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绪:春天里,创新正当时
2017-03-08 12:20:19 作者:尹家绪 来源:国务院管理委员会

11.png

尹家绪同志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又是一年春来早。

转瞬之间,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完了,紧接着就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这标志着冬天就要过去了。虽然还有些许刺面的寒风,但感觉到春的气息已是星星点点的飘然而至……,空气里、土壤中,仿佛也听到萌芽勃发的躁动,自然界的春天正从眼际外的原野渐渐漫开而来。早春,开始了。早春,是孕育生机的时节,是推陈出新的季节,它象征着活力、创造力、生命力,正所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送走硕果累累的2016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拥抱集团公司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呢?我首先想到一个词:创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为人类带来福祉,创新改变着世界的容颜,创新也是国家之间较量的利器。创新,涵盖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但其中最具有驱动力的,还是科技创新。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融合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经济”的概念。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主,包括智能机器人、3D打印、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制造技术,以及纳米、石墨烯等新材料技术,氢能、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基因组、干细胞等生物技术,这些新兴技术相互渗透,构成了“新经济”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发展势头既方兴未艾又风起云涌。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跨国公司纷纷加大科技投入,竭力抢占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的战略制高点。《环球科学》评选的2016年十大科学新闻,包括LIGO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中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全球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启用、SpaceX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火箭回收,等等,每一项都足以载入科技史册,都可能对技术发展、产业变革产生革命性影响。可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创新驱动发展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掌握战略主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当然也就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纵观全球企业版图的变迁,以科技创新的优势,造就了通用电气、杜邦等长盛不衰的一流企业,也催生了蚂蚁金服、小米科技等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华为在手机行业站稳了脚跟、并向苹果收取专利费,就是在世界最难进入的市场、电子产品输出国的日本,华为手机的占有率已达30%。持续创新能力的匮乏与下降,战略方向的决策失误,也使一大批“明星”企业的大厦在一夜之间倾覆,看不到明天冉冉升起的朝阳;功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在智能手机时代短短3年就一蹶不振;2013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的国产手机企业有700多家,目前市场在售的品牌却不到20个,仅2015年就有136个手机品牌消亡,其中包括红火一时的“会跳舞”的夏新手机;还有,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相机,手机拍照极大地压缩卡片式数码相机市场,网络视频传播致使DVD机行业陷入绝境,等等。这些企业兴衰成败的案例,不就生动地诠释了科技创新巨大的颠覆力量所在吗?

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有效履行强军兴装核心使命、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我们也要看到,与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对军工集团的要求相比,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央企的要求相比,与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兵器工业体系的战略目标相比,集团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还相距甚远、甚远,还存在不少的制约和困扰我们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强。实践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科技创新是集团公司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这场大赛上我们不能落伍,必须牢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战略基点,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坚持双轮驱动 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企业之间竞争,是产品、技术、市场的竞争,背后却是人才和创新活力、创新动力的较量。那些层出不穷的创意、引领风骚的人才、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从哪里来?要靠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体制机制,靠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变革,才能形成万马奔腾的创新局面。为了推动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集团公司出台了“科技创新改革指导意见20条”,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动力活力,筑巢引凤吸引集团外部科技资源,鼓励多出创新成果、多出转化效益、多出精品工程,在集团内外激起了层层涟漪。

回首大争之世的春秋战国,秦国地处边陲、接战西戎,但最终扫清六合、一统八荒,靠的就是通过商鞅变法,在群雄之中率先确立了奖励耕战的国策,百姓多交粟帛可以获得土地,士兵多立军功可以获得爵位,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这就是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巨大力量。我们的20条指导意见措施很实、干货很多,但就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是解数学题,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集团公司各个单位情况不一样,在落实20条指导意见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勇于打破陈规,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创,这样才能赢得发展先机,才能把集团公司的战略意图落实到位,这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和经营能力。

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我国的改革就是以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为突破口,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改革与不改革就是不一样。1980年美国政府发布了《拜杜法案》,规定政府财政资金资助为主的科研项目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于发明者所在的研究机构,政府仅保留“介入权”,几乎一夜之间,美国各个大学、国家实验室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都变成了科技创新的温床,成果转化的效率翻倍提升。对集团公司来说,要让科技人才真正潜心科研,让科技成果不再成为束之高阁的“睡美人”,让创新团队勇于竞争,让高端人才四方辐辏,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快建立一套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体现价值创造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做出贡献的创新人才获得荣誉、受到尊重、名利双收,让创新的活力和动力竞相迸发。

