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通鉴》节选:因有自觉创造力而前行
2014-04-29 13:00:26 作者:杨道金 来源:九州出版社

人类最宝贵的力量是思想力量,思想力量是人类所知道的最强大的力量。只有当人类理解了这种神圣的力量的本质和合适的利用的时候,人类才能把自己从物质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继续朝着变成一个自觉有序而充满创造力的存在而前进。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思想可能是最有意义,然而又最不易被理解的因素。思想的过程,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则通常被认为是一件纯粹的私事,只对他们自己有短暂的影响。二则通常视为为政者的事,只对国是起作用。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些错综复杂的即使是那些在他们脑海中形成的看起来最微不足道的思考的分枝和结果。

为了表明思考的重要性,西方智慧教义告戒,宇宙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它们首先是一种思考。最初是在希腊写成的《圣经新约》用“理性”这个词来解释“话语”和在话语之前的思考这两方面。话语可能被认为是思考的一种明显的形式--一种建立了所有的形式,并且根据超自然的知识使他们牢记在心的声音。

进化为一个潜在的上帝的人有着潜在的创造的能力。他现在正学习如何创造;他有思考的能力,他可能会说出他的想法。当他还没有能力独自实现他的想法的时候,他可能会通过他的谈话获得其他人的帮助。随着进化的继续,当他能够通过他精神化了的喉头发出的语言直接进行创造的时候,这个时代最重就要到来了。通过一系列物质化的体系,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这样他就不会犯错误。人还没有在精神上得到发展,如果他现在已经能够通过话语直接进行创造了,他的创造物并不完美,而且有害。

大多数的人已经形成了一种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使得他们在技能被完全掌握之前,没有能力抓住任何一门技能。虽然,在脑海中掠过的想法是好的或者是无关紧要的、大多数是后者、大脑往往不能对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去认识它的本质。思想控制往往是很难达到的,然而,一旦达到了,那么,不论是在哪个领域,思想的持有者手中就有了通往成功的钥匙。

思考的力量是获得知识的最强大的方法。如果把它集中的一门技能上,它将会一路过关斩将解决问题。如果具备必要的思考动力,那么,没有什么可以超越人类的理解的力量。只要我们粉碎了它,思考的力量对我们来说就毫无用处,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做好了不嫌麻烦驾驭它的准备,那么,所有的知识就都会成为我们的工具。因为思考是我们最重要的力量,我们必须学会完全的控制它,这样,我们所创作的就不是有外界的条件引起的幻想,而是由内在的精神所产生的真正的的想象力。

我们说到的思想是由精神来构思的,但是,就像父亲和母亲对孩子这一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想法和精神在思想被构思出来以前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想法产生于人的内在精神和物质世界的自我。这个想法投射到可以接受的精神就产生了思想。这样,当每一个想法赋予自己一种有思维组成的形式的时候,它然后就是一个思想,就如对足够成熟的有洞察力的人的内在想象力一样明显,就像孩子对父母来说一样。

这样,我们看到,这些想法都是一些雏形,来自内在世界的精神实质的核心。在一个不健全的头脑中不适当的产生,就会变成异常行为和妄想,但是,当产生在一个健全的头脑中,形成合理的思想,就是所有物质、道德和精神进步的基础。

然而目前,精神并不是集中在使它能够给出一张精神想象的清晰而真实的图片的方式上。它不是专一的。它给出模糊的图像。因此,来表明第一观念的不足的实验的必要性,以及由在心理实质中的精神产生图像之前引起新的想象和想法的必要性已经在物质里被复制。

我们最多能够通过精神塑造与形式有关的这样的图像。因为人类的精神直到我们进化的地球时代才开始,所以,它现在处在它的形式或“无机物”的阶段。因此,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局限于形式和物质。我们可以想象使用三个低等王国的物质形式来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但是与生命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确实可以把活着的树枝嫁接到活着的树上面,或者是把动物活人身上活着的部分移植到到其他活的部分上面,但这并不是我们正与之共事的生活,它仅仅是形式。我们正在创造不同的条件,但是已经占据了这种形式的生活仍旧继续如此。创造生活已经超出了人的能力,除非他的头脑变得灵活。

