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方志敏》文学创作脚本集 第一集:开创苏区
2014-05-13 15:15:29 作者:张陆游 责编:余良斌 来源:广东工作站

[主要画面:美丽中国城乡航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江南新农村、江西南昌:方志敏塑像一组]

中国,可爱的中国,曾经是激荡几代中国人心胸的字眼。

在如诗如画的华夏大地上,在当代社会生活的春风里,中国梦,这是又一曲时代的强音,这个强音不光承载着未来社会的理想,也延续着过去年代的记忆。在亿万人中国梦的憧憬中,在建设“可爱的中国”进程中,人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位历史伟人——方志敏。

在黑暗如盘的旧中国,“可爱的中国”曾经是方志敏深情向往的美丽图画,他为此献出青春,献出热血,献出生命。

 

\ 

方志敏雕像


[主要画面:南昌、广州、虎门码头、要塞,毛泽东、彭湃、方志敏当年照片;全国农代会会场、广东第二次农代会会场、广州农讲所、国民政府、省港罢工委员会、石井兵工厂、大埔角圩方志敏住所、海、陆、丰农协旧址等]

19265月,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彭湃,方志敏,党内三位“农民运动大王”首聚五羊城,为改造中国推进全国农民运动共谋良策。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这座建筑就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方志敏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领导农民运动的杰出人物。彭湃被人们誉为“农民大王”,毛泽东、方志敏也堪称此誉。党内三位“农民大王”首聚五羊城,共谋农民革命大业,可视为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的一次盛会和一件大事。

采访农讲所讲解员:谈当时会见的情形。

这次农民代表大会历时15天,当方志敏与主持农民运动讲习班的毛泽东相见,毛泽东紧紧握着方志敏的手说,你致力于农民运动真是难能可贵,江西是个贫困的地方,解放农民尤为重要。

方志敏广州之行,历时1个多月。他满怀战斗豪情,回到江西便投身更大的范围的农民运动。

 

[主要画面:方志敏青年照片;邵式平旧照片;漆工镇旧房子;当年警察所照片;南昌、广州、武汉、弋阳、横峰旧城;江西省农民自卫军照片、江西农运相关影视资料]

大革命时期,方志敏担任中共江西农委书记。

这一时期,方志敏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之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论断。他注重武装农民。他还直接领导江西省农民自卫军和家乡弋阳、横峰的农民武装,对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进行武力反抗。

方志敏建立农民武装,开展农民武装斗争,是从家乡“两条半枪闹革命”开始的。1925年夏秋之交,方志敏在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创建了赣东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农民协会。当时,方志敏担任省农民部长,以家乡为试,开展了“打土豪、减租减息”斗争。不久,他们就把斗争矛头指向了漆工镇警察所。

采访党史专家:“漆工镇警察所规模不大,却是北洋军阀压迫老百姓的狼穴虎窝。警察所有个巡官姓余,人称余麻子,这家伙凭所里的两支好枪和一支半截的坏枪,耀武扬威,坏事做绝。他上任不到半年,就搜刮到赃洋一万余元,……他榨取钱财的办法,就是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都一手包办,成了一个道地无二的独裁魔王。农民运动兴起之后,方志敏就决心要把具有象征权力意义的“两条半枪”夺过来,并派了方荣监等两名农协会员去当警察,等待时机作内应。”

192611月北伐军克复南昌之后继续向赣东北进军。此时,方志敏已委派邵式平回家乡弋阳,建立起由共产党人主导的国民党县党部。东征的北伐军即将抵达弋阳,漆工的农民自卫军奉方志敏的指示,通过暴动捣毁警察所,缴获一支汉阳造,一支双套筒和缺了枪柄称为半支的九响毛瑟枪。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故事也由此而广为传开。

 

[主要画面:(历史资料加影视镜头)两次鸦片战争情景,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哀鸿遍野的神州大地等]

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有他的人生际遇,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必然。

