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2017-02-15 16:26:34 作者:季杰 来源:深圳商报

0.png

从香蜜湖远看平安金融中心

闻鸡起舞,登高望远。蓝图绘就,号角催征。

新春佳节刚过,深圳在鸡年首次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非同寻常,它发出一道强烈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动员令——全市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特区使命和责任担当,时刻保持排头兵意识,始终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把改革责任扛在肩上,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以优异的改革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改革,从来都是深圳的根,改革,从来都是深圳的魂。走在新的长征路上的深圳,任务更艰巨,使命更光荣。

百舸齐争流,鹏城当奋楫。在十九大召开之年,如何引领新常态?如何争当排头兵?答案只有一个:继续全面深化改革!

不负重托 争当改革排头兵

振聋发聩的宣示,依旧铭记在心——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考察,在莲花山顶的小平塑像前,向全党全国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改革开放是一条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寄意殷殷的嘱托,仿佛犹如在耳——两年前,习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经济特区在“四个全面”建设中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深圳不负重托,始终以特区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全面深化改革,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带动和牵引全局改革,近年来持续交出一份既靓丽又有分量的答卷——

深圳发展质量“含金”更高: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普遍下行压力加大,深圳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逆势上扬的良好局面,在2016年依然收获“大红包”——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492.60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个和1.5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地市第一。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去年深圳新经济规模占经济总量过半,全年“三新”经济增加值9827.45亿元,占GDP比重50.4%。

深圳发展质量“成色”更亮: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质量效益好中更优的背后,是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近年来,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持续下降,PM2.5平均浓度一直处于国内特大以上城市最低水平,深圳的蓝天成为众多市民的骄傲。

深圳发展质量“短板”更少:近年来,深圳看病更容易、出行更方便、住房更有保障,违建增量为零,水污染治理有成效,一批城市痛点难点迎刃而解。投入向民生重点倾斜,从保基本兜底线,到补齐民生短板,再到让百姓更幸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

深圳发展质量“硬度”更强: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深圳推进多项重点领域改革,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全国领先,晒出“权责清单”倒逼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加快建成一流法治城市,推动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带动和牵引全局改革。

破除改革利益藩篱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改革需要整体推进,但不能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

改革“牛鼻子”在哪?2015年7月9日晚,深圳市委常委会议指出,要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三项重点工作,下定决心,全力推进。

改革最难的,是自我革命,需要破除改革的利益藩篱。

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正是深圳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

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转变职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制定市区权责清单的工作方案》,以深化规划国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产业资金扶持方式改革等为试点,实施重点攻坚突破。

根据市编办统计,近年来我市加大清理力度,不断精简行政职权事项。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涉及市级部门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的文件15份,调整行政职权事项超过1000项,其中2016年共取消转移下放293项行政职权事项。同时,着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完成市直部门两批53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权责清单改革更是起步早,职权事项清边界清,规范了权力运行。201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32家市直部门和10个区(新区)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公布工作,比中央要求的时限提前一年,受到中央编办充分肯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合一的做法也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我觉得在深圳,企业办事最方便最省心,深圳的政府服务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这里有相对宽松、公平的监管环境,政府的手不会乱伸乱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自由发展公平发展。”在深圳扎根十多年的深圳奔启投资公司总经理孙寅深有感触地说。

2016年,深圳进一步强化推进简政放权,以强区放权改革为抓手,在“放权”中着力解决过去审批链条长、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等难题。

一子落而满盘活。深圳“老区”罗湖区,就迎来城市更新审批权下放带来“涅槃重生”的全新历史机遇。279号市政府令颁发之后,一个月内,罗湖快速承接了原分散在7个市直部门的22项城市更新审批权,并依法勇于改革、大胆探索,大刀阔斧进行资源整合、流程再造。通过改革试点,罗湖区城市更新由四级审批精简为两级审批,将25个审批环节压缩为12个,使得城市更新审批期限由原来的30-39个月缩短至现在的12个月内,累计列入城市更新计划的项目达91个,为历年来最多。改革红利变为切切实实的发展动力,为老城区的再度腾飞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强区放权,动作不止。2017年1月7日,龙华区、坪山区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深圳推进“强区放权”改革的重大成果。正是通过强区放权,事权、财权等被下放到基层,给予了基层自主权和发展动力,有力地激发了深圳新一轮发展的活力。

强区放权,仅是众多改革举措的一项。《深圳市2016年改革计划》就列出七大领域,重点改革就有39项。年度改革计划,正是深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抓手,每一项改革都有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参与单位,以钉钉子的精神强力推进。

坚持创新驱动抢占全球制高点

改革,是要破旧局,创新,才能促发展。

新常态下,是什么支撑了深圳有质量的稳定增长?

