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人才强国伟大战略体系的思考
2019-01-07 13:40:07 作者:雷常新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

1447308974874775.jpg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首先要加强人才强国伟大战略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各种社会组织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知识全面,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党又确定了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先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职称制度、院士制度,建立了博士后培养制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制度,为推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机制。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推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实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因此,一个由人口大国开始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任务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最主要的是人、只有以人为中心,发挥人的群体合力,才能兴旺发达。所以,人际关系的协调、群体的和谐、德性的修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部署,这是新世纪党和国家指导人才工作纲领性文件,也是党中央发出的人才强国时代号角。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平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还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肯定人才对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才培养、吸收、使用放在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我们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历史上,我国有着重视人才的光荣传统。早在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中占有优势,都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如齐桓公重用管仲、秦孝公重用商鞅等。秦末:楚汉相争,刘邦重用张良、萧何、韩信,由弱变强,最终打败项羽。三国:曹操重视用人,三次发布惟才是举的“求贤令”,刘备“三顾茅庐”等等,可见这是历史的必然。

目前,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可并非人才资源强国。因此,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人才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直接推动力量。中国人才队伍的现状,要求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实行人力资源开发先导模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继续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使教育和培训系统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素质人才。

二、摆正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党和国家必须拥有浩浩荡荡、朝气蓬勃的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点作了明确阐述,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加快推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高级专家。一是以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将人才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要重视物质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可小用;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才强则国家兴。宋元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趋向保守,大批人才受到压抑,但其人才思想仍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代表人物为王安石、司马光等,王安石著《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才论》、《兴贤》、《知人》等文章。他不仅深刻认识到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强调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认为天资再好,若缺乏后天教育,也难以成才。在人才的选拔上,王安石主张用推荐和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取消官僚子弟的特权。在人才的使用上,他强调要唯才是宜,用人所长而避其短,不求全责备。更重要的是,使用人才,应让其做其所擅长的专门工作,而不能什么工作都做,甚至做其所不能。

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劭,有一本《鉴人资源》,说人有八种才干:“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才;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才;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才;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才;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才;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才;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才;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才。”

透过历史看当前,人才不仅是第一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说到底,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促进国家强盛重大动力。有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近些年,中国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为此,一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评价人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评估绩效,二是测评能力。评估绩效是为了奖惩,测评能力是为了选人用人,二者不能混淆。二要建立能力主义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搭建宽广的舞台。所谓能力主义管理体制,即唯有能者宜在其位。它是由三个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即公正评价系统、公正待遇系统和能力开发系统。在能力主义管理中,以公正评价为基础,对人才给予公正待遇。建立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内部具有公平性,外部具有竞争力。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勤奋工作,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摆正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关系,首先要建立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在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和实施的,因而带有改革创新的鲜明特点。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上,提出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在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上,提出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上,提出要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把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人才的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等机制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视国际竞争

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必须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科学人才观主要包括: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观点;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观点。科学人才观从理论上科学地解决了人才定义和人才标准问题,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人为本、“四个尊重”在全党上下和全社会形成了共识。提出党管人才,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2003年6月,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此后,全国各省区市先后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机构,并在党委组织部门普遍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在改革实践中,通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的工作要求,创新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当然,人才竞争是国家的竞争。新时期世界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美国之所以雄踞世界经济领头羊位置长达半个多世纪,这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奉行人才引进战略,利用灵活多样的移民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从世界各地网罗人才密切相关。移民是美国吸引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而近50年来美国的移民是以挑选的方式进行的,只要是专家、学者、教授,不分年龄、信仰、国籍和民族均可优先移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种专业人才移居美国。从1990年开始,美国还实施H-IB签证计划、“绿卡制”,给予入籍优惠,使大批的留学生学成后定居美国。外国科技人才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填补了美国高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

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加上一贯排外的倾向,在是否接受外国单纯劳动力上,国内各界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但在通过移民法大量网罗各界精英方面,认识却是惊人的一致。日本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重金”招揽人才的方法,这就是通过购买、吞并外国企业或公司,将被购买或吞并的企业或公司里的人才据为已有。这应该说是日本利用他国人才资源的又一新举措。

新加坡为了解决经济扩展所带来的人才不足问题,在加强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实行了广纳世界精英的政策。他们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招揽人才委员会”,发展与推行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策略,让新加坡保持社会凝聚力的同时,成为国际人才的集聚中心,以保持其足够的竞争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英国的各类技术人才和专业人员比例位居前列。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就有“科研在英国,开发在美国”的说法。在生物、医学、信息、金融、教育等领域,英国人才济济,仅在英国剑桥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就有78位。在人才战略上,英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措施和做法。首先,英国奉行全球化的人才观。英国每年有不少高科技人才受优厚报酬的吸引流向美国,英国对此并不刻意限制,而是对人才流动采取“来去自由”的宽松政策。英国人才政策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创造人才回流的宽松环境和创业条件上下功夫。他们在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将重点放在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等方面,努力保持自己的特色。最终使得许多在美国任教的教授由于留恋牛津大学特殊的学术氛围和严谨学风,几年后又回到了牛津。其次,英国还奉行实用主义的人才观。他们认为一个拥有很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人不一定就是难得的人才,但一个已经创造出科研成果的人必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与其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去培养一个高科技人才,还不如耗费巨资吸收这一类人才,并以重金购买其高科技成果。这是英国能在高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奥秘所在。此外,英国瞄准的是全世界人才。

全球人才战争日渐激烈,发达国家发达的“资本”主要是人才,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去增强了对手,人们说科技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然而,技术与知识由人而来,为人所掌握,不过是人是的创新和创意的主体。人们说“货币战争”至关重要,掌握财富分配的金融最为根本,然而,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实物,都是人在掌控着,金融衍生物不过是聪明人玩弄的游戏。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一切战争所争夺的对象,正是那些能够左右全世界经济、军事、金融、能源、科技等所有重要领域命运的顶尖人才。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美国,人才资本“与实物资本相比,重要性要高出三倍多”。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争夺高端人才的竞争才会日益激烈。

诚然,面对国际竞争激烈趋势,我国对人才强国越来重视,持别是为统领坚持市场导向,人才管理机制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党和国家以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人才管理机制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基本确立,“面向市场、自主选择”人才培养和使用坚持了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近几年来,党中央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顺利实施;以聘用制改革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开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宏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体现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分类管理、各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创新,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持,使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人才强国战略强大组织体系。

总之,建立和完善人才强国伟大战略体系,要在人才体制,用人机制上尽快步入法治的轨道,形成党委牵头,政府主抓,全民参与的人才战略,激励和保障各种人才长盛不衰。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统筹人才工作,我国就能人才辈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中,各种创新人才,强国人才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形成万马奔腾的全新局面。

 (作者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网编委会主任、全国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上一篇: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体会摘编
下一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