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帝国主义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之后,1900年,英、美、法、德、日、俄、意、奥八国联军的铁蹄踏入北京,侵略者烧杀掳掠,城尸横遍地,遭到空前大洗劫,他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王朝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化。此时的中国,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实际上完全任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肆意宰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就在帝国主义八国联军蹂躏清王朝都城北京的前一年,18998月,一个小生命在南方山区来到人世间。他是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当时已经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中国,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覆盖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弋阳也不例外。

 

[主要画面:(历史影视资料)战乱中的中国大地,流离失所的苦难灾民;弋阳县磨盘山、湖塘村、方志敏的母亲金香莲(老年照片),刀枪声混杂婴儿嘀哭声等]

 

\ 

方志敏的母亲金香莲(右二)、妻子缪梅(右一)、岳母胡珍莲(左二)及女儿方梅(左一)合影旧照


岳母胡珍莲(左二)及女儿方梅(左一)合影旧照

这位就是方志敏的母亲金香莲。方志敏在娘胎腹中就闻到火药味;他的出生地磨盘山区,也是他日后闹革命的发祥地,这也许注定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 

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


这里是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据当地的人们讲,这座方志敏故居曾遭到国民党十几次的焚毁,建国之初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出于对方志敏的感情,甘愿献工献料在原址上新建,比早年的旧居扩大了好几倍。方志敏出生时并不叫方志敏,按这本《方氏族谱》规定,他的字派排行为“远”字辈。祖父长庚公原为弋阳五十都小绅士,他给孙儿取名方远正。

方志敏后来这样记述自己出生时的家族状况:

“在我村里,我家是个大户,男女老少,共三十余口,经济地位是足以自给的中农。我家种田二百余亩,有百余亩是向着地主租来种的,每年要向地主纳租二百余担。”

采访方明:讲家族历史,何时来到弋阳,方家当时的家境到方志敏属于第几代……

随着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中国的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方氏家族的境况也日渐衰落。

 

[主要画面:方志敏故居、《方氏族谱》、湖塘村水口林、石断桥(含方志敏读书的桥墩),私塾、孔夫子牌位(原物)等]

 

\ 

方志敏纪念馆讲解员为纪录片《方志敏》摄制组讲解


\ 

纪录片《方志敏》导演张陆游参观弋阳方志敏纪念馆


方远正8岁启蒙,在湖塘村读私塾。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如他自己所说:“我在启蒙那一年所读的书,就比同塾儿童三年读的书还更多。”3年私塾读下来,孺子可教的方远正,被邻村一位家财万贯的富豪看中,竟想收为义子进行培养。

人物访谈——方志敏女儿方梅讲述:“看中我父亲的富豪名叫张念诚,他祖父是前清举人,家中田多地广,财大气粗,在弋阳县有“北乡王”之称。张念诚经常对人说:“远正有奇才,是块读书当官的料,我要栽培他,将来有靠山。”这位富豪夸我父亲绝顶的聪明,非要收为义子。”

 

\ 

纪录片《方志敏》导演张陆游听方梅老人说父亲经历


方远正读私塾3年,由于家境每况愈下,加上那年大旱,田地颗粒无收,私塾闭馆而无奈停学。他与同村儿童一起砍柴、放牛,但读书的愿望十分强烈。

 

[主要画面:(历史影像资料和影视镜头)武昌城响起辛亥革命的枪声,城头易旗,清王朝被推翻;男人们纷纷剪掉辫子,但赤贫如洗的农民仍然惨遭富豪欺压等]

方远正停学第二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事件。

19111010,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装起义。随之各省纷纷响应,迅速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人民为改良自己命运而勇敢奋斗新的起点。然而,辛亥革命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统治的根基,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一组组土豪劣绅压榨穷苦百姓的画面,展现了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依然黑暗。方志敏后来这样评说:“辛亥革命,只是做到推翻满清,变帝制为共和的一些政治上表面的改革,对于侵略中国十分凶恶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不但没有动它的毫毛,就连打倒它铲除它的口号,也没有明白的提出来。……因此,在乡村中,没有什么与前不同的地方,贪官污吏照旧压榨民众,土豪劣绅照旧横行乡里。”