许多人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来自其他事情的结果,他们没有考虑任何新的建立的可能性。那些研究生命的人通常只是提到退化和进化。然而,在他们中最高级的现在正在寻找另外的因素,他们称这种因素为渐成说,是创造的推动力。

自从人类有了精神,这种新的创造推动力、渐成已经成为了我们所有的发展的原因。我们确实是建立在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上面。然而也有一些新的东西是由于精神的创造力。这样,正是那样才是我们变成了创造者。如果我们只去模仿那些有上帝为我们安排好的东西,那么,对我们来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我们将只会是简单的模仿者。而且,再说,思想产生于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后天而生成的之后。

我们已经被置于一个物质的世界,这样我们可能学会正确的思考以及以建设性的方式渐进的发展。让我们以一个想到一个主意的发明家为例。这是一个突然出现的观点,好没有经过塑造。但是,这个发明者会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地把它形象化。他在思想中形成了一个机器,这个机器有轮胎,并且以这样和那样的方式运转,在他的这个精神的想象力之前需要去完成必要的工作。然后他开始为这个机器画出图纸,而且即使是在那个阶段,它被不断的修改也当然是必要的。因此,我们看到物质的条件向发明者表明他的思想哪里是不正确的。当他为了完成这项工作用合适的材料创造这台机器的时候,通常来说,需要更多的修改。他也可能必须要放弃第一台机器,然后去创造完全不同的一件。这样,具体的实际条件已经使他检测到了他推理中的缺点。它们迫使他在他的最初的思想中作出修改,从而生产出可以运行的机器。

在商业或慈善事业中,同样的原则同样奏效。如果我们关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当他们被运用到实践中时,它们就被纠正过来了。因此,我们存在于这个现实世界中学会运用思想力量是完全必要的--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物质条件所限制的一种力量。

为了说明思想的重要性,让我们来说一下,所有在这个由人类的双手创造的世界中的东西都凝结成了思想:我们坐的椅子,我们住的房子,我们运用的各种方便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曾经是人类大脑中的思想。如果没有这些思想,这些东西将永远也不会出现。同样地,树、花、山和海都是自然力量凝结的思想。

然而,已经能够在其中的一个精神世界中活动的神秘调查者把这个世界称为思想,他们发现那里是不同的。当我们希望了解那里的特别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上面,这件事情好像就可以跟我们对话。它发出的声音立刻就给出了有关它的本质的短语的清楚的理解。我们获得了一个对它的过去的历史的认识;它的整个故事被展现出来,我们就好像跟我们调查的这件事情一同经受过所有那些经历。但是,所有这些信息很快的在脑海中经过,所以,它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在思想的世界中,现在的这个是最棒的,在这里并不存在时间的界限。

当我们想在现实的世界中利用这些原始的信息时,在一个时间是主要因素的范围内,我们必须在人类可以理解它之前,解决并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它。这种重新排列是最困难的任务,因为所有的言语都要根据空间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和容易消失的时间单位;因此,那些信息中有很多是无效的。

许多人主张我们有权利思考我们会怎样,有权利想出一些邪恶的思想,只要不把它变成邪恶的行为,它们就是无害的。这是不现实的,邪恶思想力量就像好的和有益的思想力量一样,是很重大的。例如,穿过几个世纪的历程,人类的恐惧和敌意的罪恶思想凝结成了我们所知道的细菌。传染病的细菌是恐惧和厌恶的化身,因此,它们也可以被一种相反的力量--勇气所征服。如果我们心怀恐惧、战战兢兢的去接近一个感染了传染性疾病的人,我们肯定会把自己变成有毒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以一种完全无所畏惧的态度接近这个人,我们就能远离这个传染,特别是如果我们是出于爱心的话。

基督耶稣告诉人们,“事实上一个充满欲望的看着一个女人的男人已经犯了奸淫罪了。”当我们意识到“他心里怎么想的,他就是什么样的人”时我们应该比起我们只考虑人的行为时所做的,对生活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每一个行为都是之前的思想的结果,但并不是人的思想都能产生行为。

如果一个音叉被敲击,同样音高的另一个音叉在附近,第二个音叉将会与第一个音叉和谐地形成回响。同样地,当我们想到一个思想,在现实中,另一个人已经沿着这条线想了,我们的思想跟他的融合,按照这种思想的本质从好的或坏的方面使他壮大。

