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我国疆气如虹——电影《地下尖兵》人物原型张友恒
2014-09-09 12:06:45 作者:常青扬 责编:叶纪训 来源:广东工作站
红色经典影片《地下尖兵》 ,有一段惊险镜头——我地下工作者在秘密接头时被发现,特务一把抓住他的西服后襟,他解开衣扣,“金蝉脱壳”,“砰!砰!”敌人开枪,他捂着伤口摆脱追捕……这段情节不是杜撰的,人物的原型叫张友恒。他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忠诚奉献精神,至今人们依然怀念着他……
 

\ 



出生入死 秘密战线先行者
1919年出生的张友恒,13岁就参加了革命。1935年4月,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不久后来到延安,跨进了党的隐蔽战线行列。他化名李才,曾巧妙地与日寇宪兵司令周旋,机智勇敢地炸掉敌人的据点,在当地广为传颂。1940年12月,受命到华北组建秘密电台,开辟敌占区情报工作。后来,北平的地下组织遭破坏,上级命令他重新组建平津情报联络站,他二话不说,秘密潜入北平,迅速恢复情报组织,发展地下关系,获取重要情报密报给我党中央。他还奔走于上海、南京、沈阳、天津,指挥我地下情报人员开展秘密工作,并于1944年1月向中央报送《满洲工作报告》,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1944年3月,他打入天津伪“华北剿共委员会”调查处,掌握了华北各大城市的情报资料,为党中央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情况。
解放战争越深入,斗争越残酷。为了直接获取军政战略情报,张友恒将两部电台秘密运进北平,深入龙潭虎穴,在敌人首脑机关组织情报小组,关键时刻屡建奇功。1946年9月,获悉敌人进犯张家口的详细计划,我党揭露敌人大打内战的罪恶阴谋,一面并组织全力出击,全歼敌人一个师。1948年秋,又及时获取敌人偷袭石家庄及党中央驻地的重要情报,为保卫党中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中央和华北军区的通令嘉奖。
张友恒常说,作为一个地下情报人员,首先就要在敌区站稳脚跟,只有根子扎得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刚到北平时,由于没有亲友投靠,只能在东直门外二里沟陈家菜园当长工。他脱下西装,打起赤脚,戴上草帽,每天白天浇水、施肥、除草、摘瓜拔菜,挑起菜担,到城里沿街叫卖:“黄瓜、青椒、茄子……”和周围老百姓打成一片,人缘很好,没费什么事就落上了户口,领到了“良民证”,为他开展地下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英勇负伤 虎口脱险斗敌特
1948年6月15日下午,张友恒在北平东四牌楼下与地下交通员秘密接头,突然听到有人高喊:“共党分子,不许动!”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他明白,被特务发现了!他镇定地说:“谁是共党?先生,给你看身份证!”猛地转身拔腿就跑,特务追了上去,抓住了他的西服后襟。张友恒急中生智,解开纽扣,双臂向后一背,特务抓脱了他的衣服摔倒在地上。张友恒飞快地逃脱。特务掏出手枪连开了两枪。子弹从他的腰后射入,从前腹部穿出来,他一手捂住伤口,一手紧紧地抱住电线杆,被特务抓住了。特务大声命令:“快,到马路对面的人力车上去!”他假装顺从地说:“先生,我实在走不动了……”特务呵斥道:“你呆在这里别动,别跟我耍花样!”说罢,跑去叫人力车。张友恒趁机向东四以南的方向逃脱,鲜血顺着裤脚向下流淌,留下斑斑血迹……
特务似疯狗一般地追了上来,一名老妇人迎面拦住了他,“你凭什么开枪打我的孙子?”原来,特务开枪误伤了一个小男孩的腿,孩子躺在地上痛哭,行人围观,纷纷指责:“太不像话了,还有没有王法了?”“把这小子送到警察局去!”特务恼羞成怒,骂道:“我就是警局的便衣,放走了共党分子,把你们都抓起来!”
趁这边乱成一团,张友恒拦住了一部人力车,“快,送我到北海!”寻找藏身之处,他首先想到张洁瑜,一个可靠的朋友。敲开张家的大门,只有一个女孩在家。他让孩子找来纱布绑住伤口,马上打了几个电话报警,用暗语通知:出了叛徒,马上转移!他要上医院疗伤,敌人把医院都控制起来了,怎么办?灵机一动,找到在协和医院当医生的朋友李宏憬,检查了伤口后让他住院做手术。”但他打了消炎针,不顾朋友劝阻,转身离去。
张友恒平时广交朋友,此时他找到了另一位同情和支持革命的朋友胡幹谦,安排他住到西厢房。第二天一早,警察来了,问有没有外人来过或暂住?胡先生递上香烟,沏好茶水,“老总辛苦了!我这里石狮子把关,闲人莫入,要不,您老四处搜寻一番?”警察品了一口茶,胡先生顺势让太太拿出上等茶叶和大前门香烟,“老总为戡乱治安终日辛劳,不成敬意。”警察打量着客厅里的红木家具、名人字画,“你这样有身份的人,是不会和共产党穷小子混在一起的,不烦扰了!”
张友恒躲在西厢房,准备好铁锹,一旦蒙混不过去,就和敌人拼了!警察走了,他紧握胡先生夫妇的手:“谢谢……”
 

