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九江双蒸:百年粤酒饮粤味
2014-02-28 16:23:15 作者:欧志葵 来源:南方日报

“喜得儒林陈佳酿,助吾茅舍款嘉宾。”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名家品酒吟诗,因酒写就佳句。在百花争艳的中国酒文化中,岭南酒文化是其中一枝奇葩,而其中代表之一,便是广东佛山的九江双蒸酒。

开头这两句诗,出自佛山九江大儒、康有为的老师朱九江之手。诗句中,“儒林”指的是“九江”,“陈佳酿”则就是大名鼎鼎的“九江双蒸酒”。据说,朱九江对九江双蒸酒爱不释手,每每品饮后获得无穷灵感。清代诗人曾恕品过九江双蒸酒之后,也曾一挥而就“垂竿布网闲中事,庆举双蒸醉月明”的佳句。

历经200年沧桑,九江双蒸酒如今已成为岭南文化的符号之一。在岭南人家里,它不可或缺,皆因它“喝也行,炒菜也行”;在海外,它也与广东凉茶一样,成为海外游子们的乡愁解药……

 

百年酒乡出品享誉南北 雅士赋诗赞草根亦钟情

“这双蒸,是我的心肝宝贝,喝也行,炒菜也行。这两道菜‘酒浸花螺’、‘酒蒸鱼头’全靠它了。”早前,香港TVB清装戏《九江十二坊》中,港星陈锦鸿和林保怡演绎的广州九江两大制酒家族的恩怨情仇,一度将被人遗忘已久的佛山九江历史风情画再次展现,唤起不少广东人心底的美丽回忆。

九江双蒸,因岭南古镇九江而名。九江一地,山水浸厚,物产丰饶,人文蔚起,俗尚诗书,敦礼矜重。500多年前,明朝代宗皇帝赐其“儒林乡”之美誉,在清代,九江有社学和书院30多所,居当时南粤之首。

九江港还是一个拥有800余年历史的商埠,商贾往来,商业繁荣,使当地酒业兴旺。九江酒业文化始于明代,当时有人在九江开设酿酒作坊,至清代酿造技艺日臻成熟。

据九江乡志记载,明清两代,九江镇酿酒业盛况空前,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论酒经,家家户户都会酿酒。岭南九江酒也享誉海内外。

民国初年,由谭篆青主持的“谭家菜”在北京名声大噪,九江双蒸酒更成为店家不轻易示人的一大珍品。

不过,九江双蒸并非文人雅士方可享用的“贵族酒”,而是平民百姓皆能消费的“大众酒”。在珠三角甚至港澳地区,久负盛名的九江双蒸酒早已融入当地人生活,成为一种民俗。

“九江双蒸价格不贵,老百姓能消费得起,无论是嫁娶、送礼都适宜;这种白酒看起来冰清玉洁、无杂质,适用于各种民俗活动,例如敬神;这种酒用大米制作,健康,偶尔贪杯也不会头疼。”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认为,九江双蒸酒拥有亲民的特性。

在传统粤菜中,很多美味佳肴都要用到酒,而九江双蒸就是厨师最常使用的粤菜法宝之一。许多当地人在结婚、摆满月酒、祝寿、中秋、春节等重要节庆日时,都会在餐桌上摆上一壶九江双蒸酒,祖祖辈辈,流传至今。

上世纪80年代,港台知名歌星许冠杰曾有一首唱响大江南北的粤语歌,就是传颂九江双蒸。这首《有酒今朝醉》歌词道“叹下双蒸,打牌抽下水”,就反映当时九江双蒸酒已深入市民生活中。

坚守岭南酿酒古法工艺 “出口九”至今畅销海外

古时,九江知名的酒坊有十二家,号称“九江十二坊”,其中属“友隆兴”最大。在日本侵华期间,整个九江镇几乎沦为废墟,人口锐减,酿酒业随之凋零。

1952年,以永德兴为代表,利农、大德、公源、金记、祥隆兴、太上、生兴、鸿德、大益、宏记、恒发隆12间酿酒作坊共同组成“九江酒业联营社”。它就是如今九江酒厂的前身。

 

\ 

酿造过程中卫生品控严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九江双蒸酒是全国出口量最大的白酒,远销港澳、新加坡等地,在海外的影响力不亚于茅台、五粮液等名酒。1971年便进厂的曾师傅介绍说,1980年九江酒厂年出口量为35004000吨,产品销往港澳、东南亚一带,以及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以致九江双蒸被广东人称为“出口九”。

