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的罗定铸铁技艺
2014-09-15 16:21:20 作者:廖荣波 梁方武 来源:云浮阳光网
我们来到罗定市罗平镇营下村。只见这里分布着10多家小作坊,每家的小熔炉冒着热浪,各种模具琳琅满目,一批铸造好的沙井盖、铁圆盘、铁球等新鲜出炉。这就是当地传承了几百年的铸铁技艺,平时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铁器。
 

\ 

铸件清理


\ 

制作砂模


\ 

铸铁制模的模框


为一探传统铸铁技艺的风采,近日,我们来到罗定市罗平镇营下村。只见这里分布着10多家小作坊,每家的小熔炉冒着热浪,各种模具琳琅满目,一批铸造好的沙井盖、铁圆盘、铁球等新鲜出炉。这就是当地传承了几百年的铸铁技艺,平时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铁器,他们都可以生产。利用罗定铸铁技艺所铸造的产品具有坚固耐用、不易生锈的特点,因此一直以来获得消费者的好评。目前,罗定市铸铁技艺已被列入云浮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非遗项目主要分布在罗定市船步、罗平、分界、龙湾等镇。
铸铁技艺成熟于明末清初
船步镇勒渣村有个著名的“冶铁神灶”遗址,常常有群众前往祭祀。冶铁神灶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古时候,冶铁炉建造好之后,日夜烧铁矿,但总不见铁水流出来。铁炉老板和工人都非常焦急。但焦急也没用,不管烧多大的火,也不能产生铁水。眼见大笔的投资付诸东流,工人们几个月的血汗白流。正当人们无计可施时,铁炉老板漂亮的老婆灵机一动,赶忙回家穿好大红衣裳,义无反顾地跳入通红的炼铁炉中。说也奇怪,女子跳进熔炉后,铁水随即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冶铁成功了!村民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女子,供她为铁炉之神,至今每年都去祭祀她。
《广东新语》记载了当时罗定冶铁的盛况:“下铁矿时,与坚炭相杂,率以机车从山上飞掷以入炉,其焰烛天,黑烛之气,数十里不散。”又记载:“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二十余版则利赢,八九版则缩。”
古时,罗定制作的铁器精良。据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十二《物产》记载:“广铁出阳春、阳江及新兴,今新兴芙蓉都诸山割入东安,商贩皆从江运铁总集佛山,故铁以佛山为凑,而以罗定为良。” 可见罗定铸铁工艺水平闻名省内外。据了解,当时罗定船步、分界等地冶炼所使用的铁矿石,是从离罗定很近的阳春运过来的。在罗定冶炼成生铁块或铸件之后,利用罗定江方便的水路运输,销往珠三角等地。
罗定铸铁技艺成熟于明末清初时期。在清康熙《罗定州志》的物产部分记载:“铁是排在每年纳税七百两的大户生漆之前。”可见铁在清初时期是罗定一项重要的收入,可知当时罗定铸铁业相当兴盛。 
经过多道复杂工序
罗定的铸铁技艺,是一种原始古老的铸造方法,被称之为砂铸。主要通过高温将铁矿或铁块熔化成液态,倒入模板内,待液态金属冷却凝固而制成不同形状的器具。这种铸造技艺要经过制模、熔铁水、浇铸等十几道工序。熔炼时有一整套成熟的技艺,师傅们凭借多年经验,通过看火色、辨铁水等方法娴熟地掌握炉况、火候及铁水成色,恰到好处地把握铁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
辨铁水一法堪称绝技。熔炼师傅从出铁口舀出一小勺铁水,观察其色泽及表层纹样变化,就能判定其成色。罗定传统铸铁主要铸造一些农村使用的犁铧、小锅等日常用具。
营下村委邱屋寨的邱来成一家,从其祖父那一代就开始从事铸铁技艺。其祖父邱景仁将技艺传授给其父邱朝佳,到邱来成已经是第三代,他又将技艺传授给儿子邱泉兴。
今年46岁的邱来成,1986年跟随父亲学习铸铁技艺,1988年正式从事铸铁工作。由于深得祖传技艺,他所生产的铸铁成品十分精密。其24岁的儿子邱泉兴也继承了铸铁技艺。
邱来成说,铸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
第一步是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制定生产工艺方案,绘制铸铁工艺图。
第二步是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材料(铁矿)、造型制芯的材料和模样、芯盒等工艺装备。
第三步是手工造型与制芯。包括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活块模造型、挖砂造型、手工制芯等。
