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客家饮食文化
2014-09-16 17:06:03 作者:编辑 来源:惠州美食网
客家人勤劳、勇敢、坚韧、刚强、俭朴、厚道、正直、善良、虚心、好学、团结、友爱、热情、好客。几乎集中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于一身。因为战乱、天灾等而四处奔走、流离、迁徙、举家举族颠簸转迁千里万里,为适应生存环境,已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惠州的客家饮食文化,是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惠州的土特产有惠阳土桥梅菜、客家火蒜、风(板)栗,博罗黄皮、酥寮菜干、淡水沙梨、梁化柚(有些品种已消失);就传统菜色而言,有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梅菜扣肉、黄焖猪肉、东坡扣肉等。在解放后及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有:惠阳“镇隆牌”荔枝、龙眼,平潭青枣,有惠东甜桔、白花黑草菓蔗,博罗石坝三黄鸡、杨村柑桔,龙门大桔、龙门腊味等;菜色方面有新圩焖鹅、秋长狗肉,潼湖、沥林的焖鱼头等。
客家饮食文化,的确有其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的“糯米扒酒”,也有叫“客家黄酒”或“月子酒”的,更是别具一格。这种酒制作简单方便,而且更有营养。起初,这种酒专供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时喝。因为客家人大都居住在大山包围着的山区里,土地贫瘠,生活困难艰苦,加上交通闭塞,因此客家人就自制了这种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糯米扒酒”供坐月子的妇女滋补身子。这种酒的制作非常简单方便,将酒饼捣碎(按一定的比例、分量),若没钱买酒饼,就提前摘好所需的几种树叶捣碎,与蒸好的糯米饭拌匀,倒进陶罐盛好。一个星期或十余天后,这些拌好的酒糟,便会发出酒酸味。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糟便会慢慢地化成酒,那些糯米饭便被化成空壳了,但却可以与酒一起饮用或煮菜。特别是煮给坐月子的妇女吃的“鸡酒、蛋酒”、糯米糍粑等,更是美味又富有营养。
客家饮食文化溯源
客家先民原聚居在中原黄河流域。那时他们的语言、文化、饮食等,与中原汉人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中原汉人。后来,约于晋朝永嘉(公元307年,干支丁卯年)年间,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躲避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九世纪末)以及南宋末(十三世纪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相沿而成为这一部分汉人的自称。以粤东梅县、兴宁、大埔、五华、惠阳等县最集中。尚有部分分布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岛部分地区和侨居海外南洋一带。由此推理便可知道:客家饮食文化便是这部分客家人迁徙南方定居下来后,根据南方的气候条件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之风俗习惯,将原来的风俗习惯与南方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相结合(当然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气候与生产条件有所取舍)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饮食文化———客家饮食文化。
 
责编:叶纪训

上一篇:客家菜由来
下一篇:客家擂茶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