 

[主要画面:青年方志敏照片、弋阳叠山书院——门口挂有“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木牌,谢叠山画像、文天祥画像;袁世凯称帝“驾崩”;陈独秀与《新青年》、李大钊与《青春》文章,邵式平青年照片等模拟书院旧时读书画面、青年活动画面。]

1916年秋,17岁的方远正带着“均贫富”思想走出大山,考进弋阳县立高等小学。他给自己取了个学名叫志敏,号慧生。从此,开始有了方志敏这个名字。

弋阳高小的校址设在叠山书院。书院始建于700年前的1313年,是为纪念南宋时期爱国诗人谢枋得、传承中华文化的神圣殿堂。谢枋得、号叠山,也是弋阳人。他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同科进仕,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共同为国捐躯。文山、叠山,两山齐名,同为爱国主义的两座高峰。

 

\ 

叠山书院鸟瞰图


方志敏入学的这一年,袁世凯称帝美梦破灭,在国人愤怒声讨中忧惧而死。这一年,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进一步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一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青春》一文,希望青年人站在时代前列,勇做弄潮儿。

方志敏进叠山书院读高小,不断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他的学识、视野日渐开阔,思想日渐激进。入学第二年,便发起组织“九区青年社”,宗旨是“铲除邪恶,追求光明”。这是弋阳县第一个青年进步社团。

背靠青山、滨临信江、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叠山书院,自从方志敏组织起“九区青年社”,这里就成了一群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谈抱负,开展活动的地方。

方志敏以文科见长,走出叠山书院,他带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到省城南昌考进了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他一面刻苦攻读英语,一面吸收改造社会的新思想。由于品学兼优,当上了“甲工”学生会主席。又由于领导学潮,尚未毕业就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画面:甲工学校外景,学生活动的相关影视资料,学潮照片等等南昌、九江外景、南伟烈大学旧址、教学模拟画面]

虽然学业坎坷,人生抱负不变,不久方志敏又从南昌到九江,考进一间教会学校——南伟烈大学中学部,几个月下来,他在这里相继阅读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更加同情受压迫的人民,明白了有压迫就有反抗的道理。

 

[画面:上海黄埔公园旧照片,“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木牌和英文书写侮辱华人的入园规则,1909127日上海《申报》的相关报道;方志敏、赵醒侬、袁玉冰、方志纯等人的照片]

19227月,方志敏从九江辍学到上海,有两个目的,一是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二是谋个半工半读的机会。

方志敏第一次来到上海,看到的是一片乌烟瘴气和社会黑暗:腰缠万贯的外国商人,形形色色的地痞流氓,耀武扬威的各国外交官,张牙舞爪的军警,以及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最可恶的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云集这里,各种租界像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他们可以任意排斥和欺负中国人。

方志敏在上海,历时近两个月,期间,有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喜悦;也有过未能实现半工半读的苦闷。为谋取一份工作,他遭遇到洋人牧师的羞辱,还有一次遭遇到的耻辱,则事关国家和整个民族的命运。

采访杨志耀:“有一天,几个穷朋友邀方志敏去游公共租界的外滩公园。原本是为了散散心,解解闷,可是,方志敏一行走到公园门口,写在木牌上的“华人与狗不准入园”几个字,直刺他的眼球,顿时让他全身发热,脸上烧红,感觉从来没有受到过的耻辱。方志敏后来著文说:“在中国的上海地方让他们造公园,反而禁止华人入园,反而将华人与狗并列。这样无理地侮辱华人,岂是所谓‘文明国’的人们所应该做出来的吗?华人在这世界上还有立足的余地吗?还能生存下去吗?”