当我们进入陪审团席,看见罪犯的时候,我们只关注行为;我们对促成这一行为的思想没有认知。如果我们还习惯有罪恶、恶意的想法去攻击某人,这些思想已经吸引了那个犯罪行为。根据这个原理:盐水的饱和溶液只需要一个单晶就能使它凝固,所以,如果一个人头脑中谋杀的思想也已经饱和了,另一个人所发出的谋杀的思想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破坏最后一个栅栏,这个栅栏可以使杀人犯真正实施罪恶的行为。

因此,我们的思想比我们的行为更有重要性。如果我们总是能有正确的想法,我们也总会有正确的行为。在没有把这些思想实行出来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对世人产生爱的想法,或者是计划怎样在精神上、心理上、身体上帮助他们。如果我们培养这样的思想,我们会很快发现身边充满了阳光;我们就会发祥,我们所遇见的人就会有着跟我们发散出的一样的思想。

如果我们在我们遇到的人身上看到了卑鄙和小气,那么,最好是确定一下我们自己是否没有使这些品质从我们这里散发出来。卑鄙和小气的人自己表现出这些品质,而且他遇到的那些人对他来说也会是被逼的,因为他的想法将会引起在其他人身上同样的程度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培养出一种平静的态度和思想,这种思想是从贪婪中解放出来的,是很坦白地诚实和有用的,我们应该能够唤起其他人心里最好的思想。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在我们自己身上培养出更好的品质之前,我们不能希望在其他人的身上找到这样的品质。因此,我们绝对要对我们的思想负责。我们确实是弟弟们的监护者,因为就像我们见到他们时所想的,我们也在他们面前这样表现,他们会根据我们的表现来反映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想在培养好的品质上获得帮助,那么,我们就要寻找那些已经很好的那些人,因为他们思想中的态度对于唤起我们自己良好的品质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自己摆脱掉罪恶的思想并不容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法自拔,但是如果遇见持有种种负面想法的人或情况,我们会努力与它作斗争。但是有一个根本不用涉及“与它们斗争”的消除这种不必要的想法的简单的方法。

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倾向于为我们吸引一种思想或想法,我们放出的那种去对抗邪恶思想的额外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保持活力,而且会更经常的把它们带到我们的精神中,同样地,争吵会使我们不喜欢的人居心不良地伏击我们。因此,对于斗争,就让我们用中立的策略来取而代之吧。如果当我们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时把头转到一边,他很快就会厌倦跟着我们。基于同样的道理,当罪恶的思想出现在我们的头脑中的时候,我们却以中立的态度不理睬,利用我们头脑中那些好的和理想的东西,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去除了那些罪恶的思想,只剩下了我们希望容纳的好的思想。

因此,我们看到了思想确实是如此深远而强大的。所有的事情,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可以通过它来实现。

 

家风正则民风醇政风清

说起家风,这也许是人类社会共同话题。当在中国谈起家风,就会想起了宋朝时期包拯和司马光的家训。包拯对子孙的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旧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由此,从中可以看出包公对后代子孙的严格要求。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告诫后人,侈则多欲,势必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训诫儿子司马康要学习前辈崇尚节约的风俗。虽然这些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是,这些训诫能给人以启迪和警示,就是告诫为官者,要做清官,不要做脏官,不仅要管好自已,还要管好妻子、孩子。

然而,在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的当下,不良的风气在社会蔓延。原本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蜕化为扶不扶的尴尬话题。姑且不说黑心食品地沟油黑心棉等假冒伪劣商品危害民众的健康,单就不法商家造假、贩假的放纵心态,就已经超越了道德和法律底线。但却为何有人执意违背天良、铤而走险?其间,无不与其道德败坏、法纪意识淡薄息息相关。《三字经》言:苟不教,性乃迁。个人的道德缺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家教缺失,家风败坏。只有倡导优良的家风,醇化社风民风,方能正人心,正天下。

