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领导干部要警惕 “抬轿子、吹喇叭”的人
2014-03-19 23:49:20 作者:王明波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77年8月14日,陈云作为上海代表团的代表出席中共十一大,在小组讨论时就党的建设发表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意见:中央、省、市(包括军队)的主要领导同志,要对抬轿子、吹喇叭和逆风恶浪袭来时随风倒的人,保持警惕。这样的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人。类似的话,陈云早在1938年9月《论干部政策》一文中就讲过,“对于干部,不要‘抬轿子’,要实事求是”,后来还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抬轿子、吹喇叭”是对党内那些尽说好话、溜须拍马、奉承吹捧现象的形象比喻。陈云对这种庸俗现象深恶痛绝,因为它影响正确决策,破坏党内民主,败坏党的风气。

一、“抬轿子、吹喇叭”会影响正确决策的形成

作决策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呢?陈云提出的方法是“交换、比较、反复”。

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弄清情况。决定政策,解决问题,“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领导干部作为个体,看问题总是有局限性的,这时,发扬民主,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就十分重要。“集体讨论、大家交换意见,是达到全面认识的重要方法。”领导干部在形成一个意见之后,不要急于决策,先放一放,和大家充分地讨论和交换。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要多听取反面的意见。那些不提意见,只是一味赞成的同志,“不想问题,不发议论,天天搞五福布的,就要差一点”。(参见《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五福布”是当时天津第二棉纺织厂生产的一种印有寓意吉祥的五只蝙蝠商标的白布,陈云用它来比喻只说好不讲坏,只赞成不批评的现象,是“抬轿子、吹喇叭”的同义语。对于批评意见,陈云特别提醒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

在作决策时,还要进行比较,“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所谓比较,就是对一切可能进行对比研究,趋利避害,从中找出最适合、最准确的结论。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发表不同意见,也可以开展辩论,“相互辩论,也是一种比较,可以看出哪种意见是对的,哪种意见是不对的,然后取得一致看法”。在陈云看来,允许有不同意见的辩论,就可以少犯错误。比较的实质就是要领导干部勇于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在作决策时还需要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反复研究。所谓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决策作出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继续根据客观情况加以修正,使之更全面、更完整。

“交换、比较、反复”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倾听不同意见,使自己决策更接近客观实际,更正确的过程。如果领导干部听不得不同意见,喜欢“坐轿子、听喇叭”,就使得有意见的同志不能发表意见,久而久之,必然会听不到不同声音,出现一言堂的局面。“如果鸦雀无声,一点意见也没有,事情就不妙”。

喜欢“抬轿子、吹喇叭”的人,并不将精力和能力放在工作上,不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根据领导的好恶加以取舍。领导喜好的就添油加醋地鼓吹;领导厌恶的则毫不吝啬地予以舍弃。这样,表面上是“皆大欢喜”,而对于实际工作,却一无助益。相反,还因为“抬轿子、吹喇叭”之人在领导面前遮蔽了真实情况,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只能依据片面的认识制定措施,往往决策失误,对实际工作造成严重损害。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合作化思想研究
下一篇:刘少奇: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