秘诀在于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始终坚持“企业强则城市强”,始终坚持“人才第一”。

上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由19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6个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更令人欣喜的是,首次有深圳本土科研机构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首次有深圳企业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一项项国家科技大奖之所以花落深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深圳拥有一个融合政策、资金、人才、创新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作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在立法、规划、政策、计划等多层面着力构建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制定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挑战依旧严峻,只有在制度政策上率先做出前瞻性安排,加快换挡步伐、加快动力切换,才能率先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去年,深圳出台的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人才优先发展的三大《若干措施》,洞察时势,着眼长远,为科技创新输入源头活水、培起厚实沃土,营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打造人才辈出的社会土壤,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夯实深圳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领先优势。

从创新创业的气氛和文化来看,深圳是国内与美国硅谷最为相近的地方。这里特别适合发展高科技,政府也给了创业者非常大的支持。”在美国硅谷工作了14年的徐保民博士,现在是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讲座教授。他盛赞三大《若干措施》让创新者创业者“吃了定心丸”。

三大《若干措施》出台近一年,为深圳创新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力。过去一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至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一半。

数据最能体现创新主体享受到的红利——据统计,为落实政策,单单深圳科创委,2016年就下达拨付资金78.74亿元,扶持资助项目5383个,惠及企业近4000家。深圳创新主体“减负”明显,根据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2016年,2785家企业享受了356.32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减税高达83.52亿元。

海外高层次人才纷纷栖身鹏城——2016年引进23个孔雀团队,合计资助金额6.48亿元,最为令人关注的是,深圳成功引进三个诺贝尔奖科学家,以诺贝尔奖科学家为核心,成立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和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

各类创新载体继续百花齐开——2016年深圳新增国家级创新载体14家、省级创新载体36家、市级创新载体160家,合计新增各级创新载体210家,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493家。

双创”擦亮深圳国际创客之都的新名片——在深圳举办的2016年全国“双创周”,吸引了67万人参加创客工坊、创客马拉松等169场活动。为激发全民双创活力,深圳出台促进创客发展政策,设立5亿元创客专项资金和3亿元创客基金,从创客空间、创客人才、创客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创客发展。

顶层设计,纲举目张。“十三五“开局之年,深圳在“降成本、补短板”上集中发力,促进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人才发展等政策“多箭齐发”,极大地激发了活力,释放了发展潜能,优化了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成为引领新常态的一个精彩样本。

改革红利在前海爆发出前所未有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深圳的大舞台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推进改革,要树立系统思想,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

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最好的试验田之一,就是前海蛇口自贸试验区。

创新”、“改革”是前海的基因。数据显示,片区已累计推出172项制度创新的成果,其中全国首创达35项,50项被纳入广东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1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4项在全市复制推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显示,前海蛇口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自贸区同属第一方阵,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榜首。

无需频繁地跑遍各个部门,“一门式”地办妥各项手续和业务……前海蛇口片区坚持高标准改革,在制度创新中对接国际贸易新规,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让更多企业收获了新的改革红利。

比如,商事制度推出“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开放“企业专属网页”,实现“一枚公章对外”,146项审批事项跨部门“一口受理”,131项审批事项集中由自贸区管委会负责办理。贸易监管领域,建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外资注册从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制定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创新、简短版“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3个试点方案,初步探索形成国际经贸规则谈判的基层实践经验。

改革红利在前海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面积15平方公里的前海区块,连续三年实现经济总量倍增,区域经济总量迈入千亿能级。从2012年12月7日到2016年12月7日,四年内前海蛇口注册企业从5215家增长至目前的119490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8.8%。

前海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速跃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结合自身条件,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事登记制度、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集中实现了系统集成、综合施策,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以法治创新为例,港企在前海营商最关注什么?法治环境。

作为国家批复的唯一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前海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前海选择适用香港等域外法之路。

去年底,香港东亚银行收到了前海法院调解后深圳两家公司分期偿还的首笔欠款。这是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律裁判的首宗案件。该案各方当事人在涉案融资租赁协议中约定适用香港法律。通过前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平台,在港籍调解员主持下,当事人适用香港法律达成了调解协议。

东亚银行特别授权代理人、盛唐律师事务所王焯杰律师很有感触地表示,该案是前海法院为我国司法改革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也让境内外企业看到了前海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所作出的创新和努力,这对增强香港乃至全球资本对投资前海及内地的信心,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前海法治“一小步”,推企业信心“一大步”。目前,前海可查明和咨询的域外法范围覆盖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将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而且将大大增强对“引进来”企业在前海乃至中国投资的法治信心。

前海的“破冰”尝试,意味着它为中国司法国际化、法治化探出新路。法治创新,仅仅是前海众多重大改革探索的一项,类似这样的改革和创新,正在前海越来越多涌现。

改革没有终点,开放永无止境。

在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特区肩负更大重托,承载特别期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继续走在前列,继续为全国全省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未来,深圳将擦亮特区“金字招牌”,“撸起袖子加油干”,使出“洪荒之力”,以勇攀高峰的志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更多系统性核心级的改革,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谢景春

上一篇:深圳特区一体化建设攻坚计划 瞄准国际一流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