家风是什么呢?每个人身处的家庭环境,区域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对家风的领悟不同。但家风的共性在于是道德伦理在每个家庭当中的传承,是一种以身示范的教育,一种无声的正能量,这也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对每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每一代人的家风不一样,但是家风在每代人的心里沉淀着,潜移默化影响着,管理着每代人的人生,并在他们待人接物之时实践出来。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称门风。在中国,许多家庭都有立家规家训的传统,许多法律管不了和别人不便管的事,用家规就迎刃而解。好家规带出好家风,好家风培育出好儿女,这种好家风带入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清代学者朱伯庐先生的《治家格言》,许多人并不陌生。古人治家的经验在今天仍不乏可借鉴之处,特别是这种家有家规的意识,在当下仍然是非常需要。

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做官不许发财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是刘少奇的家风;守法,低调是邓小平的家风。

勤奋,俭朴,务实,清廉,自立,诚实,正直,守法,低调等,读这些大人物的家风,无不令人动容、令人心生感慨。在这些千差万别、流芳千古的名人家风里,或许从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完全可以找到家风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家风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之为家风

家风连着民风,民风是民众的风气,民间的风俗和风尚。《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董仲舒传》: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陈鸿《东城老父传》:上之好之,民风尤甚。——高启《吴趋行》:土物既繁雄,民风亦和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於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的逋逃薮。

其实,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风淳朴不淳朴,和构成它的细胞——那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有着直接关系。倘若每个家庭的家风都纯正、淳朴,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好转;反之,倘若每个家庭的家风“”都不纯正、不淳朴,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一定会尔虞我诈、戾气横生,继而会危及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轮替。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儿孝家平安。一个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源远流长;一个好的家风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过去的家风就是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等,家风,即民风、社会风气需要每个家庭拥有良好的家风,方可改变国家的风气。

山西祁县有一个乔家大院。乔家兴盛百年,六代不衰,据说靠的就是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乔家子孙基本上做到了,保持了家族的昌盛。

老一辈革命家的家规也堪称楷模。周恩来有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一、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去看看;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二、三、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无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五、六、车子;凡是自己能做的事,七、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八、九、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能炫耀自己;不谋私利,十、不搞特殊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调节着社会的稳定与平衡。国法与家规约束不同的层面,对一个家庭来说,家规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关系后人成长。

从来贫贱出俊杰,自古纨绔少伟男。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生的大后方。为官者不仅要严守国法,身体力行做好样子,还应该从搞好家风做起,制定严格的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是廉政的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家风正,民风纯,好家风出好公民;家风正,政风清。

在现代社会,尽管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但家家都有家风,有的家庭推崇尊老爱幼、和善、忠厚、正直无私、上进等,这样的家风必能培养出正直的公民。

但是,也有的家庭对子女缺失教育,纵容他们伪善欺诈、投机取巧、自私自利、好逸恶劳,好的、美的没学会,歪门邪道头头是道。家风如此污垢,就会污染社会风气。

家是社会的基石,是国的最小单位,好的家风滋养出好公民,好公民的美德带出好民风,培养出好公仆,带动清廉的政风。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美德规范有所放松,道德缺失,形形色色的社会丑恶形态凸显,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扭曲了原本的人性,成了滋生四风的温床。

近几年来,职务犯罪家庭化越来越多。前车之鉴后人之师,身为为官者,千万别被家中以权谋私之风、包二奶、纳小妾、让享乐之风吹昏了头,弄得神魂颠倒,干出纵子作恶、纵妻儿胡行,落得个可悲的下场来。

家风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将治家与修身、平天下并重。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范。清代曾国藩曾在《家书》中敦敦教诲家人: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乃是真正受用。给后人留下了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影响深远。“不论是做人实在、心存善念,不贪小便宜,还是为人五善,不出恶言,这些家风的形成,都是‘善’的不断体现。”一个好人的形成,必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力构成。而父母永远是对子女影响最深最早的人,家庭的教育、家风的影响,对一个人最初的启蒙、更是最有力的渗透和改变。在现代社会,尽管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但家家都有家风,大都推崇正直、正义、守法、勤俭、淳朴、孝顺、诚信、友善,求学、上进等,清正的家风同样向社会道德注入了正能量。

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源,欲木之高者,必先植其根。风成于上,俗行于下。于社会而言,一家虽小,但正如一句歌词:家是一个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的家风汇聚一起就是社风民风、进而影响党风政风。家风正则民风醇,民风醇则政风清;家风乱则民风劣,民风劣则政风浊。

