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改革开放元勋画传丛书》出版发行 记述改革历史 激励前行勇气
2015-03-26 14:38:12 作者:王爽 来源:中华英才海外版

11.png

王爽摄

“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时候,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国改革开放立下汗马功劳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们,更不能忘记改革开放初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改革开放元勋画传丛书》座谈会现场,习远平的一席话,勾起了人们对改革岁月的思考,更为画传的出版传递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小平同志曾讲,改革是又一场革命。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却一点不比前一场革命来得轻松。因为这是革我们头脑中已经落伍的传统观念的命,如果说简单否定过去容易,但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上超越自我更难。当年,也正是这样一群改革的先锋们,敢闯禁区,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在艰难险阻中杀出一条血路,才有了今日中国的新命运。

今天,距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也不过30余年的时间,但当年这些与主帅小平一起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们,却已相继离世,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科技手段,这些元勋们当年的心路历程、成长经历和工作生活等细节,很难完整保存,在项南的儿子项雷看来,人民出版社的这套画传丛书,恰好弥补了这一重大缺憾,“对于历史、对于世人、对于我们家属都是很负责任的交代。”

 

12.png

座谈会现场

出现在第一辑画传丛书的分别是万里、习仲勋、谷牧、任仲夷和项南。对于人物的选择,人民出版社颇为用心,万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而中国的改革正是从农村开始;习仲勋推动广东率先实行改革开放,倡建特区,杀出一条血路;谷牧协调推动了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推动形成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有重要贡献;任仲夷和项南分别主政广东和福建,是地方上的改革先锋,同时也为全国改革开放探索和创造了重要经验。五位改革开放元勋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的多个重要侧面,也自然成为画传第一辑的主角。

其实,纪念他们,正是在弘扬一种时代精神,也是在告诉今天投身新改革历程的众多党员干部们,要有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要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气和魄力。正如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所言,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更需要元勋们秉持和坚守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此套丛书出版的真正意义所在。他还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中国第一套为改革开放元勋所做的画传丛书

创新传记模式:少字多图 让红色历史得以真正传承

第一辑丛书除《万里画传》尚在送审外,已经出版的四本画传,封底均选用了传主与小平的合影,这是他们一起与小平并肩战斗的缩影,编者的用心显而易见。

这是中国第一套为改革开放元勋所做的画传丛书,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介绍,丛书早在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便开始酝酿,2010年开始着手编辑等工作,可以说,从酝酿编辑,到最终面世,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且破例邀请到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功勋人物和重大转变非常熟悉的叶鹏作为特约编审,这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丛书的历史中并不多见。

与传统传记动辄四五十万字不同的是,丛书每册的文字只有七万字左右,和300幅照片的版面相比,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目的是让读者在几万字的篇幅里看出一个人最精彩的地方。”叶鹏告诉记者,“出版社的要求是让读者能在两个小时内看完,这也是读图时代,能够在年轻人中间迅速普及的一种方式。”

 

13.png

万里之子万伯翱,习仲勋之子习远平,谷牧之女刘燕远,任仲夷之孙任歌,项南之子项雷等传主家属出席了座谈会,习远平和项雷作为家属代表发言王爽摄

14.png

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 王爽摄

15.png

《习仲勋画传》和《项南画传》作者、中央电视台记者、国家一级编导夏蒙 王爽摄

曾为任仲夷的秘书,也是《任仲夷画传》的作者李次岩回忆,从最初按照传统传记模式成稿的20几万文字,到交稿时的12万文字,再到出版社坚持的7万文字,他起初并不理解,最担心的就是对人物一生理解不够,“出版社坚持删减,真是给我上了一课,他们告诉我,画传要先把面打开,把读者吸引住。后来,我拿着样书给一些年轻人看,他们很喜欢。只有他愿意去看,才会发生兴趣,有兴趣才会研究,研究才会学习和借鉴,最后我服了!”

