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着眼政治大局 加强诚信建设
2013-03-12 10:59:48 作者:孙珅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诚信建设,特别是在2011年召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为我国诚信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尤其是强调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更说明其富有现实性、针对性、紧迫性。环顾古今中外,诚信是立人之本立国之基。在现代社会,诚信既属道德范畴也属经济范畴,诚信不仅是道德修养而且是行为准则。我们中华民族有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传承千年而熠熠生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当前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司法失信、学术不端、尔虞我诈等现象屡屡出现,损害了群众利益,恶化了诚信环境,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长期的诚信缺失和相伴而来的道德败坏必将出现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可以说抓紧健全社会诚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竣的挑战,加强诚信建设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持社会生存道德体系、健全市场经济规则、建设政务诚信和法制社会的迫切需要,事关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大局,具有特别重大的政治意义。

遵照中央的部署,黑龙江省从2005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诚信龙江”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十一五”期间,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信用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和拓展,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完善;“诚信龙江网”开通运行,各部门信息平台子系统逐步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初步建立;社会诚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取得突破;在金融诚信领域,大力改善金融环境;在政府政务诚信领域,省级政府机关公务员诚信信息网开通运行。

 

(一)突出重点,狠抓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前些年,我省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骗偷税、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屡禁不止,社会公众反应强烈,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极大地影响了黑龙江的形象和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分析认为,失信行为主体主要源于企业,企业信用问题不解决,整个社会信用就缺乏坚实的基础;没有好的诚信环境,到处是坑蒙拐骗,就难以吸引项目和投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难以为继。基于这种认识,省委、省政府果断提出“以企业诚信建设为突破口以失信企业曝光和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为手段,全面推进诚信龙江建设”的工作思路。近些年来,我们正是紧紧围绕这一思路,会同各部门、各市(地)合力推进,奋力改善全省诚信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二)采取超常规措施,探索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所谓“超常规措施”就是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在声势上,保持高压态势;在措施上,打组合拳,不手软;在行动上,部门联动,上下齐动。

一是连续开展大规模的失信企业曝光活动。2006年以来,开展了8次集中曝光活动,公开曝光制假售假、逃废债务、欺诈客商等企业失信案件45起。各地、各部门也纷纷行动,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曝光活动。政府带头曝光,自揭家丑,引起企业和社会强烈反响,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对失信行为产生了强大的警示作用。

二是开展企业拖欠贷款专项整治活动。针对我省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企业贷款难、银行不敢贷”问题,从2006年开始,以法院判决的数额大、影响坏的案件为重点,采取行政、司法、银企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开展大规模清缴拖欠银行贷款活动。省诚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催缴逾期银行贷款通知单》3694份,由政府部门和银行直接送达欠债企业,责令其制定还款计划。对恶意拖欠的,在县、市、省三个层面予以曝光。同时依法惩治了一些所谓的“企业家”,摘掉了部分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光环。截至目前,全省清缴拖欠贷款20余亿元,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不良贷款率由2005年的32%下降到2010年的8.9%。在国家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整体收紧银根的情况下,我省2011年上半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6%。虽然在清欠工作中也遇到种种非议,但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坚持推进。

三是建立“黑、红名单”制度,积极构建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让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吃到苦头,让守信者受到尊重尝到甜头。目前,我省的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如工商、税务、质监、物价、海关等部门实行对失信企业和失信行为“黑名单”制度,并实施分类监管。同时,对守信企业实行“红名单”制度。2007年开始,由省诚信办等10部门联合授予2批共173家企业“黑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称号,拿出8000多万元对诚实守信突出、较好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的企业给予补贴、贴息和项目支持,有效地调动了企业诚信建设的积极性。

 

(三)围绕抓食品安全问题,推动企业诚信建设登上新台阶

2009年,工信部将我省确定为全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省,苗圩部长听取了我省专题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部领导及消费品司自始至终参与试点的指导、培训,从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了支持。部里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标准、指导性文件和工作方案,为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组织力量深入完达山、摇篮等4户企业全面梳理诚信管理制度,查找信用风险,制定企业诚信建设模本,经部里审定后在所有试点企业推广;我们十分注重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省、市采取集中督查、分散走访、专题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深入11个市30余次专项督导检查,确保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十分注重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部里先后派出30余名权威专家来我省培训食品企业信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以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平台和档案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以运行机制建设为保障、以诚信文化建设为基础“五位一体”的乳制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工信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充分肯定。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增长36.9%90%以上的乳品企业建立了奶农诚信档案,92%的企业具备了“三聚氰胺”检测能力,2009年以来共接受检测9137次,合格率为100%201012月,工信部在我省召开全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了我省的工作经验。

 