这次游园经历,让方志敏极度愤慨,也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下定决心,要返回江西,为驱除帝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去奋斗终生。

 

[主要画面:上海码头,长江,涂着太阳旗的日本轮船;(情景再现)轮船上三位中国同胞惨遭毒打和方志敏的愤怒;方志敏诗作《血……肉……》等]

随着汽笛的长鸣,从上海开往江西的日本客轮离开了码头,方志敏买了一张最廉价的回程船票,闷闭在嘈杂混沌的统舱里。正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货舱那边突然传来可怕的打人声和呼救声。方志敏和乘客们闻声即向货舱涌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情景:

两男一女三个中国人,在货舱角落蜷缩的身子,浑身战栗,因为无钱买船票,六七条凶神恶煞的汉子,在日本船主的指挥下,用皮鞭、藤条疯狂的抽打。打了不算,打手们又用绳子把其中两名男性中国人,倒吊着放下长江江面,任由航行中飞溅的江水击打头部,直到奄奄一息。吊了不算,日本船主还指使打手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强摸侮辱年轻的中国农妇,致使农妇发出更为凄厉的惨叫。

方志敏颈红脖子粗,忍无可忍,领头发声,“打!”即刻得到众多乘客齐声怒吼的响应。日本船主和几名打手慑于众怒,惊恐地急忙离去。

这次遭遇,令方志敏一生都不能释怀。他后来在《可爱的中国》文章中依然痛心疾呼:“朋友,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一幕悲剧!那肥人指挥着的鞭打,不仅是鞭打那三个同胞,而是鞭打我中国民族,痛在他们身上,耻在我们脸上!啊!啊!朋友,中国人难道真比一个畜牲都不如了吗?”

方志敏还说:“我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主要画面:方志敏在弋阳高小投身五四运动;方志敏干爹张念诚故居,九江南伟烈(教会)学校;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人物访谈——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副会长杨子耀:其实方志敏的人生道路,当时至少可以有三种选择:一种是,他天资聪颖,很会读书,有个家财万贯的干爹一心想栽培他,可他却没有走读书当官的封建仕途;另一种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洋人,十分赏识他的出众才华,愿意帮助他去美国留学,可他拒绝投靠洋人,没走沾洋气、喝洋酒的享乐之路。方志敏在教会学校求学,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在这里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

 

[主要画面:弋阳县第九区的漆工镇、烈桥镇、磨盘山、窖头村、湖塘村、高桥法雨寺;鄱阳湖、鄱阳县、风雨山(县委会议);横峰县楼底蓝家,青板桥、葛源镇;《武装暴动纲领》、《六路纵队出击示意图》,(视频画面)弋(阳)横(峰)农民武装暴动等]

1927年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屠杀工农。方志敏在江西弋(阳)横(峰)领导一次又一次数万民众参加的武装暴动,通过暴动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细化暴动歼灭敌人参加者众)

一开始,依靠农民武装暴动来创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然而,问题也出在单纯依靠农民暴动。19282月,农民革命团六路纵队近万人,集中会攻横峰县葛源镇,这支人数众多,但未经训练的农军队伍,竟然被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打得落花流水,致使暴动遭到严重挫折。

方志敏及时总结了失败的主要教训,他说:“没有红军,虽可以组织和爆发一次次群众的暴动;但是在暴动之后,不积极去建立坚强能战的红军,无论如何,暴动是不能长久支持下去。”于是他投入巨大的精力,来建立自己的工农武装——红军。

人物专访——杨子耀讲述:方志敏主持召开的方胜峰会议,战胜了对革命悲观动摇的怀疑论,使险象环生的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会议之后,开辟了贵溪、余江、万年大片新苏区,积累了以党的白区工作为先导,红军部队相配合,组织当地农民暴动为主体的“波浪式”扩大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因此,方志敏评价说:“这次会议的确是赣东北苏维埃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会议。”

 

\ 

方志敏博物馆展出的弋(阳)横(峰)武装暴动纲领及信江工农兵代表大会政府布告


[主要画面:井冈山,(视频画面)朱德、毛泽东率部宁冈砻市会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方胜峰,(影视画面)方志敏主持方胜峰会议,金鸡山大捷;贵溪县周坊村,余江县画桥村,万年县坞头村;有关历史文献等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受到毛泽东的密切关注。193015日,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配字幕):“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方志敏等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总体上经历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皖)赣”几个发展阶段。初创时,只有弋阳、横峰两个县,面积很小。到19292月,由于沿信江流域好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县委,中共信江特委成立,成为这块革命根据地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一个多月之后,最初只有20几个农民20几支枪的军队,也在反“围剿”的战火中壮大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一团。同年10月,随着根据地区域范围的扩大,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