市场经济不完全是零和博弈,“互利”是企业之间经济交往的基础,“共赢”是在互利基础上的长期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新兴技术加速更替、全球扩散、商业领先、军民界限模糊等特点日趋明显,开放创新、共享创新成为了技术发展的主要路径。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协同创新项目——美国F35战机研制,组织了1000多家供应商参与,其中三级转包商就分布在24个国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称,协同创新使F35的设计周期缩短了35%,研制经费节省了数亿美元。在这个项目技术成功的背后,何尝不体现出组合全球资源的商业运作能力和水平呢?在兵器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早在1931年中央军委兵工厂创建之初,为了提升技术水平,就通过地下党组织以每月60块银元的工资待遇从上海招募技术工人,而当时一名苏区县委领导的工资只有6块银元。我们作为一个以产业为主的企业集团,要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必须摒弃零和博弈,实实在在地扩大开放与合作,要善于借鸡下蛋、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脑明智,整合内外优势资源,加快创新发展。

虽然,兵器工业仍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但是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要吃技术饭,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条持续不断的“上坡路”。一个现代哲人说过,多走上坡路,看似艰难,提升的却是高度;惯走下坡路,看似好走,降低的乃是层次。创新是一项实践强的工作,检验创新有没有成效,关键看能不能推动集团公司的科研上水平、人才上层次、成果上档次、工程化产业化上规模。简单地说,就是要拿回来、干出来、提起来、有未来。“拿回来”就是要勇于亮剑、降维攻击、敢于跨界,以攻为守、以战求胜,争取更多的项目和用户订单,在竞争中拓展发展空间。“干出来”就是要坚持精益理念,深入推进精益研发、精益制造、精益管理,打造“好用、管用、耐用、实用”的精品工程,大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为市场、为用户需要干出更多更好而又中意的商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提起来”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我国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争取更多的在国家和军队层面有影响力的重大战略性项目,着力打牢基础前沿研究的根基,构建一批支撑能力强的创新平台,建设体系效能型的能力体系,打造一支水平一流的人才队伍,占据高度,做稳底盘,加速前进,弯道超车。我相信,通过打好“拿回来”、“干出来”、“提起来”这一套组合拳,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有未来”。这既是我们推动创新发展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创新成效的标准。

培育创新文化 厚植创新沃土

日新之谓盛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五千年而不衰、历经劫难而弥新,核心因素就在于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兵器工业体系的新征程中,我们应该培育和倡导什么样的创新文化,这是我们创新能否可持续的一个关键问题。

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一切创新创造的精神源泉,是一体两翼、互为支撑的关系。科学精神的基本要求是严谨、踏实、认真,核心要义是求真、创新、奉献;工匠精神体现在专业敬业、耐心专注、一丝不苟、道技合一、永不满足。“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在创新的春天里,我们要把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有恒心,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孜孜不倦的钻研去换取进步;有耐心,全身心投入,在敬业工作中体现人生价值;有匠心,对每一个设计参数、每一道加工工序、每一次试验验证都精打细磨,追求完美。我们只要秉持恒心、耐心、匠心,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就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创新之花。

创新是要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这就意味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高尔基说,保守是舒服的产物。的确,历来守成容易突破难,但只是一味照搬照抄,亦步亦趋,或惯走“1到2”的因循之路,没有仰望星空的奇思妙想,缺乏创新求异之勇,不会想“无”中生“有”之计,更不敢做从“0生1”之事,这样,还会有什么不竭动力可言?还怎么能趟出一条基业长青之道呢?创新探索不能墨守成规,思想观念更不能封闭落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想象、敢于憧憬,才能高扬创新的风帆,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里鼎新革故,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马到成功,需要营造宽容宽松的创新氛围。正如钱学森所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科学史上的每次突破,背后都有无数次孜孜以求、屡败屡战的不懈探索,爱迪生经过8000次失败才成功试制出一种新的蓄电池,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才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我们的科研人员也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和毅力,捺得住浮躁、耐得住寂寞,经历“十年不鸣”后,争取一鸣惊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容错之度、容人之量,我们渴望更多“一鸣惊人”的创新成果,也要营造涵养包容“十年不鸣”的静谧创新环境,用更加宽容的心态对待失败、以更加客观的态度评判失败,让创新者、改革者、实干者真正放下包袱,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在创新的前沿冲锋陷阵。

创新本身是开放的,在企业竞争日渐多元化、常态化的新态势下,没有哪个行业和项目不能创新,也没有谁可以单打独斗。海尔开放创新的基本理念是“世界是我们的研发中心”,其本质是全球用户、创客和创新资源的零距离交互,就是通过整合全球一流资源实现互利共享。关起门来搞创新只会固步自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能登高望远。我们要秉持“没有竞争对手,只有合作伙伴”的开放理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唱好合作创新这台大戏。

创新不是阳春白雪,更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技术变革是创新,工艺优化是创新,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小微创新也是创新,人人都能做创新的主角。“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善于发现、精心培育,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创新创造的种子照样会破土而出、生根发芽。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每一个创造的火花,集众智、汇众力、采众长,让创新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浩瀚的汪洋大海。

创新的春天时已至、势已成、风正劲,我们要做的是,鼓足干劲拧成绳,撸起袖子加油干。春天里,创新正当时!

责任编辑:崔晓霞

上一篇:线上与线下,突破得新生
下一篇: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当创业遇上传统文化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