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聚焦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
2013-12-26 17:34:03 作者:韩庆祥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聚焦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其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回答了“为什么改革”、“当今我国改革有什么新的历史特点”、“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它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5年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又是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还是引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指导方针,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聚焦点。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提出“问题倒逼改革”的重要意义,就是在改革中要具有“问题意识”,任何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各方面信息显示,全面深化改革在党中央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位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面深化改革也倍加关注。为什么?
 
  一是从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历史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能实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推进改革开放。上述成就升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重大作用与历史地位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也是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实现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继往开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显然,改革开放是一个对其他问题具有统领作用和统领地位的总问题,其他重大问题,如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中国的前途命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只有纳入到改革开放这一总体框架中,才能得到真正理解。
 
  二是问题倒逼改革。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因而,要具有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鲜明揭示了改革的本质: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由于遇到种种阻碍,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当问题积累到非常严重地步非改不可了,就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紧迫要求。哪些问题倒逼改革?一是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不足,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不够;二是影响发展和稳定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三是利益固化的藩篱;四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五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问题倒逼改革”的重要意义,就是在改革中要具有“问题意识”,任何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今我国改革具有什么新的历史特点
 
  今天我国的改革是全面性改革,是攻坚性改革,是治本性改革,是决定命运的改革。显然,这样的改革,最大的历史特点,就是深水攻坚涉险滩,这好比攀登一座没有探测过的险峻高山
 
  与1978年当初相比,今天我们所要全面深化的改革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当初我国改革主要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今天我国的改革则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全面改革;当初我国的改革多是先易后难,今天我国的改革则处于“攻坚期、深水区”,需要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触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敢于触及固化的利益格局;当初我国改革主要处理的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今天我国改革则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当初我国改革的根本目标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今天我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初我国的改革是通过解放思想为改革开路,今天我国的改革虽然也要通过解放思想为改革开路,但同时还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层次问题;当初我国的改革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今天我国的改革既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进行顶层设计。
 
  这样看来,今天我国的改革是全面性改革,是攻坚性改革,是治本性改革,是决定命运的改革。显然,这样的改革,最大的历史特点,就是深水攻坚涉险滩,这好比攀登一座没有探测过的险峻高山。
 
  改革什么
 
  归根结底,全面深化改革主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或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坚持不能改的地方坚决不改且永远不改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说,当今我国改革要解决下述问题:
 
  首先着眼于“立”。当今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最主要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重大问题,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等。从根本上说,《决定》就是通过基于公平正义的改革来解决发展与稳定问题,进一步使发展充满创新活力,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是否有效解决发展与稳定问题,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
 
  其次着重于“破”。即破除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障碍。这就是《决定》指出的,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再次体现在“核心”上。归根结底,全面深化改革主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决定》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时指出,要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进社会活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涉及的是平衡机制,“三个解放”涉及的是动力机制。这就在指导思想上触及到了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问题,也把把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机统一起来了。
 
怎么改革
 
  以政治上的“硬”、经济上的“稳”、文化上的“导”、社会上的“聚”,来攻“改革”的坚和难
 
  《决定》对怎么改,作了全面系统阐述。主要包括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确立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明确改革的立足点、重点,确定改革的目的,部署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等八个方面。这里就其中几点加以分析。
 
  关于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决定》强调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这是针对对改革缺乏共识和凝聚力而强调要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十八大一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做的工作,大都是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环境、凝聚力量:1)在政治上注重“硬”。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所要打的坚硬的“铁”。为把“铁”打好,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我们党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强调从精神、能力、作风、先进性上硬起来。其目的,就是强化中央权威,为深水攻坚、涉险滩式的改革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2)经济上注重“稳”。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3)文化上注重“导”。注重文化导向和文化凝聚,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改革发展稳定把握方向,避免在重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4)社会领域注重“聚”。即汇聚社会正能量,凝聚改革共识。总之,它是以政治上的“硬”、经济上的“稳”、文化上的“导”、社会上的“聚”,来攻“改革”的坚和难。
 
  关于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决定》认为这是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要避免在重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论。第一,正确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深水攻坚的改革会有风险。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敢于承担风险,但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允许失败,但要减少失败;不怕犯错误,但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第二,正确处理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应在实践经验和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对改革作顶层设计,以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避免改革的“碎片化”倾向;同时,在一些新的领域和具体问题上,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再进一步摸出规律来。第三,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遵循科学方法论的实质,在于要把我国改革提升到科学化水平。
 
  关于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更是意味深长。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步伐。由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1978年之初,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根本任务,把发展看作硬道理。这里,发展程度制约着实现公平正义的程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收入分配差距却日趋扩大,也存在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这既影响了社会创造活力,也影响了社会和谐。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一个根本问题引起人们关注且逻辑地突显出来了,这就是要促进公平正义。这里,公平正义又制约着发展和稳定。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应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公平正义既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分配公平而使人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从而能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也因公平正义注重结果公平而能使人们之间和谐相处,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由此,必须把促进公平正义也看作硬道理。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决定》是在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比较低的实际,明确强调,要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根据当今我国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经济基础发展的实际,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它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和方法,既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又强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它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方法,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弥补市场失灵。
 
改革要达到什么目标
 
  要保持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连续性、稳定性与科学性,不因领导人变而变。这充分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长远而深层的考虑
 
  《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当年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改革成果的期盼有关。他在1992年说过,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丰富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的政治意义,在于要保持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连续性、稳定性与科学性,不因领导人变而变。这充分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长远而深层的考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注重的是党治国理政总体框架的现代化。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党的建设的制度体制机制体系。这里讲的治理框架体系的现代化,是指要由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这种治理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党委、政府、社会各方、公民都是治理主体;治理基点趋向人民群众,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理方式趋向科学,要求运用法治与道德、制度化与人性化、效率与程序、协商与互律相统一的方式治理国家;治理手段趋向系统,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制度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力求从根本上治理国家。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说的是由权力管理国家走向由能力治理国家。由权力管理到能力治理,是认识和实践上的飞跃。过去主要是凭权力配置资源、管理国家。就集中力量和资源能办大事来说,这是一种相对优势。但是,如果决策失误,就会出现颠覆性错误。由此,就必须在判断、理论、决策、目标、方案和政策等方面达到科学。这就对我们党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判断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制定政策的能力和实践执行能力。
 
  总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归结为改革开放。破解当今中国难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也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新一届中央思考的总问题,是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这是统领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改革又是这一总问题的“牛鼻子”。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由此,可以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哲学思考中,提升出我们党的具有引领作用的战略思想或指导方针。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

上一篇:毛泽东对彻底唯物主义的贡献
下一篇:传播社会正能量 弘扬国家价值观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