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创造力因梦想而生 强大思想造就强盛国家
——读鸿篇巨著《思想通鉴》的启示
2014-04-29 12:58:15 作者:雷常新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

著名作家杨道金经过数年撰写的《思想通鉴》最近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从研究人类思想广义专著角度来讲也许是第一部书,此书值得一读。全书紧扣“人类因梦想而强盛,思想造就人类的伟大”这个主题,全面系统论述了人的思想形成的全过程,尤其突破性的提岀了“人是思想的机器”,人不仅因梦想创造了自己,而且创造了民族、社会和国家。人类依存的是思想,因梦想而发展壮大,而在思想中姶终爱三大支柱支撑,即:民族、社会、国家。谈到民族离不开社会,讲到社会必然联系到国家。国家是民族和社会的“中枢神经”,也是人的思想财富。思想是意志和情感的集中体现。回想起人类思想是各民族走过的路所留下的脚印,丢掉了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就不知道该向哪里去。因此,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思想,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兴衰的重要课题。

 

思想的成长历程印证国家运径

《思想通鉴》认为,国家的运行及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系统组织原理,从人和社会的行为机制考察,可知终极目标指向和劳动实践是人和社会存在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维。而且,由系统功能最优化原理可以得知,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应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互为目的和手段,达于自觉依存。这是崇高的人伦规范和德性之昭,需要以现实的社会实践过程努力去追求。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符合自然辩证法。但能否实现这个长久的目标,就要看人类的创造能力发挥了。持续而永久的平安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由生长、兴盛、衰亡,这也并不是自然规律。因为人类有征服自然的意识和智慧,未来的人类在征服与适应自然的博弈中,为了更好生存而选择出最佳的途径,然而有些自然力量又是人类无法克服的障碍。因此,人类应遵循波浪式运动的自然法则,但是,这个运行周期相当漫长。

《思想通鉴》,纵贯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涉及面非常广,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现实性、理论性、实践性、哲理性、励志性、鉴赏性、包容性、时效性、实际性、实用性。命题立意、独具匠心;想象诙诡、出神入化;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纵横恣肆、乾坤雷硠;曲折盘旋、激溅飞泻;高度深刻、丰富多彩;内涵博大、神奇惊叹;瑰玮诡丽、力束狂澜;回环相扣、展转相生;周而复始、悠远无穷。真可喟“摩天巨斧崖峭开,石破天惊神仙来。大海长鲸腾空起,遨游广漠跨天宇。”《思想通鉴》对整个人类而言,比较客观诠释了财富是什么?富人的资产与穷人的利益,其实只不过是一张纸币的正反两面的花色和图案。   

书中认为,人类最宝贵的力量是思想力量,思想力量是人类所知道的最强大的力量。只有当人类理解了这种神圣的力量的本质和合适的利用的时候,人类才能把自己从物质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继续朝着变成一个自觉有序而充满创造力的存在而前进。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思想可能是最有意义,然而又最不易被理解的因素。思想的过程,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则通常被认为是一件纯粹的私事,只对他们自己有短暂的影响。二则通常视为为政者的事,只对国是起作用。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些错综复杂的即使是那些在他们脑海中形成的看起来最微不足道的思考的分枝和结果。

为了表明思考的重要性,西方智慧教义告戒,宇宙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它们首先是一种思考。最初是在希腊写成的《圣经新约》用“理性”这个词来解释“话语”和在话语之前的思考这两方面。话语可能被认为是思考的一种明显的形式--一种建立了所有的形式,并且根据超自然的知识使他们牢记在心的声音。

进化为一个潜在的上帝的人有着潜在的创造的能力。他现在正学习如何创造;他有思考的能力,他可能会说出他的想法。当他还没有能力独自实现他的想法的时候,他可能会通过他的谈话获得其他人的帮助。随着进化的继续,当他能够通过他精神化了的喉头发出的语言直接进行创造的时候,这个时代最重就要到来了。通过一系列物质化的体系,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这样他就不会犯错误。人还没有在精神上得到发展,如果他现在已经能够通过话语直接进行创造了,他的创造物并不完美,而且有害。

 

只克服懒于思考习惯才会增添活力

大多数的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使得他们在技能被完全掌握之前,没有能力抓住任何一门技能。虽然,在脑海中掠过的想法是好的或者是无关紧要的、大多数是后者、大脑往往不能对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去认识它的本质。思想控制往往是很难达到的,然而,一旦达到了,那么,不论是在哪个领域,思想的持有者手中就有了通往成功的钥匙。

《思想通鉴》告诫人们,思考的力量是获得知识的最强大的方法。如果把它集中的一门技能上,它将会一路过关斩将解决问题。如果具备必要的思考动力,那么,没有什么可以超越人类的理解的力量。只要我们粉碎了它,思考的力量对我们来说就毫无用处,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做好了不嫌麻烦驾驭它的准备,那么,所有的知识就都会成为我们的工具。因为思考是我们最重要的力量,我们必须学会完全的控制它,这样,我们所创作的就不是有外界的条件引起的幻想,而是由内在的精神所产生的真正的的想象力。