任仲夷有一个特点,坚持不写自传,对年代久远的事情,李次岩只能通过家属去了解,“前期准备的资料多达几千万字,我常常跟任仲夷夫人聊,只要她说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涉及到甚么人,我就立刻去找,完整还原任仲夷的人生经历。”对于系列丛书的每一个作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呈现和记录,更是对历史的一份责任,所以,他们每一个人在编撰的过程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心力。中央电视台一级编导、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的总编导夏蒙,是此次《习仲勋画传》和《项南画传》的作者,夏蒙长期致力于文献纪录片的拍摄和创作,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大量文献和不为人知的照片,为展示更多传主工作、战斗经历或精神风貌的照片,他搜集了大量照片,有的还借鉴了一些当年中央新影拍摄的素材,制作成照片放在书中:“这部分图片过去从未出现在出版物中。幸运的是,习仲勋在解放战争中留下的影像数据,在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从电影胶片里面用数字技术还原。作为作者,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带着一种历史的责任在做这件事情。”夏蒙直言。

丛书的编撰也得到了传主家属们的很多支持,《谷牧画传》的作者就是谷牧的次子刘会远。夏蒙也透露,《习仲勋画传》出版付印前,有一张习仲勋同志会见文艺工作者的照片,对照片里的人物他有些拿不准,便把照片拿给齐心同志看,齐心马上辨认出中间一位是程砚秋的夫人果素瑛,右边的演员是程派著名演员王吟秋,“齐心把我困惑了很久的问题,很轻松就解决了,编撰过程中,亲属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夏蒙看来,对于历史亲历者和当事人的回忆,如果不及时抢救,历史数据就会流失,“非常感谢人民出版社做了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情!”

大量真实鲜活的历史故事和珍贵直观的历史图片,让读者重温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风云,也让大家看到了这些元勋们最突出的特征:“改”字当头、一心为民。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自信地说,“今天的干部一定能从画传丛书中感受到改革领导者在改革之初所坚持的精神力量,能够感受和汲取他们的勇气、智慧和魄力。”

 

系统记录改革创新精神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一往无前

透露更多细节:走进历史 致敬改革开放的功臣们

“外交部长我不当,但我可以给你当好‘内交部长’,协助你做好统战工作。”上世纪50年代,习仲勋初到政务院工作,周恩来总理有意让他兼任外交部长,没想到习仲勋坚决不接受,他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就是开除我党籍,我也不干。”这是《习仲勋画传》一书中最新披露的历史细节。

仅以《习仲勋画传》为例,短短7万字包含了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包括习仲勋蒙冤16年,两次下放洛阳的内幕,包括与家人长久别离,以致分不出两个儿子的辛酸,包括习仲勋弟弟拟提副省级被习仲勋否定的坚持,还有习仲勋大力推动广东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等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特别是刊登的300余张照片,包括数十张习仲勋在不同时期与夫人、儿女及孙辈们的合影,其中多张习近平跟随习仲勋下乡调研的照片,均首次披露。

在《习仲勋画传》250页,记者看到一张照片,是1978年4月5日,习仲勋赴广东上任时在机场与送行人员的合影,其中包括儿子习近平和习远平。

 

16.png

1978年4月5日,习仲勋离京赴广东上任时在机场与送行人员合影(左一至左五为习近平、吴庆彤、宋养初、齐心、屈武,右二至右三为齐桥桥、习远平)

17.png

1980年春,习仲勋在广州参加义务劳动

 

1976年10月,“文革”中兴风作浪的“四人帮”倒台,让习仲勋欣喜不已。在“四人帮”倒台后,习仲勋就给中央写信,要求平反,并请求给自己安排适当工作。齐心和几个子女也为习仲勋获得平反多方奔走。1978年2月中旬,中央办公厅电话通知河南省委,迅速将习仲勋护送进京。随后,习仲勋作为政协全国五届特约委员参加了会议,这也让他正式结束了16年的审查岁月,并很快肩负起为祖国“把守南大门”的重任。

“当时父亲已经65岁,可以说,我父亲复出后,一直到他离开工作岗位,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特别是主政广东时期,他一天的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的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能跟上他如此紧张的工作节奏。在他的意识里,就是把一天当两天用,将十年不能为党工作的时间夺回来。”座谈会现场,习远平动情回忆。