\ 

在天津、北平做地下工作的张友恒。


鞠躬尽瘁 忠诚奉献为人民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局社会部,张友恒任情报处长,为解放平津日夜鏖战。解放后,他历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公安部副局长。后又奉命南下广东,组建隐蔽战线专门机构,在东南沿海粉碎敌特阴谋,保卫着国家安全。
在十年浩劫中,张友恒受到迫害,被批斗关押,受到严重摧残。这对一名对党忠诚的老战士来讲,又是严峻的考验。起初,他特别不理解,用诗词表达心声:“莫道人间无地狱,世上依然有豺狼。”“满腔悲愤千行泪,咬碎刚牙吐血花!”当他觉察到问题不会很快解决时,就调整了心态,泰然处之,始终保持豁达开朗的心境,坚信终有一天会“雨过天晴,水落石出”。他认真地学习当时仅能看到的毛主席著作和党报党刊,写下了约5万字的学习笔记,内容广泛,堪比一部“小百科”辞典。他任劳任怨接受着“劳动改造”,休息的时候,给同室的难友讲诗词歌赋,连《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几位难友后来见面时常笑谈,“没想到,在看守所里还跟老张学会了古诗词呢!”他写下了几十首《狱中诗》,句句显露真情,如:“肝胆皆冰雪,忠烈满胸膛,一生奋斗为革命,坐牢又何妨?”“五行山下压,八卦炉中烧,刀砍斧剁滚油浇,何损一根毛?”收到妻子郭荣惠送来的棉衣后,又欣然命笔:“何事喜眉峰?棉衣到狱中。身着此棉衣,何愁冰雪封?”
对待苦难,尤其是不公正的对待,张友恒和隐蔽战线众多无名英雄一样,忍辱负重,丹心不改。在被关押期间,他写的证言材料几百份,坚持讲真话,尽可能减少更多同志蒙受不白之冤。对遭受的磨难,他很少抱怨,时常轻松地讲起在清汤里费力地捕捞指甲般大小的豆腐皮,把户外劳动时发的馒头藏起来,在暖气片上烤干留作“夜宵”;还有,一位大胖子“减肥”减得裤子能装下两个人,自己也瘦得“屁股溜尖,坐不住板凳”,但他每天早上都将仅有的一碗粥匀出半碗,给饿得心发慌的难友。他腰痛得站不起来,却把妻子送来的“风湿药酒”拿出来,与难友们举杯“欢度”春节……
笔者到张友恒家里采访时,还看到了他当时偷偷制作的精巧的“小玩意”——用扫帚上的细竹篾和鱼骨磨成的缝衣针,从破布上拆下的纱搓成的线,以及用这些针线密密缝补的劳动裤子……困窘的生存形态下,他是那样热爱生活。
粉碎“四人帮”,张友恒得到“解放”,但他的悬案未结。他不急躁,不消沉,高高兴兴地接受临时任务,挥毫写下:“十载尘封宝匣中,一朝破壁又腾空,谁云老朽堪弃置,寒光犹射斗牛宫。”他63岁那年,终于“归队”,回到战斗了大半生的隐蔽战线,“老兵执戈提战旅,卫我国疆气如虹。”组建工作千头万绪,他夜以继日,不知疲倦;为了尽快建立基层机构,更是四处奔波,不辞辛苦。一次,他去汕头调查,一早就乘车出发,不料途中暴雨倾盆,道路受损无法前行,只好返回广州。回到家,顾不上说几句话,便又改道直奔湛江,随行的同志对老领导连续作战的精神大为叹服。他因年龄退居二线以后,时间安排得更紧,除了完成省顾委的工作外,全身心地投入了写斗争回忆录、讲课和总结经验等工作之中。他说:“生命的列车如果允许再坐一次,我还是选择隐蔽斗争的岗位。”尽管年届古稀,仍然四处奔波讲课。身体已查出严重疾病,妻子劝他别再出差,他说:“已经定好的计划,怎么可以随意更改?”不顾天气寒冷,带病到河北某地讲了最后一课。他数易其稿,编写出十几万字的宝贵资料。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更加分秒必争,坚持到外地参加教材编审会议。
 

\ 

图为张友恒在革命纪念馆观看自己当年单位血衣。


癌症病魔,无情地侵袭着张友恒的身体,化疗、放疗之后,头发一把一把地脱落,别人看了都很难受,他却对着镜子笑着说:“快成秃头啦!也好,凉快,还省得理发了!”临终前10天,他约来几位领导同志,向组织做最后的思想汇报。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感到光荣自豪,从来没有后悔和动摇,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再为党工作了……”。他提出为他准备一张轮椅,以便去办公室,妻子惊诧地问道:“你还去上班?”他的脸上浮起微笑:“有个轮椅,我可以到各个办公室去看看……”妻子哽咽了,“到这个时候,你还是这样眷恋着你的工作和你的战友……”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如磐石般地端坐在病床上,整整6个昼夜,紧咬着氧气瓶的喷嘴,在急促而艰难的呼吸声中,与死神进行最后的搏斗!终于,心力衰竭,他倒下了,溘然长逝,床头,放着他最后读的一本书——《毛主席诗词鉴赏》……

上一篇:沧桑岁月比翼飞
下一篇:真实的“潜伏”故事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