我们说到的思想是由精神来构思的,但是,就像父亲和母亲对孩子这一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想法和精神在思想被构思出来以前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想法产生于人的内在精神和物质世界的自我。这个想法投射到可以接受的精神就产生了思想。这样,当每一个想法赋予自己一种有思维组成的形式的时候,它然后就是一个思想,就如对足够成熟的有洞察力的人的内在想象力一样明显,就像孩子对父母来说一样。

这样,我们看到,这些想法都是一些雏形,来自内在世界的精神实质的核心。在一个不健全的头脑中不适当的产生,就会变成异常行为和妄想,但是,当产生在一个健全的头脑中,形成合理的思想,就是所有物质、道德和精神进步的基础。

然而目前,精神并不是集中在使它能够给出一张精神想象的清晰而真实的图片的方式上。它不是专一的。它给出模糊的图像。因此,来表明第一观念的不足的实验的必要性,以及由在心理实质中的精神产生图像之前引起新的想象和想法的必要性已经在物质里被复制。

我们最多能够通过精神塑造与形式有关的这样的图像。因为人类的精神直到我们进化的地球时代才开始,所以,它现在处在它的形式或“无机物”的阶段。因此,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局限于形式和物质。我们可以想象使用三个低等王国的物质形式来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但是与生命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确实可以把活着的树枝嫁接到活着的树上面,或者是把动物活人身上活着的部分移植到到其他活的部分上面,但这并不是我们正与之共事的生活,它仅仅是形式。我们正在创造不同的条件,但是已经占据了这种形式的生活仍旧继续如此。创造生活已经超出了人的能力,除非他的头脑变得灵活。

许多人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来自其他事情的结果,他们没有考虑任何新的建立的可能性。那些研究生命的人通常只是提到退化和进化。然而,在他们中最高级的现在正在寻找另外的因素,他们称这种因素为渐成说,是创造的推动力。

 

人类精神成长轨迹伴随创造力前行

读过《思想通鉴》使人感到,自从人类有了精神,这种新的创造推动力、渐成已经成为了我们所有的发展的原因。我们确实是建立在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上面。然而也有一些新的东西是由于精神的创造力。这样,正是那样才是我们变成了创造者。如果我们只去模仿那些有上帝为我们安排好的东西,那么,对我们来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我们将只会是简单的模仿者。而且,再说,思想产生于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后天而生成的之后。

我们已经被置于一个物质的世界,这样我们可能学会正确的思考以及以建设性的方式渐进的发展。让我们以一个想到一个主意的发明家为例。这是一个突然出现的观点,好没有经过塑造。但是,这个发明者会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地把它形象化。他在思想中形成了一个机器,这个机器有轮胎,并且以这样和那样的方式运转,在他的这个精神的想象力之前需要去完成必要的工作。然后他开始为这个机器画出图纸,而且即使是在那个阶段,它被不断的修改也当然是必要的。因此,我们看到物质的条件向发明者表明他的思想哪里是不正确的。当他为了完成这项工作用合适的材料创造这台机器的时候,通常来说,需要更多的修改。他也可能必须要放弃第一台机器,然后去创造完全不同的一件。这样,具体的实际条件已经使他检测到了他推理中的缺点。它们迫使他在他的最初的思想中作出修改,从而生产出可以运行的机器。

在商业或慈善事业中,同样的原则同样奏效。如果我们关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当他们被运用到实践中时,它们就被纠正过来了。因此,我们存在于这个现实世界中学会运用思想力量是完全必要的--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物质条件所限制的一种力量。

正如《思想通鉴》所论,为了说明思想的重要性,让我们来说一下,所有在这个由人类的双手创造的世界中的东西都凝结成了思想:我们坐的椅子,我们住的房子,我们运用的各种方便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曾经是人类大脑中的思想。如果没有这些思想,这些东西将永远也不会出现。同样地,树、花、山和海都是自然力量凝结的思想。

然而,已经能够在其中的一个精神世界中活动的神秘调查者把这个世界称为思想,他们发现那里是不同的。当我们希望了解那里的特别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上面,这件事情好像就可以跟我们对话。它发出的声音立刻就给出了有关它的本质的短语的清楚的理解。我们获得了一个对它的过去的历史的认识;它的整个故事被展现出来,我们就好像跟我们调查的这件事情一同经受过所有那些经历。但是,所有这些信息很快的在脑海中经过,所以,它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在思想的世界中,现在的这个是最棒的,在这里并不存在时间的界限。

当我们想在现实的世界中利用这些原始的信息时,在一个时间是主要因素的范围内,我们必须在人类可以理解它之前,解决并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它。这种重新排列是最困难的任务,因为所有的言语都要根据空间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和容易消失的时间单位;因此,那些信息中有很多是无效的。