(四)以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为支撑,带动企业诚信建设深入开展

2005年开始,我省投入1000余万元历时近三年建立诚信档案。建成了黑龙江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于2007年开通运行。截至目前,共整合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劳动、卫生、海关等30个部门2700余万条信息,入库企业40多万家,累计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23万余次,为海关、公安、地税等部门提供了1.4万余条数据比对服务。大部分市(地)企业公共信用平台已建成,并与省平台实现联网。与浙江省、深圳市开通了互联互查系统,实现了三地信息实时联通;还与辽宁、吉林、内蒙古签署了信息互联互查协议。如此进行,诚信档案规模将越来越大,诚信建设范围将越来越宽广。

 

(五)努力营造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社会氛围

通过弘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提升人们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意识,通过揭露、鞭挞失信行为,使失信企业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市场上难以生存,在社会上难以做人。几年来,我们省内外媒体累计刊发专题报道200多篇;开展了“诚信建设宣传月”、“诚信建设知识竞赛”、诚信理论知识培训、诚信万人签名和乳制品企业诚信承诺等一系列活动。全省乳制品企业共投入2000余万元进行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宣传教育,征集企业诚信理念、诚信警语964条,研讨和征文30多篇。

几年来,黑龙江的诚信建设工作继续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有很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概括起来有六点:

(一)企业诚信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关键。企业面向市场,所投放的商品能做到保质保量物美价廉,则购买到这样物品的社会成员必将是心神喜悦,促进诚信意识水平的提高。相反,如果向市场投放的是毒奶粉、毒大米、黑心棉、地沟油之类的商品,使社会成员切身的衣、食、住行缺少最起码的安全感,市场主体受市场“看不见的手”驱使,肆意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定会使社会出现道德沦丧诚信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无法健康有序的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和要素,诚信是市场秩序的支柱,是市场繁荣的基石。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必定使经济社会发展失去活力和无法持续。尤其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诚信已成为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不讲诚信企业就很难走出国门或很难在国外占住脚跟。只有构建出一个有利于诚信道德产生和发展的架构,就是实体经济、社会、政治三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最佳的发展途径。因此,我们把企业诚信建设作为物质基础和主体,多措并举,狠抓不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秩序好转,经济环境改善,经济长足发展。

(二)政府必须在诚信建设上当好先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包括立法、司法和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渗透到全社会,无处不感知政府是否讲诚信。政府机关政务有诚信,才能有威信和使民众信服,才能效仿政府的良好形象,使社会诚信得以培育。这里突出的是政法部门公正执法有了诚信,法律尊严才能受到群众的维护和有效执行。没有诚信就没有法治。纵观黑龙江省社会诚信建设实践,所取得的每一项工作成绩,都是工信部、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亲切关怀和热情支持的结果,也是我们对部省的工作部署密切结合实际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结果,更是政府带头讲诚信的生动体现。我省省级政府机关公务员诚信信息网开通运行,62个部门6000余名公务员信息实现在线查询,接受公众监督与投诉,效果良好。这都证明了社会诚信建设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政府不仅是诚信建设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还是示范者,只有政府带头,政府主导,全力推进,才能逐步取得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成功。

(三)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是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要建立一整套长效的工作推进机制。黑龙江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包括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在内的四位副省级领导分管,成员单位由31个中省直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委,40余人专职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将诚信建设纳入省直各部门和市(地)领导班子责任目标年度考核。建立了工信部、黑龙江省政府合作推进机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制定了企业诚信标准。这一系列工作机制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健康有序推进,形成了部省合作、省市互动、部门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诚信建设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支撑。坚持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及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不仅要有好的体制机构,更要有强力推进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诚信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要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强制性促进诚信理念的形成、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促进诚信社会实践、巩固诚信建设成果。我们不断摸索,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黑龙江省企业信用评级规范》、《黑龙江省典型失信案件曝光规则》、《黑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一批规章制度性文件,为诚信建设提供了保障,待条件成熟后形成地方性法律法规。

(五)依靠科技创新,是诚信体系建设要走的捷径。采用信息网络新技术,可以及时搜集、分析、处理海量的诚信信息,准确判断和把握诚信建设的走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加强诚信建设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灵活性,并做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诚信建设的效率与水平。依靠信息网络新技术,我们开通了省级政府机关公务员诚信信息网,并正在向各市、县延伸;黑龙江省企业公用信用信息平台建成运行;与浙江省、深圳市实现了三地实时联通;与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签署了互联互查协议。这都充分表明,依靠科技创新完全可以迈入区域乃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的新时代。

(六)强化诚信教育,牢固树立诚信道德观念,是诚信建设的灵魂。诚信建设与每一个社会个体息息相关,把潜藏在社会成员中的诚信意识都动员起来,才能形成气侯。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与引导,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切实把诚信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让大家在诚信建设上都发挥积极作用。当诚信道德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和自觉行动之时,才是诚信建设取得圆满成功之日。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紧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规划,充分说明我国诚信建设已上升到由国家主导的国家战略,前途无限光明。

(本文作者系黑龙江省省统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诚信建设办公室主任、工学博士)

上一篇:【2011】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开创山西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下一篇:【2011】谈谈价值主义教育思想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