性地维护。
 
·改革将激发企业组织的创造活力
 
在西方社会有一句名言,叫“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用来形容财产权对穷苦人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道出了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公权力和私权力有明确的的界限,表明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有着严格的分界线。
 
三中全会《决定》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就是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即“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据此,国家将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独立的社会法人组织,随着二者产权制度得到根本保护,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将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将不断释放。二者在市场经济中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映成辉,共同为我们国家创造出社会财富。
 
特别是《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在未来十年,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将成为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亮点。
 
同时,私人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将继续绽放出无限的活力。比如,按照《决定》中提出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改革要求,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将大踏步前行。在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按照《决定》提出的“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个人投资办企业和兴业投资将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
 
在中国对外开放进入第二季之后,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也将带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更多的私人企业甚至个人资本都可以成为对外投资主体,它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可以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并大胆“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决定》还指出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整个开放、有序、包容、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将级大地激发社会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也将由此创造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将改变国家机构的治理体系
 
认真学习研究《决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全新概念。围绕构筑国家治理体系,《决定》又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系列重要概念。
 
研究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者都知道,在现代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这个概念,并纳入未来我国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远见和开放胸怀,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大势。
 
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构成的一揽子国家制度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它强调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和制衡、权力运行的有序和合规、决策的民主和公众的参与。从管理一个国家到治理一个国家,一字之变,体现了管理主体的多元、共担、共治、共赢的理念,突出了权力的分享、合规、依法、有序和服务,这是一个重大的思想革命,也是一个宏大的改革命题,并为全面改变国家机构的治理体系出了一篇大的文章。
 
其中,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围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核心,将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实现政府“善治”,建设一个“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为此,我们将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将主体现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改革也将直面三大问题:一个是行政权力边界的问题,一个是行政权力错配的问题,一个是行政权力约束的问题。解决好这三大问题,将对政府公务员带来一次“切肤之痛”,就此也将真正形成一个法治中国的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
 
——曾经政事不分的央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的行政级别将逐步取消,科研院所的院士也将不再有终身制。
 
——探索实行官邸制后,公务员将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后,公务员将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后,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将得以遏制;随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和施行,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将成为在任干部的“颈上之剑”……。
 
当然,随着《决定》中提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形成,也会使各方面具有治国理政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就此,“官本位”观念就此将得以破除,干部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将会使各年龄段干部不再有晋级的“天花板”烦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将形成集聚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体制机制,各类干部人才将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上一篇:施芝鸿: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下一篇:毛泽东对彻底唯物主义的贡献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