如今,九江双蒸酒产销量已突破5万吨,稳居广东米酒龙头地位,出口量更是长期居于全国前列。

是什么使岭南酒代表的九江双蒸至今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九江双蒸经过双蒸、发酵、蒸馏、酝浸等过程之后,形成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净的独特风格。”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正生说,九江双蒸多年来一直坚持古法酒酿造技艺,是其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双蒸”,就是将洒满酒的酵饭二次蒸馏。相传在当初还是夫妻店的友隆兴酒庄,妻子在搬动刚刚蒸好酒的酒埕时不慎滑倒,意外把整埕酒洒进一桶还没有蒸的酵饭里。无奈之下,夫妻俩只好把这桶酵饭继续拿去蒸馏。就这样,一不小心用两倍材料,两次蒸馏,蒸出一个粤酒神话。

双蒸酿酒法不但大幅提高了九江酒的度数,而且两次蒸馏把两倍香味物质浓缩在一起,使其酒质远远高出其他米酒。此外,九江酒厂技术副总何松贵说,在酒曲中放黄豆,也使得九江双蒸酒豉香独特。

 

\ 

九江双蒸酿造过程。


九江双蒸的最核心特色,则是肥猪肉泡酒。“肥肉中有微小的毛细血管,可以吸附过滤酒中的杂质,而且肥猪肉富含铁离子,是一种陈酿剂,能让酒中的有机成分更浓缩,让酒味道更香更醇。”何松贵介绍,2009年,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顺利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该酿造技艺正在申请“国家级非遗名录。”

现在,国内外有一些酒种也在借鉴这种技术,但九江酒厂的制曲师傅得意地说,目前只有九江酒厂掌握全套制造酒曲技艺。

 

运用现代科技改良配方 传播岭南文化提升品牌

“我们一直保持着传统独特的酿酒技艺。”关正生介绍说,但随着时代变迁,酒厂也不断尝试创新。比如做酒曲工艺,传统制曲方式是用脚踩,现在则改用机械代替手工。“现代机械控制度较好,做酒做曲最关键的是控温控湿度,可控度提高后,做出来的酒质量比原来更上了一层楼。”

目前,九江酒厂还正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对其独特的酒曲进行科学分析。关正生说,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搞清楚酒曲里哪些物质有安全风险,哪些有利人体健康和保持传统风味。“把不安全的物质剔除,再增加有益的物质,慢慢探索改良配方。”

在产品改良的同时,挖掘和推动九江酒文化则成为当下关正生最重要的工作。他认为,相比国内其他一线品牌酒,广东酒在文化影响力方面较弱。

“其实九江双蒸酒质量、文化底蕴相比茅台并不差,但为什么他们能卖到几百上千元,而我们只卖十几块呢?”关正生说,近年来,九江酒厂正在不遗余力地通过推广九江酒文化增加它的附加值。

2011年,TVB热播的《九江十二坊》取材于九江双蒸酒,而且不少酿酒场景也在九江酒厂取景。该剧播出后,唤起许多港澳地区的同胞和海外华人的乡愁,也唤醒人们对九江双蒸酒的回忆。

TVB合作,其实仅是九江酒厂传播岭南文化的尝试之一。为了使更多人认识九江双蒸、了解岭南酒文化,九江酒厂在厂区建设了九江博物馆。这个全国第一家米酒文化博物馆于2009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人们了解九江酒文化的一个窗口,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仅去年就接待超13万人次。

 

\ 

九江双蒸博物馆。


2012年,在九江酒厂的推动下,“南国酒镇——酒文化博览中心”规划出炉。根据规划,该酒镇将糅合米酒文化与岭南饮食、窖藏、岭南建筑等元素,打造成我省首个白酒文化4A级景区,预计总投资3亿元。

“粤酒想要崛起,需要靠岭南文化来提升其附加值。”关正生说,南国酒镇将还原传统酿酒生产线、清代酒铺、街道,形成集生产、文化、美食为一体的旅游区,并与三湖书院、南海博物馆、岭南文化研究院等共同构成南海文化的品牌旅游路线。

 

论道

借力岭南文化营销

传统老字号谋新生

古法酿酒、九江十二坊、九江博物馆、南国酒镇……九江双蒸在不遗余力推出一系列复兴传统岭南文化的营销活动中,找到了一条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活力的发展之路。

据悉,目前九江双蒸酒的酿造技艺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备选国家非遗,取得中华老字号称号,原产地标记也在报批中,九江酒厂发起的“岭南文化复兴”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而在坚持古法酿酒传统工艺过程中,九江双蒸也将岭南文化“精益求精”、“务实”、“诚信”等精粹也一并传承下来,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

正如关正生所说,粤酒想要崛起,需要靠岭南文化来提升其附加值。不管是九江博物馆还是南国酒镇,九江双蒸酒借文化旅游拓展品牌影响,将自己的岭南特色传播给天南海北的游客,可谓抓住了关键。这种独特的发展路径,对许多广东老字号企业来说,可谓极具借鉴意义。

