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叶挺独立团的组建
2014-02-18 12:24:24 作者:编辑 来源:中国红色文化基金网  
    20世纪20年代的首次国共合作,既开创出崭新的政治局面,又是中共从事军事运动的重要开端,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为日后领导武装斗争积累了经验和军事力量。叶挺独立团组建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它的酝酿、组建、发展过程,充分体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为中共从事军事活动作出可贵的探索,为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设人民军队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尤其是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优秀的国民党员吸收到共产党里来的决定,使中共作出参与军事运动的尝试,是组建由共产党人掌握的叶挺独立团的政治基础。早在1922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离开中国前,便根据他到中国一年来,考察国共两党的状况,向中共中央领导建议“放弃他们对于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通过这一切,会获得通向南方工人和士兵的更方便的门径。党则不需要放弃独立。” 1923年1月,共产国际采纳马林的意见,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决议。同年3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统一了加入国民党的认识,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从而实现首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人出席并参加领导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令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相同,成为两党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同时,规定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办法,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领导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地方各党部。从此,国民党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革命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广东成为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促成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立,为组建叶挺独立团创造了良机。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为革命军队培养造就了一批军政人才。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共的倡议和支持下,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广州黄埔岛上正式创办了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就有徐向前、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等。这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0%。中共曾先后派出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一批共产党人担任该校的政治领导工作及其他工作。黄埔军校的建立,标志着新的革命武装力量的出现。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并为革命军队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11月,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委在取得孙中山同意之后,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作为骨干,组成“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孙中山逝世后,改名为“国民政府铁甲车队”),该铁甲车队便是叶挺独立团官兵的主要来源之一。后来成为铁甲车队队长、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的周士弟和曹渊等叶挺独立团的营长,便是来自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的共产党员。与此同时,后来成为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将军,于1924年秋,经孙中山同意,并得到廖仲恺帮助,辞去军队工作,第一个以国民党党员资格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于同年12月,在苏留学期间经王若飞、王一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吸收到中共旅莫支部。

  当时由陈延年任书记的中共广东区委,军事方面由军委会书记(一说军事部长)周恩来、秘书聂荣臻、干事饶来杰负责,后来还有付烈、黄锦辉等。1925年,中共广东区委在中共中央和苏联顾问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国民党人一道发动和领导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军校学生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广东国民革命军,先后两次东征、一次南征盘踞粤东地区和南路、琼崖的军阀,平定滇、桂军阀的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加紧对旧军队的改造,将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工农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输送到军队中。在此期间,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建立一支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中坚力量。

  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共的三大法宝。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国民革命的形式在广东蓬勃发展。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革命军人、革命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和广大群众,在革命运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统战工作的成败,成为叶挺独立团建设的关键。国共合作之初,国民党中的右派便极力反对,是孙中山排除各种干扰和非难,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下改组国民党,才使国共合作得以实行。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但由于当时继续执政的是国民党左派,声明要继承孙中山所决定的政策,接受总理遗嘱,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加入中国国民党,系为接受本党之主义政纲,而负实行国民革命之责任者。本党为使国民革命迅速成功,不能拒绝任何派别之革命主义者加入。”国民党内很多事情还要依靠共产党,廖仲恺等左派力量也积极支持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建立武装,苏联顾问鲍罗廷对国民党影响很大,威信很高。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在孙中山逝世后,仍表示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断发表很左的言论。1925年9月,他在黄埔军校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晓得,反共产这个口号,是帝国主义者用来中伤我们的,如果我们也跟着唱反共产的口号,还不是中了帝国主义者的毒计么?总而言之,总理定下来的主张,我们是不可以违背的,如果不然,就无论你如何信仰三民主义也是假的了。”中共广东区委通过国共合作对国民党旧军队的改造甚至在国民党军队中组建一支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正规武装的筹划,只要搞好统战工作,在当时不但没有阻力,还可争取到国民党人的支持。

  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而革命力量的主要形式是革命军队。中共在探索和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过程中,广东的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谈到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时指出:“我们党虽然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一九二四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三四年中,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乃至在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对此也还认识不足;但是从一九二四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其中所说的革命武装主要指叶挺独立团。由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叶挺独立团的酝酿、组建过程,充分体现出国共合作期间统战工作的重要作用。1925年秋冬,中共广东区委陈延年、周恩来等同志经过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政府负责人,黄埔军校党代表汪精卫,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兼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等人商议,决定在第四军第十二师建立三十四团,调刚从苏联学习军事回来的第四军参谋处长叶挺为团长,财政来源由军部、师部直接供给。

