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毛泽东在合肥的五个第一
2014-01-23 18:11:11 作者:戴健 来源:合肥晚报

    

  

  第一次亲临安徽合肥视察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前后,毛泽东主席陆续到河北、河南、山东和湖北、安徽、江苏、上海视察。9月10日,毛泽东到湖北,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应召去武汉汇报工作。当毛泽东快要离鄂赴皖时,曾希圣先期回合肥做相关准备工作。行前,陪同毛泽东视察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替曾希圣出主意说:毛主席是第一次到安徽,怎么能使人民一睹领袖的风采?我们能不能事先把群众组织好,站在马路两边,请主席坐在敞篷车上,让大家都能看到他?张治中是安徽人,自然对家乡多一分关爱和偏心。

  这和曾希圣的愿望不谋而合。主席这次去安徽,对我们全省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能够这样做最好。但他又很犹豫,主席每次外出都轻车简从,也从不要什么夹道迎送一类的安排,恐怕他不会答应吧?张治中不想放弃努力,他说:让我去和主席讲,试试看嘛!曾希圣很高兴,好吧,听你的回音。主席能答应最好。

  曾希圣回合肥了。到吃晚饭的时候,张治中趁毛泽东谈兴正浓,适时提出:主席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到合肥去,让人民站在道路两旁瞻仰瞻仰您,您不反对吧?毛泽东沉思片刻,又夹一筷子菜放进嘴里慢慢嚼完咽下,才风趣地说:我已经受到你们许多批评了,说我没到安徽去,安徽省委同志们也多次这样说。这次你们怎么办,我都不管了!张治中喜出望外,马上通知正在安庆到合肥船上的曾希圣,说主席同意了!

  9月16日上午,毛泽东在张治中、谭震林、罗瑞卿、张云逸等陪同下,乘江峡号轮船抵达安庆,曾希圣、黄岩等在码头迎接。中午前后,毛泽东下江游泳并视察安庆一中。下午5点多,毛泽东一行在顺道参观刚成立的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后,继续向合肥进发,7点抵达稻香楼。

  稻香楼宾馆始建于1956年,当时条件比较简陋。为迎接主席下榻于此,这里根据他的工作和生活喜好,紧急建造了三大间红砖青瓦的平房,因为傍着东楼,取名西苑。西苑内有新打的木板床和办公桌,桌上除摆放安徽文房四宝外,还特备了光绪《安徽通志》、嘉庆《合肥县志》和二十四史等古书典籍,供毛泽东翻阅查考。

  晚饭前,毛泽东和省、市负责人约法三章:第一、不要请我们吃饭;第二、我也不请你们吃饭;第三、按伙食标准用餐,不喝酒。这三条,希望大家监督。韭菜炒蛋、土豆烧肉、干煸辣椒和素炒青菜外加小米粥、馒头,他一个人单吃津津有味。完了,他还倒点茶水到饭碗里,晃晃,把残渣余孽都喝了。他边抹嘴边说,哪天全国农民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那就不错了。

  工作人员已经乘隙把毛泽东随身带来的棉被棉毯荞麦枕头和换洗衣服、布鞋拖鞋等摆放停当,但主席哪顾得上休息?他先接见了全国妇联章蕴、曾宪植等,再和曾希圣、黄岩、刘征田等省市领导谈到11点多,又精力充沛地坐到办公桌前。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合肥,直到翌日8点他才上床稍憩。

  第一次题写安徽大学校名

  还在安庆到合肥的路上,曾希圣向毛主席禀报:安徽新办了所合肥大学,即将开学。国务院已经任命我兼任校长,请主席题写校名。

  安徽的高等教育始于1928年创办于安庆的安徽大学,后来因战乱迭经辗转变迁。解放初安徽大学迁至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沿用安徽大学名。1952年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原安大拆分,省委决定在省会合肥兴建安徽大学新校。1954年该新校址根据当时政务院的决定改办安徽农学院。1956年7月省委和原高等教育部决定启动在合肥西门五里墩东南筹建综合性大学的工作,1957年12月定名为合肥大学。