第四步是矿石破碎。矿石入炉前须经过破碎和筛分,一般用铁锤把矿石破碎为鸡蛋般大小的矿块。
第五步是入炉。首先把大量的木炭入炉(最古老的铁炉是用石头或粘土砌成),烧制木炭的最好原材料为江木,要求“三茬七炭”(即七成成炭,另三成仍为木茬),这样强度较高不易压碎。以木炭为燃料和还原剂,然后再把已经破碎的矿石入炉放置在木炭上。
第六步是焙烧溶化。焙烧时间往往长达30小时,以去除硫份。传统的铁炉用罗定所制风箱(陶土制的活塞式风管)鼓风。鼓风强化则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气体压力加大,穿透炉内料层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是燃烧强度提高,直接提高了炉内温度。当铁水温度达1300℃左右时,就可以实行浇注了。
第七步是浇注。铁水成分实行炉前控制,俗称“看火色”和“看水色”。前者是依据出铁口喷出的火苗和炉缸内铁水情况,来判断炉况和铁水成分是否合格。后者是用长柄小铁勺舀出些许铁水,以嘴轻吹表面,从色泽来判断含碳量的高低。炉前控制工被称作“看火师傅”,铁水是否合格需由他判断并采取调整措施,然后才可供浇注。承接铁水的工具表面要撒黄贝草灰以防止氧化。浇铸速度宜先快后慢,以保证充型完全。
第八步是清理。铁水浇铸完毕待铸件冷却后,去除飞边和毛疵,用水清洗铸件表面即得到成品。
铸铁技艺价值何在
罗定铸铁技艺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很早以前就驰名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所铸铁件是南粤不少地方制造日常工具和机械的原材料,亦是岭南特有的技艺之一,对领南铸造文化和技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罗定铸铁技艺具有天然不可复制性。其选材、制作流程有严格要求,制作技艺独特。精湛的制模水平和精确的温度控制,工序全过程纯手工制作,铸件经过多个传统工序制作而成,具有较高的传统技艺价值。
铸铁技艺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罗定铸铁技艺历史悠久,具有传承中华民族铸铁文化的价值,这次被列入云浮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谓实至名归。
保护传统技艺刻不容缓
铸造业向来以苦累著称,加之如今沿海城市电子业以及服装业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完全摒弃了从事铸造业的意愿。而一些农具铸铁企业也由于销路不济,传承下来的百年铸铁工艺也将面临失传。做好相关保护与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邱来成说,铸铁件犁铧是农民耕地时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的工具,过去在广大农村十分常见常用,产量非常大。一般而言,铸造犁铧,要经过制模、熔铁水、浇铸等工序,费时又费力。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机器具补贴标准逐年提高,多数农民耕地都用上了现代化的农机器具,犁铧在农村几乎已被淘汰,其生产技艺也面临失传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机耕的推广,罗定铸铁生产逐渐萎缩。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农业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畜力耕作没有销路,农用铸件生产也面临濒危状况;二是老艺人陆续过世,技艺多已失传。
近年来,为做好铸铁这项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我市文化部门做了不少工作。如拨付资金给予扶持,制定五年保护计划,包括利用文字、录像、录音、图片等方式深入调查,建立档案。申报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是重要保护措施,同时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使其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叶纪训

上一篇:典雅贵气的潮汕建筑文化
下一篇:客家菜由来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