 

[主要画面: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赣东北,方志敏等领导弋横暴动,中共信江特委、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和信江红军独立团整编等旧址;中共江西省委有关取消和同意不取消信江特委的文件;方志敏主持拟定的3份历史文献;设在景德镇的东北特委旧址等]

 

\ 

弋(阳)横(峰)武装暴动使用过的武器


在方志敏的直接领导下,江西的农民运动有极大的发展。当时全省81个县,建立了县级农协或筹委会的,有71个县;农协会员由最初的6千人增加到60多万人。风起云涌的江西农民运动,武装农民和武装斗争构成一大特色。

方志敏及其战友对红色政权存在、发展充满信心,还在于他们对党的建设及其重视。早在1927年秋季方志敏领导弋阳县的九区暴动之时,他说:“在七天内,居然组成了二十几个党支部。”他每组织起一支暴动武装农民革命团,就建立一个党支部,20几支农民武装,就有20几个党支部。暴动时期如此,革命根据地创立之后同样如此。19306月,中共信江特委书记唐在刚在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在这份文件中提到,在苏区面积还不大,党员人数还不多的情况下,共建立了“九百九十多个支部”,其中,红军独立团10个连,建立“士兵支部有十六个”。这就是说,苏区每个村子,红军每个连队,都有一个以上党的支部。

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新生的红色政权坚不可摧,弱小的红军打而不散的重要保证。

 

\ 

方志敏纪念馆展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旗帜


[主要画面:(历史影像资料)蒋、冯、阎军阀混战;红军独立团整编地——弋阳余家仓,景德镇旧城,(影视画面)红军智取景德镇,联席会议旧址,红十军成立——乐平界首村,万年县富林会议祠堂,周建屏、邵式平照片,红十军出击地——鄱阳、湖口、彭泽旧县城,安徽省东至县、龙泉湾;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旧址、资料等]

19305月,蒋介石、阎锡山等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爆发。不久,方志敏不失时机,作出攻打景德镇的决定。

景德镇是名闻中外的千年瓷都,以红军独立团1千多指战员攻打这样的城市,能有取胜的把握吗?

其实,方志敏清楚地知道:由于军阀混战,景德镇兵力空虚;在军事战术的运用上,这次夺城,并非强攻,而是智取。

76星期天临晨,一支打着国民党保安团旗号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景德镇城墙门外。城门卫兵自动打开城门,还向骑在马上的“长官”敬礼,放队伍进城。随之,乔装改扮的红军在镇内地下党员和瓷业工人的引领下,分头火速占领县衙门、警察署和驻军兵营,共俘敌400多人,缴枪400余支。红军智取景德镇,仅放10几枪,且无一伤亡,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主要画面:红旗勋章,给方志敏授勋的信,赣东北苏区改称闽浙赣苏区的有关文献;赣东北中心区、化婺德的特区、信抚分区区域示意图,约20个县的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等;影视资料:苏亚繁荣兴旺的社会生活。]

1931118,这一天是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红都瑞金召开的第二天。方志敏被授予红旗勋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授勋附有一封短信,全文是:“方志敏同志: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授你勋章一枚,并授红十军全体指战员奖旗一面,以嘉奖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战士”。红旗勋章代表了最高荣誉,当时仅授给毛泽东、朱德、方志敏等8位同志。方志敏没有出席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红旗勋章到他手中,已经是一年零3个多月之后,即1933323。此时,方志敏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已经由赣东北进入闽浙赣的鼎盛时期。

上一篇:八集文献纪录片《方志敏》即将开机
下一篇:廖佛生:解“毒”河鲀 “智”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