当时广东的突出问题是偷渡外逃严重。1978年夏天,习远平利用暑期去广东看望父亲,其间曾和母亲一起到访过宝安县,即现在的深圳。他们在粤港边界的沙头角看见边防军带着狼狗押送偷渡外逃群众,景象惨烈。“广东本是鱼米之乡,但在当时大米都不够吃,粤北一带很多老百姓只能以红薯充饥。回到广州我和父亲说了自己的见闻,父亲的心情显得十分沉重,因为他了解的情况比我看到的还要严重得多。”一到广东,习仲勋就到毗邻港澳的县调研,“父亲回来说,我们不能把偷渡外逃当成敌我矛盾,群众日子过不下去往那边跑,只能是‘外流’不能是‘外逃’,关键问题还是要发展生产,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然他们今天不跑明天还是会跑,他当时讲了一些话,连参加会议的新华社记者都不敢记录,生怕父亲的言论惹出麻烦。”

习仲勋深刻认识到,偷渡外逃是十年文革对生产力造成的严重破坏,所以,他下决心向中央反映广东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向中央大声疾呼,要求打破体制的束缚,向中央要政策,让广东先走一步。随后,中央采纳了他和广东省委一班人的建议,于是才有广东改革开放的春天。“从中央50号文件起草,到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的设立,我父亲带领广东省委一班人付出了巨大努力,可以说当时每走一步都充满艰辛”,习远平还记得,为了尽快在广东推开联产承包责任制,习仲勋曾让齐心和黄静波一起到安徽合肥,向在安徽担任省委书记的万里取经,因为安徽当时是最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之一,“在广东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困难,有抵触情绪,但当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粮食都获得了好收成,这些持反对态度的同志,在实事面前才承认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正确的,值得推广,有些人指责清远国营企业实行承包制,给职工发放奖金,是搞物质刺激,但我父亲大力推广清远经验,使广东工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现在看来,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思路,正是在反偷渡外逃过程中形成的。”习远平认为。

随着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人们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广东偷渡外逃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可以说,习仲勋在广东工作的两年零八个月,为广东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广东到中央工作前夕,习仲勋对自己约法三章,一次交班、不干预广东工作、五年内不去广东,“中央曾考虑让我父亲再兼任一段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我父亲没有同意;五年内不去广东,为甚么呢?就是为了让任仲夷、梁灵光等同志放手去干。”习远平回忆。

习仲勋主政广东虽然只有两年零八个月,但他心系岭南这块热土,对那些在改革开放中作出贡献的老同志、老部下始终念念不忘。黄静波是习仲勋主政广东时向中央要的第一位干部。“他本来已经安排到吉林省工作,正准备去报到,我父亲一声召唤,他就跟随我父亲来到广东。先后担任广东省委革委会副主任和副省长等职务,为广东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习远平透露,几天前,受母亲齐心委托,他刚刚参加了黄静波的遗体告别仪式。

1983年冬,任仲夷从广东到北京动手术,习仲勋指示医院全力以赴给予治疗,在做手术当天,他还亲自到医院守候,直到手术顺利完成才离去。20世纪90年代末期,已是耄耋之年的习仲勋得知曾任广东省省长的刘田夫生病住院,他提出前去看望,“父亲当时也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我劝他派我们子女或秘书去慰问,可他执意要亲自去探望。在去广州旅途中,父亲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人搞起来的,我在广东能够打开局面,也是因为身后有很多像刘田夫这样的人支持我工作。’”

“让我们重温改革开放初期那段难忘的岁月,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座谈会现场,习远平的感触让其他元勋家属同样动容。当年父辈们为改革并肩作战之时,他们还是年轻的一代,如今的他们,带着岁月的磨砺和沧桑聚在一起,心情格外激动。记者看到,万里之子万伯翱刚一落座就开始翻看《习仲勋画传》,还专门请坐在身旁的习远平在书上签字,两人互动热络。座谈会结束后,元勋家属们纷纷在现场合影留念,这是一种纪念,更是他们对前辈的别样敬仰和思念。

 

上一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下一篇:习仲勋:战斗一生 快乐一生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