  1958年9月,学校首期基建基本完成,苏式建筑风格的长长的教学主楼已经矗立在校园里,尽管它南面还有一座池塘待填平,池塘南面的正门因没有路还停留在图纸上,但招生和搭班子这两项主要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两位副校长,原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行严和原华东师大副校长孙陶林已经履新,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和南京等地高校支持输送的部分教师已开始备课,来自本省和苏沪浙等地的550名新生陆续报到,喷有合肥大学字样的桌椅床柜也摆放到位。

  开学在即,9月16日深夜曾希圣等告辞后,毛泽东在稻香楼西苑展纸挥毫,连写了四张“安徽大学。

  毛泽东为合肥大学题安徽大学,是印象中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请题他兼任校长的大学当然是安徽大学喽,是主席记忆有误,还是他觉得合肥不如安徽大,索性改为安徽大学,现在是两说并存,难以考证。张行严副校长接到曾希圣转来的题字后,当即邀集专家共同研究,从其中的两张遴选出写得最好的四个字,组成安徽大学校名,并专请名家装裱。10月6日,当时安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安徽大学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并展示了毛主席的墨宝。

  毛泽东曾为10多所高校题写校名,包括1949年应请题北京大学、1950年题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51年题复旦大学、贵州大学等,1958年他来安徽前6天,9月10日还为湘潭大学题名。但此番是第一次为安徽的大学题写校名,实际上包括命名。

  第一次为省会合肥拍板

  舒城到合肥的公路,是沿着历史上的京广驿道修建的。当年林则徐奉旨禁烟,沿这条路南下。毛泽东1958年来合肥视察,循这条路北上。车队行至合肥境内,毛泽东忽有所思,他问随车的曾希圣:安徽的省会为什么不设在芜湖呢?芜湖靠近长江,交通方便啊!曾希圣答:合肥虎踞皖中,襟江带淮,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合肥环境优美,城市布局合理别致。

  毛泽东和曾希圣的这番对话,是有缘由的。大跃进刚刚发动,合肥交通不便不如把省会迁到芜湖去”的议论已经由一定的渠道传至中央。而此前曾希圣也有过赴京开会,三里街机场因跑道泥泞飞机无法滑行,改乘火车还须到蚌埠中转的焦灼经历。

  伟人就是伟人,高瞻远瞩。夜阑秋深,毛泽东挥笔疾书——

  曾希圣同志:

  校名遵嘱写了四张,请选用。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骄傲,以为以为如何?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似较适宜,以为如何?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六日

  毛泽东的这封信,实际上是为省会设在合肥一锤定音,迁往芜湖之议自此中止。

  合肥自秦汉之交置县。康熙初年江南省分设江苏(取江宁、苏州前一字组合)和安徽(取安庆、徽州前一字组合)后,最早提出安徽省会宜设在合肥的是桐城籍的大学问家姚鼐。他曾先后主持安庆敬敷书院和江宁(今南京)钟山书院多年,有时难免会将他熟谙的宁宜二地作一番比较,认为相对南京,安庆背山临江,城池逼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而长江仅能通东西,南北交通并不畅达,颇以为憾。环顾省内,他的目光落在了庐州府治合肥。这里位于浩瀚的巢湖之阳,历史上东西地处吴头楚尾,南北有淝水通江达淮,是理想的省城。清嘉庆七年(1802年),《庐州府志》修成,知府张祥云请时在安庆的姚鼐审定。姚鼐阅后欣然作序,序中赞誉合肥:

  地势宽平,原隰雄厚,控扼南北。要言之,安徽大府建牙,未有宜于合肥者也!

