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旗帜红遍武夷山[第十二篇]
2014-08-15 15:49:44 作者:黄锦洪 责编:叶纪训 来源:广东工作站

\ 

为了纪念闽北苏区的革命斗争历史,武夷山市政府在大安红军街设立了“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


 

日前,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方志敏》的拍摄工作进入到第二阶段,摄制组在完成了上一阶段江西省的取景后,休整半个月,于8月5日开赴武夷山进行紧锣密鼓的拍摄与采访。这次行程继续由张陆游总导演率队,按时间表前往福建、浙江、安徽、上海、武汉、北京,采集跟方志敏时期息息相关的素材资料。

 

\ 

当年,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入闽作战,开创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的辉煌时期,并建立了列宁公园。


 

闽北是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是坚持革命斗争“红旗不倒”的地区。这次行程,摄制组的第一站走进武夷山,在这里停留4天,分别走访了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红军街和浦城县等腹地。早在大革命时期,马列主义就开始在闽北传播,1926年7月建立了闽北第一个党支部,土地革命时期,闽北成立了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临时委员会,领导了著名的上梅暴动,点燃了闽北赣边区的革命烈火,建立了闽浙赣边革命根据地,并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如今,在武夷山市区中心,原为护国寺和城隍庙的旧址占地50余亩,园内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民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闽北独立团首次解放崇安时,在此召开群众大会。后来,中共闽北分区委等机关迁进城区,将此地辟为公园,并命名为“列宁公园”,用作苏维埃活动的中心会场和苏区人民的娱乐场所。如今,在公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1935年来,粟裕师长率领红军挺进师转战闽北崇安一带,后向浙西南推进。1984年5月20日,粟裕夫人携子孙专程来到这里,庄重地把将军的骨灰撒放在此。

 

\ 

在列宁公园中部设有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实现了他骨灰撒在战斗过的地方的遗愿。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30年秋,闽北苏区和赣东北苏区合并,形成闽浙赣根据地,闽北党组织隶属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特委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闽北是中共福建省委及其武装坚持革命斗争的基本地区,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直至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地区。

 

\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副研究员、武夷山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金锭向摄制组讲述方志敏二进闽北的经过。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副研究员张金锭告诉我们:“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先后两次率红十军入闽,攻克崇安赤石、星村和浦城等地,巩固扩大了闽北根据地,发展壮大了闽北红军独立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北党组织和红军奉命留在闽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持了革命阵地、革命武装和革命组织。”

 

\ 

78岁的坑口村村头自然村老党员童火婢谈方志敏在此地打了一仗的经过。


 

坑口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地处闽赣边境要塞,离市区约30多公里。这里四周高山重叠,峰峦起伏,境内仅有一条小道,是近代史上农民举旗聚义,揭竿闹革命的重要场地。8月7日上午,摄制组一行开车来到了武夷山洋庄乡,在坑口村村头自然村,我们采访了78岁的老党员童火婢,老人向我们谈起当年方志敏在此打了一仗,歼灭了国民党一个团的情况。据悉:1932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员会,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和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此诞生。1934年,方志敏率红十军第一次入闽作站,在长涧源打了一场有影响的胜仗,取得首战告捷。后来,坑口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21年的革命斗争,被誉称为“红色都城”。

 

\ 

闽北红军这条全长290米的地下通道在当年发挥了重大的军事作用,可以预防敌情变化时安全转移。


 

闽北风俗民情多姿多彩,今天,游客在游览武夷山水的同时,除了可以到名山茶乡参观访问外,还可以开展一次红色旅游文化深度游。时势造英雄,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武夷山涌现出一批热血青年,他们积极投身革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英灵与山河同在。这时刻提醒后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革命先辈们所创立的英雄业绩,必须发扬光大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 

浦城县登瀛门的古城门墙高4米,始建于元朝(1363年),清代重修,城砖模印“嘉庆十五年”等字。


 

 

红旗歌

赤色苏俄革命中心地,工人农民万众一条心;

一个人一条心,就一盘散沙;

共产党去暴动,工友们农民们,结个好团体;

想个法子明了他,宣传俄赤化;

建设无产的政权,是个革命期。

 

\ 

方志敏在武夷山洋庄乡开展革命活动时期,亲笔写下的“中国红军万岁”标语。


 

 

 

 

 

 

 

 

上一篇:昌九一体化 让红色作证[第十一篇]
下一篇:开化:浙江大地上第一块苏区建立[第十三篇]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