 

掌柜言

打造广府文化新意境:

品百年米酒,尝粤菜佳肴

“文化是一种支撑,通过文化支撑产业的发展才是根本,不过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经营。”作为九江双蒸酒厂现任掌门人,关正生对未来九江双蒸酒的生活图景描绘为:品百年米酒,尝广府佳肴,赏西江美景,学酿酒文化……

2013年,粤酒企业的领头羊九江酒厂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原酒年产量超过5.4万吨,销售额突破5亿元。2013年纳税额达到2亿元,从20092013年连续5年实现双位数的增长率。

不过,从绝对数字上来看,相比省外的知名白酒品牌,“产量大价格低”的现象依然困扰着九江酒厂甚至是整个米酒行业。

关正生称,九江双蒸拥有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要将它发掘出来,提升品牌附加值,从而提升粤酒品牌形象,实现广东传统酒业转型升级。而要打响九江双蒸的名头,关正生想到的办法是“文化牌”。

20099月九江酒厂筹建的全国第一家米酒文化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0万,对于企业的品牌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元旦期间,九江双蒸博物馆在广州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分馆对外开,接下来分馆还会搬进佛山“岭南天地”,以及当地西樵山拟建立的与当地文化结合的观赏景区。

推广酒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是南国酒镇。它是广东省500个产业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将是广东首个白酒文化产业基地。九江酒厂专门聘请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个专业设计团队,糅合数百年历史的九江白酒酿造技艺、历史、文化,对酒镇进行定位设计。

“今后我们将浓缩的博物馆分馆会设置到人流聚集地,这些分馆一方面可以少部分的买酒,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起到宣传品牌作用。”关正生介绍说,“根据《佛山白酒产业(20102015)发展规划》,3年实现10亿元,5年实现15亿元,10年实现30亿元销售规模的战略目标将可预期,并为粤酒品牌崛起作垂范表率。”

 

街坊议

曾用大坛分饮故乡水

今有茶楼寄存家乡酒

九江双蒸酒在海外游子中有另一个名字,叫“故乡酒”。民间更是流传“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九江双蒸酒”,在海外,九江双蒸酒被喻为“故乡水、家乡酒”。

“以前九江人喝茶都喜欢喝上一二两九江双蒸酒。”严毅江是地道的九江人,据他介绍,以前人们喝得较多的是用大坛子装的九江酒,茶楼的伙计就用一些用过的酒瓶自制成装九江双蒸的小酒瓶,并在每一个小瓶子上写上记号“1”、“2”、“3”……等代表一两、二两、三两,顾客需要多少白酒,就按照小瓶子的标识量来卖酒。“这种民间测量酒量的方法在也融入到九江双蒸酒文化当中。”

严毅江回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买力的提升,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喝酒习惯从喝坛子里的酒转变成了喝大瓶子装的九江双蒸酒,当时人们把这种大瓶子装的九江双蒸叫做“大九”。

这时候人们在茶楼中卖酒是一瓶为计量的了,但是一大瓶酒又不可能一下子喝完,于是每次吃饭之后剩下的白酒,茶楼伙计就会在酒瓶上写上顾客的名字,把酒寄存在茶楼中供茶客下次光临时饮用。由此,当时茶楼有专设有柜子为顾客存酒。

 

上河图

九江十二坊

2011TVB上演的《九江十二坊》以九江镇12个酒坊的繁荣为背景,讲述了三人因酒而争斗结怨,最后笑泯恩仇,同心协力经营酒坊的故事。而这一出大戏里的很多酒坊、酒厂等场景,均取自九江酒厂。

今天漫步在九江酒厂博物馆里,上述故事历历在目,犹如身临其境。进入这栋四层楼高的岭南古建筑里,就犹如进入时光隧道,回到清末民初的酒乡九江镇:酒铺、戏台、米坊、酒坊、码头、餐馆等逼真再现,酒坊窗边飘扬着黄色的旌旗,惟妙惟肖的蜡人酒坊老板、香港影星陈锦鸿笑容满面地站在柜台前,招呼来客……

九江双蒸酒在采用古法酿酒时,对其所使用的缸十分讲究,在九江博物馆,记者看到一个该酒厂历史最为悠久的陈酒陶缸,年龄超过一百多年。据工作人员介绍,九江双蒸酒以精选猪肉与斋酒陈存于陶缸内陈化老熟,越是年月久远的陶缸越能提高酒体的品质。由于陶缸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因此使得酒与空气不断进行缓慢的反应,酒体逐渐变得圆润丰满。

 

责任编辑:余良斌

上一篇:摩崖石刻:千年诗廊风景独秀
下一篇:镇海听风,坐看羊城六百年世事变迁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