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学》节选八:医案的分类
2016-03-17 15:29:05 作者:王忠 来源:《医案学》

21.jpg

作者按:浩翰之中医医案,承载了无数医家救人活命之术,蕴涵着多维的儒释道精髓,演奏出无穷的中医意象思维奇艺的华章。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今天,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医案之学显然富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医医案历经数千年的历练与积累,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因此可按不同情况医案具有如下的分类:

一、按年代分类

医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医案依年代、背景不同,不同时期的医案又具有相应的特点。以年代为分类依据,可将医案分为古代医案与现代医案。清朝晚期以前的医案,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医案的特点大致相同,故将其归为古代医案;民国以后,医案逐渐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发生了实质的变化,故将其归为现代医案。古代医案的信息主要是中医辨证论治,医案的研究方法以领悟式分析为主,并以按语的形式记录下来。现代医案首先引入了现代医学知识, 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现代医学检验结果和现代病名以及疗效客观化等。其次,现代医案的研究方法已呈多元化, 借助其他领域的科研成果,比如计算机、数学、哲学等领域,使医案的研究步入新的台阶,产生了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二、按记录时间分类

医案根据记录时间的不同,分为即时记录式医案与追忆式医案。即时记录式医案是医家在出诊时即时记录的医案。其特点为:更真实地反映医家当时的辨证思路,所载病情以及方药记录详尽,《临证指南医案》和《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等多属此类,目前临床上的门诊病历也属此类。即时记录式医案由于即时记录,没有经过整理,不足之处在于只有治法方药等,多没有辨证分析、用药分析及医家学术思想总结等内容。追忆式医案是凭医家临诊后通过追忆的方式将医案记录下来,其优点在于条理清晰、文字流畅,有医家对医案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医案的体会等,使后人更易读懂医案。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是事后所写,可能会对当时的情况因记忆的偏差而有出入。西汉名医淳于意所著的《诊籍》,属于追忆式医案,记录了病人的姓名、发病过程、脉象、证候、病机分析、诊断、治法、疗效以及预后等,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医案信息完备,并有医家的分析过程等。

三、按医案数量分类

根据医案的数量,分为个案、类案与群案。个案,是单一的一个医案,具有个性化特征,可见于临床上的少见病或疑难病等。类案,是一系列医案,多按照某一因素进行整理,比如以医家为纲,或以治法、病证等为纲,比如《名医类案》,对明代以前的著名医家的医案进行整理,对继承医家的学术思想大有裨益。群案,是与个案相对而言。

四、按疗效分类

根据治疗结果的不同,医案又分为效验案和误诊误治案。效验案是治疗结果为有效、显效或痊愈的医案,说明医家对病情诊断准确、用药得当。通过效验案的学习,可体会医家的用药特色及辨证经验等。古往今来的医案多属效验案。误诊误治案是治疗结果为无效的医案,说明诊断或用药错误,导致不良的后果。此类医案用以警示后人,从中吸取教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数量较少。比如,《名医类案》中的误治医案共 94 则,其中一案记载:“锦衣掌堂刘廷器,仲夏腹患痈,溃而脓水清稀,发热作渴,腹胀作呕,饮食不入。诸医以为热毒内攻,皆用芩、连、大黄之剂,病加剧。邀薛诊,投以参、芪、姜、附等药,一剂呕止,食进而安,再用托里补剂而疮愈。”误诊在于前医家忽视了脓水清稀这一阳虚症状,将虚证误辨为实证,使病情加重。后来医家通过分析误治的原因,从而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使疾病获愈。

五、按内容分类

按照医案的内容不同,分为专科医案和全科医案。专科医案是专门治疗某一病种的医案,比如,苏礼主编的《古代专科专病医案·风湿病》,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医治疗风湿病医案的精华,并对其内容及价值逐一加以必要的注释和评按,从而为提高中医风湿病专科专病治疗技术,开发中医治疗风湿病的专方新药提供借鉴。全科医案涉及多个病种的医案,《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全书共十二卷,卷一为伤寒、瘟疫病医案;卷二~卷六为内伤杂病医案;卷七为五官皮肤病医案;卷八为肛肠、血证医案;卷九~卷十为外科疮疡类医案;卷十一为妇科医案;卷十二为小儿科医案,该著作的医案涵盖多个病种,是较为典型的全科医案著作。

 

 

上一篇:《医案学》节选七:医案学的价值
下一篇:《医案学》节选九:医案的研究方法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