  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在第四军第十二师组建独立团,主要考虑到第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陈可钰原是孙中山警卫团长,副师长张发奎(琼崖克复后,升为师长)原是警卫团三营营长,而叶挺曾是警卫团二营营长。他们之间有很深的交往。而建团选点在肇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肇庆当时是第四军的后勤部所在地,副军长陈可钰负责后勤部的工作,各方面都很方便,部队给养充足,水陆交通方便,便于与设在广州的中共广东区委联络;二是肇庆属军事重镇,是两广水陆交通要冲,扼西江之咽喉,地形险要,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倾向于国民政府,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三是当时西江一带农民运动刚开始,农会力量还薄弱,而反动的民团猖獗。独立团建于肇庆,有利于支援农民运动,镇慑西江一带的反动民团,推动国民革命。

  武装斗争的关键在于建立和掌握军队。组建以原铁甲车队为基础、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是中共广东区委探索革命军队和武装斗争认识、实践上的飞跃。周恩来就较早认识到革命斗争中军事的重要性,最早提出要求组建中共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工作,实际上由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并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职务的周恩来具体负责安排。1925年11月,国民政府铁甲车队从深圳参加沙鱼涌战斗返回广州后,周恩来同志对到中共广东区委汇报工作的铁甲车队党代表廖乾吾及随行的党员魏鉴贤说:“我们要建立一支党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现在准备一批干部组建独立团。你们铁甲车队大部分同志都要到独立团去,还要从黄埔军校抽一部分同志去,但主要还是你们铁甲车队。”随后,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和叶挺同志都向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谈及独立团建设问题。

  早在1924年11月建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名义上是大元帅府下的铁甲车队,但实际上是我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队伍。”它是中共广东区委向孙中山提议建立的一支特种革命部队,绝大部分队员由中共广东区委从优秀的工人、农民和革命青年中选送入来,少数人来自孙中山的部队,其成员调配和武装行动基本由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是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雏形。1924年底,曾被中共广东区委派往广宁支援农民运动,反击地主武装。两任队长徐成章和周士第(开始为副队长,徐成章调走后,任队长)、党代表廖乾吾、军事教官赵自选、政治教官曹汝谦都是共产党员,3个排的排长亦都在铁甲车队里加入共产党。不久,除铁甲车队党代表廖乾吾调去第四军第十二师任政治部主任(后升任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和另调出一部分人员派到各处工作外,其余近百人调到肇庆组建叶挺独立团,并提级使用,即士兵当班长,班长担任排长,排长担任连长,队长周士第任一营营长(后任团参谋长)。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又亲自从军校调来杨宁等一批军事干部到独立团,士兵主要来源于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整顿部队时,遣散了一些出身于流氓、地痞,表现又很不好的官兵,在湖南、广东、广西招收了一批农民,及由工厂、矿山的党组织介绍来的部分工人,作为部队的基本成分。 [7]1925年11月21日,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时,叶挺独立团在广东省肇庆正式成立。始建时,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次年1月肃靖南路,“琼崖底定”时,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全团官兵2100多人,采取三三制的编制:团部辖3个营,每营辖3个连,每连辖3个排,每排3个班,并设直属队。独立团是当时唯一由中共直接领导和指挥的正规部队,其政治、军事训练计划和干部的调动、任免,都由中共广东区委掌握,而不受第四军约束。该团在北伐战争中勇当先锋,屡建奇功,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的殊荣,团长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故有“叶挺独立团”之称。

  中共广东区委十分重视独立团党的建设。在叶挺独立团建立的同时,中共广东区委也决定成立中共叶挺独立团支部。独立团初建时,有中共党员20多人,后来发展至100多人。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团部1个、3个营各1个、2个直属队各1个,由所在部队负责人兼任党小组长。独立团还建立共青团组织,直接由党支部领导。党支部是团的领导核心,一些重大问题,都经过支部讨论决定。在各项工作中,团长叶挺和党支部,坚决执行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军队中设立共产党的组织,这不仅是国民革命军中所没有的,也是中共在军队中最早的一个。

  叶挺独立团是中共广东区委在国共合作期间争取国民党左派及其部队里高级将领的支持,由周恩来在国民党部队亲自组建的。独立团的成功组建,是中共广东区委执行中共“三大”制定的统一战线方针,在军事上实行国共合作的成果。

 

上一篇:毛泽东缘何让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下一篇:邓小平与张闻天的革命情谊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