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
2012-10-11 11:12:11 作者:赵曜 来源:红旗文稿
胡锦涛同志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三大成果,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国内外新形势,要开创工作新局面,夺取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思想理论指导实践、建立和完善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什么奋斗目标前进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代表形象,旗帜指引方向,旗帜凝聚力量。一个党、一个国家,举什么旗帜,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旗帜问题。毛泽东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旗帜就是写进党章的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先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旗帜。在这面旗帜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在党的十二大之后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发展进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进则退,停滞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全面的发展进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2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和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步步向前推进,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事业有很大发展,教育发展尤快,高校在校生已近4000万,居世界首位;科学技术进步很快,特别是在“两弹一星”、航天技术等尖端领域有重大突破,科技队伍也进一步壮大,人数居世界第一位;国防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外交战线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和扩大。这一切成就的总和,造就了“中国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当代中国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需要有一面旗帜把全国所有力量凝聚起来,拧成一条绳,奔向一个共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具有如此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其一是它代表了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群体,包括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的利益,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其二是它把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统一起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所共识和接受;其三是它体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了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方面人士的大团结,其中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各爱国宗教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在中国举什么旗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不渝,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如果旗帜变了,道路、理论、制度也都会跟着变,所取得的成果也将丧失。苏东剧变的原因很复杂,但最根本的是改旗易帜。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曾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又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探索过程。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提出要“以苏为诫”,独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初期,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在探索中坚持了以往正确的思想,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标志,一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和框架中进行,从而保证了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邓小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构成这条道路的三项基本内容在党的十三大以基本路线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以保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这条道路。此后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举措,如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进而拓宽了这条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阐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总纲,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它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内涵认识的不断拓宽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指引是宏伟蓝图,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所找到的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在中国走什么道路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回头路,也不走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一贯重视理论指导、理论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具先导性和有根本性,实践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理论来解决。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把它作为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原则。这是他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独创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标志的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历史起点和实践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主题、主线和精髓。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说明我们已不再一般谈论建设社会主义,而是探讨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这个理论体系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彻其中,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四大基本问题;理论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个层次是围绕主题和主线有一系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等。在基本理论中,有的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有的指导意义仅限于某一领域。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快慢,和它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及其完善程度有密切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两次历史进程。第一次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其中经济方面较多的是学习苏联经验,如纯粹公有制、单一的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政治方面更多的是自己的独创,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自觉地对过去的制度进行了调整、转型和完善,其中包括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即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经济方面,所有制结构,既不搞西方的私有化,也不搞纯粹的公有制,而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分配原则,既不搞西方的按资分配,也不搞单一的按劳分配,而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带动全社会共同富裕;经济体制,既不搞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搞传统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政治方面,国体,既反对西方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简单照搬传统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直接标志着政权具有民主和专政两种职能,不断扩大民主范畴,并避免无产阶级专政的滥用;政体,既不搞西方的议会制、总统制,也不照搬苏维埃,而是实行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既不搞西方的多党制,也不搞传统社会主义的一党制,而是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文化方面,意识形态,既反对西方的自由化,也不搞思想垄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多元兼容并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领其它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思想教育,既反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又不硬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也要关心和照顾个人利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术领域,既不搞西方所谓的绝对学术自由,又反对权力干预学术,给不同学派贴政治标签,而是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和科学中的问题,由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综上所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有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只有通过改革使之不断完善,才能使这种制度固有的优越性得到发挥,生机和活力得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支撑和依托。
 
总之,旗帜统领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意味着和体现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亮点。这四大亮点,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社会主义是思想理论、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我们必须全面把握这四大亮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实践相联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上一篇: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
下一篇:学习领会胡锦涛“7.23”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