古人说,上枉下屈,上乱下逆。家风连着民风、党风,而民风、党风又与千千万万个家庭息息相关。唤醒人们潜在的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正能量的释放。家风影响着一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人类。明察秋毫,磊落坦荡,家风自然正气盎然,清风拂面。倘若家风不正,那么这个家庭也必定邪魔歪道,污秽横流,污染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必定败坏政风党风。为政为官者要从自己做起,也应立个家训,营造温馨、清新的家风  为官者若邪气缠身,民自感正不压邪,虽正气盛当以内敛。正气盛则邪气消,邪气盛则正气休。为政者要重建核心价值观,当首先正官风树正气。为官者,若浩然正气,以帅正气,民耳闻目染,定当以正气行天下。

 

社会文明国家发展方向

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熟的标志。有人文明的风景才有国家的存活力。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统一体。社会文明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社会领域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成果,包括社会主体文明、社会关系文明、社会观念文明、社会制度文明、社会行为文明等方面。这“五个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文明体系。生态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前提,物质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基础,政治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保障,精神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灵魂,社会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目的。“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回应。

社会文明是国家发展的内核,因此,建立社会文明长效机制十分必要,建立社会文明长效机制应把控两个方面,一是准则,二是制衡。社会文明的准则:一是社会生产的有效开展、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社会生产的正常开展,力求生产力的有效释放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社会分配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分配准则: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税收和社会福利为调节要劳有所得、少有所养、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弱有所助;三是社会关系准则:民主、法制、自由、平等、竞争;四是社会道德准则:正义、理性、仁慈、博爱、诚信、公益;五是人生态度的守则:理性、和平、积极、乐观、公正、有为;六是社会秩序的准则:大局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利他意识、责任意识。

当然,我们仅仅只有社会文明的准则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制衡机制,也就是社会关系的制衡模式,建立社会关系的制衡模式主要从五个方着手:

1、用道德净化个人私欲的灵魂;

2、用法律打击个体(集群)的罪恶行径;

3、由公权力制约资本力的垄断劫掠性;

4、用民权制衡公权力的专制独裁倾向;

5、用体制来保障政权的公正、效率和民权的行使。

诚然,在构社会文明系统工程体系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在人类生活的世界上,仍然存在对社会文明的威胁:一是极端的宗教主义者;二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三是政治权力的独裁者;四是战争与屠杀。这是社会文明的四大隐患,也可称为四大之敌。只有彻底根除社会文明的四大有害因素,人类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文明。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可见,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刻理解“文明”的内涵,将其内化为每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

文明作为国家发展境界的展示,构建了国家的整体形象。封建时代,中国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被描述为最文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积贫积弱,国民被视为“东亚病夫”;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进步,使中国摆脱了落后状态,国民更加自信,世界为之瞩目。

文明创造的财富和力量,提升国家发展的能力。新中国成立时,我们一穷二白,只能从零起步,追赶国际先进经验;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使国家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在国际上参与竞争。文明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推动国家发展稳定的精神力量。

文明能够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国家凝聚力。文明是国民的精神家园,是国民心灵深处的记忆和生命的烙印,铭刻心中而难以抹去。正是怀着对国家的思念,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到了祖国;正是怀着回馈家乡的梦想,无数华商归国投资,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周易》既强调治理国家“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使国家为礼仪之邦,使社会风俗淳朴。在西方,文明即为开化状态,即摆脱野蛮的过程。依靠科学与理性,西方发达国家认为自己“今天无可衡量地超越了(我们的)野蛮时代的祖先而高踞着文明的顶峰”。

建设文明国家,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文明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生态文明顺应民众心愿

生态文明折射出的是人类素质的高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地位重要。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国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因此,我们务必要用两个文明推进社会的转型升级,坚持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实现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和紧要,其潜力巨大。

中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那就是社会文明。“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建设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要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为官者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社会文明建设与提高人的素质结合起来。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绘出两个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文明建设同样地位重要、目标重要,只有全面重视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能使中国各项建设进入良性强大的发展之路。

上一篇:人类创造力因梦想而生 强大思想造就强盛国家
下一篇:詹得雄: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