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联系实际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3-04-25 09:43:40 作者:张翔 来源: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年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学习,注重联系实际,真正表达大众的利益诉求,适应大众的思维特点,实现全方位覆盖,最终化为大众的实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表达大众的利益诉求。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主义从诞生那天起,就明确申明,它所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人民大众的利益。正是这一鲜明的价值取向,才把亿万民众凝聚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必须坚持这一根本价值指向。在当今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需求,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增进群众感情,体察群众生活,回应群众关切,表达群众利益。一方面,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保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才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需求细化深化理论,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在理论上作出表达,才能实现以理服人。另一方面,要对党员干部进行利益认同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利益认同教育就是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这样,人民大众才会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适应大众的思维特点。理论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人民大众又必须回到人民大众中去,用以说服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而回归的过程首先是一个适应大众思维品格的过程,包括适应大众的文化修养、接受能力、思想方法、语言习惯、传播方式等。普通大众的思维具有朴实、务实、鲜活等特点,马克思主义要大众化也必须适应这些特点。一要通俗、鲜活。通俗不等于低俗、浅薄。老百姓不懂得学术语言,他们使用的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鲜活的日常语言或生活用语。马克思主义要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就必须采用这样的语言。毛泽东同志提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就要求我们多向群众学,用大众乐于接受的语言、易懂的道理宣传大众、引导大众。二要精、要管用。邓小平同志讲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江泽民同志也强调,要特别警惕和防止形式主义的东西。老百姓最实际,不喜欢长篇大论,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他们的思维总是围绕着自己的生活展开,他们需要的理论也是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对生活有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通俗、鲜活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传输给群众。三要以理服人。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大众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这就要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平等待人,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方法,提高理论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实现理论的全方位覆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普及马克思主义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坚持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相统一,以扩大覆盖面。其中,党员领导干部是理论武装的重点,他们的地位决定其必须是理论普及的重点对象,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高度决定其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力度。基层党员和干部既是党委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广大群众的引领者,也应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并从中培养重点理论骨干,更多地由他们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把马克思主义最大限度地宣传到群众中去。二要坚持学习平台与宣传载体相统一,以提高普及力度。近年来,为推进科学理论武装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各地创新了很多载体,开辟了许多途径,归结起来可分为学习平台和宣传载体两个方面。学习平台包括: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地各部门组织的理论讲坛、大众讲坛、百姓讲坛,各级党校、干校举办的进修班、培训班、研讨班,等等。宣传载体主要有:各类宣传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手机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等;还有送理论下基层,送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理论直通车,理论“超市”等。这种因地制宜、纵横配套的理论武装体系的形成和运用,必能大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三要坚持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与完善机制规范相统一,以激发自觉性。学习风气是软环境,学习制度是硬约束,二者相辅相成激发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动力。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带头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促进学习、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把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把兴趣、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干事创业上。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终要化为大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人民大众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这就要解决好学习与使用的关系问题,力求在实践中提升学习力。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解决好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要解决好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创新理论的关系问题,力求在大众化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要通过人民大众的丰富实践总结经验、发现真理、创新理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上一篇: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
下一篇:改革创新:深圳精神的根与魂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