许多人主张我们有权利思考我们会怎样,有权利想出一些邪恶的思想,只要不把它变成邪恶的行为,它们就是无害的。这是不现实的,邪恶思想力量就像好的和有益的思想力量一样,是很重大的。例如,穿过几个世纪的历程,人类的恐惧和敌意的罪恶思想凝结成了我们所知道的细菌。传染病的细菌是恐惧和厌恶的化身,因此,它们也可以被一种相反的力量--勇气所征服。如果我们心怀恐惧、战战兢兢的去接近一个感染了传染性疾病的人,我们肯定会把自己变成有毒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以一种完全无所畏惧的态度接近这个人,我们就能远离这个传染,特别是如果我们是出于爱心的话。

 

思想和梦想的品质意识决定行为

基督耶稣告诉人们,“事实上一个充满欲望的看着一个女人的男人已经犯了奸淫罪了。”当我们意识到“他心里怎么想的,他就是什么样的人”时我们应该比起我们只考虑人的行为时所做的,对生活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每一个行为都是之前的思想的结果,但并不是人的思想都能产生行为。

如果一个音叉被敲击,同样音高的另一个音叉在附近,第二个音叉将会与第一个音叉和谐地形成回响。同样地,当我们想到一个思想,在现实中,另一个人已经沿着这条线想了,我们的思想跟他的融合,按照这种思想的本质从好的或坏的方面使他壮大。

当我们进入陪审团席,看见罪犯的时候,我们只关注行为;我们对促成这一行为的思想没有认知。如果我们还习惯有罪恶、恶意的想法去攻击某人,这些思想已经吸引了那个犯罪行为。根据这个原理:盐水的饱和溶液只需要一个单晶就能使它凝固,所以,如果一个人头脑中谋杀的思想也已经饱和了,另一个人所发出的谋杀的思想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破坏最后一个栅栏,这个栅栏可以使杀人犯真正实施罪恶的行为。

《思想通鉴》很重要论点在于,我们的思想比我们的行为更有重要性。如果我们总是能有正确的想法,我们也总会有正确的行为。在没有把这些思想实行出来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对世人产生爱的想法,或者是计划怎样在精神上、心理上、身体上帮助他们。如果我们培养这样的思想,我们会很快发现身边充满了阳光;我们就会发祥,我们所遇见的人就会有着跟我们发散出的一样的思想。

如果我们在我们遇到的人身上看到了卑鄙和小气,那么,最好是确定一下我们自己是否没有使这些品质从我们这里散发出来。卑鄙和小气的人自己表现出这些品质,而且他遇到的那些人对他来说也会是被逼的,因为他的想法将会引起在其他人身上同样的程度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培养出一种平静的态度和思想,这种思想是从贪婪中解放出来的,是很坦白地诚实和有用的,我们应该能够唤起其他人心里最好的思想。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在我们自己身上培养出更好的品质之前,我们不能希望在其他人的身上找到这样的品质。因此,我们绝对要对我们的思想负责。我们确实是弟弟们的监护者,因为就像我们见到他们时所想的,我们也在他们面前这样表现,他们会根据我们的表现来反映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想在培养好的品质上获得帮助,那么,我们就要寻找那些已经很好的那些人,因为他们思想中的态度对于唤起我们自己良好的品质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自己摆脱掉罪恶的思想并不容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法自拔,但是如果遇见持有种种负面想法的人或情况,我们会努力与它作斗争。但是有一个根本不用涉及“与它们斗争”的消除这种不必要的想法的简单的方法。

书中认为,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倾向于为我们吸引一种思想或想法,我们放出的那种去对抗邪恶思想的额外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保持活力,而且会更经常的把它们带到我们的精神中,同样地,争吵会使我们不喜欢的人居心不良地伏击我们。因此,对于斗争,就让我们用中立的策略来取而代之吧。如果当我们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时把头转到一边,他很快就会厌倦跟着我们。基于同样的道理,当罪恶的思想出现在我们的头脑中的时候,我们却以中立的态度不理睬,利用我们头脑中那些好的和理想的东西,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去除了那些罪恶的思想,只剩下了我们希望容纳的好的思想。

因此,透过《思想通鉴》我们看到了思想确实是如此深远而强大的。所有的事情,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可以通过它来实现。

诚然,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与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是相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含着丰富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势。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强国富民根本的制度保障。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处处展现的自信和务实形象,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各个层面都赢得了广泛好评。与中央领导层面的自信相呼应的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中国网民也总是能通过对习近平自信心的解读,内生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也正是基于这些自信和广泛的民意支持,习近平才有了坦承中共正面临严峻挑战,誓言加强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勇气,才有了直面改革中的难题,敢于啃硬骨头的魄力和智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领路人的自信和努力,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自信和努力,广泛的共识和自信将凝聚起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全国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常务副总编)

上一篇: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下一篇:《思想通鉴》节选:因有自觉创造力而前行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