  按明清时称总督、巡抚为大府,建牙指树旗。姚鼐的愿望,整整150年后成为人民政府的现实。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正式定省会为合肥(此前清咸丰年间和抗战胜利后省府曾短暂驻合肥)。

  毛泽东致曾希圣的这封信,第一次赞誉合肥不错,为皖之中,并为其长久的省会地位拍板。该信1992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合肥二字手迹在新火车站站房楼上熠熠生辉。50年来,毛主席钦定省会平息迁址之议这一经典佳话,激励着合肥人民建设新兴省城豪情满怀干劲倍增。

  第一次视察安徽省博物馆

  9月17日下午,毛泽东来到位于金寨路北端的安徽省博物馆。

  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4月,1956年11月陈列大楼建成,随后以其雄伟的建筑和丰富的展品跻身于全国四大标杆博物馆之列。毛泽东先后参观了包括矿藏、农业、历史文物、革命文物等全部21个展馆。在青铜器文物馆,他驻足于商代的龙虎尊前,察看其精美的纹饰图案结构,赞扬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他在另一展柜弯下腰欣赏鄂君启金节,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免税通行证,铭文仍金光耀眼,他对照边上的释文,和陪同的省博专家讨论推敲。他围着省博的镇馆之宝、有400公斤重的楚大鼎转了大半圈,又从鼎沿朝腹部看,还风趣地对省长黄岩说:这个大鼎,里面能煮一头大牛哇!在汤天池的铁画工艺草书对联前,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吟诵: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牙。他看得仔细,听得专心,还向讲解员询问太平军铜炮和皖南民兵黄檀炮的使用,并同他们亲切握手。

  不知不觉将近三个小时过去了,毛泽东对曾希圣说展览相当丰富。行前,毛泽东作了重要指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安徽省博物馆是毛泽东生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视察过,并在此对博物馆事业做出了唯一指示的博物馆,因此奠定了在中国博物馆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9月18日下午,毛泽东乘车来到省委机关钢铁厂(后来的合钢三厂)视察。这里新投产的两座转炉,结束了安徽无钢的历史。熊熊的炉火前,毛泽东高兴地向工人们问候,你们辛苦了!要努力呀!行前,毛主席在濉溪路上与钢铁厂和对面农药厂闻讯而来的职工们挥手告别。当天傍晚,毛泽东又参观了位于西郊的安徽省新式农具展览。他观看了单人脚踏滑车运土器、二龙戏珠运土器和新式水车、人力绞车的表演,连声赞叹:群众真是会想办法啊!

  第一次乘敞篷车接见市民

  9月19日,毛泽东将要离开合肥往芜湖。

  上午,秋雨下个不停。中午时分,来自工厂、商店、学校、街道、机关和郊县有组织的民众和部队官兵陆续排列在合肥金寨路、长江路、胜利路两侧,迎候他们心中的领袖。说来也奇,下午两点,淅淅沥沥的雨竟然停了,于是许多人把雨伞放到地上,又自动整好队形,等待幸福时刻的到来。合肥,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此刻空气更加清新,树木愈显葱翠。光明电影院、长江饭店、百货大楼、三八商店和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处拉起一幅幅过街横幅,全城洋溢在盛大的节日气氛中。

  下午2点15分,一长串汽车从稻香楼驶出,65岁的毛泽东在曾希圣陪同下乘第一辆敞篷车,张治中、罗瑞卿、黄岩乘第二辆敞篷车,车队缓缓向北,到三孝口向东进发。毛主席身着银灰色风衣,频频向呼的群众招手致意。少先队员挥舞着彩绸,年轻的姑娘摇动着花束,大学生挥动三角旗,演员们载歌载舞,还有闻讯赶来的老人们,就用力把孙儿举过头顶,让他们看得更清楚。那一刻,许许多多的人激动地流出了幸福的热泪。

  将近10里的长街,排列着20万群众,车队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火车站。毛主席和处于极度兴奋中的合肥市民告别后走进火车站,很多群众跟着拥进站台,挤到专列车厢旁。毛泽东几次从车厢里走出来向大家招手致意。每一次露面,都激起一片更热烈的欢腾。

  将近3点,专列驶离合肥站向芜湖进发。负责保卫工作的公安部长罗瑞卿长出了一口气,他说像今天这种夹道欢迎的做法,是主席外出视察的第一次破例。张治中则感慨,群众对领袖拥戴热爱的情景,实在令人感动。毛泽东则回答:这是他们感到自己当家作主了,是国家的主人了。他们已经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看到自己的美好远景了!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视察途中乘敞篷车大规模接见市民,就发生在合肥。

 

 

上一篇:邓小平赠送“中国第一股”
下一篇:毛泽东为何决定新中国定都在北京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