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才政策效应加速释放
2017-03-09 10:26:26 作者:杨丽萍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时殷殷嘱托: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在日前召开的市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强调,全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升人才工作质量,扎实抓好今年各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的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引才聚才质量,增强人才推动发展“源动力”,人才政策效应加速释放。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全市现有人才487.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4.1万人,技能人才308万人,其他类人才35万人,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政策“筑巢”吸引人才

政策“筑巢”,新政“引凤”。近年来,从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到实施引进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高层次专业人才1+6”文件、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孔雀计划”,以及实施“人才安居”、鹏城杰出人才奖、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等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深圳人才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红利得以充分释放。

去年3月,在全面梳理和比较国内外发达城市人才政策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的打磨,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了20个方面81条178个政策点,再造人才政策高地。

178个政策点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方面面的政策。“只要你是人才,都可以在178个政策点中‘对号入座’,找到支持自己的政策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秀玉的这句话形象概括了《若干措施》对各类人才全方位扶持的突出特点。

《若干措施》出台后,相关配套办法紧密出台、各项政策纷纷落地:为新引进院士各颁发100万元工作经费和一套200平方米左右的免租住房;首批引才成绩突出的单位获颁“引才伯乐奖”;“孔雀人才”认定新标准施行,引入市场化机制;博士后科研资助上调为原标准的3倍;党政人才“双百苗圃”计划启动,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紧缺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海归”创业补贴翻倍,并增加特优项目资助500万元的条款;深圳市“鹏城工匠”评选和“技能菁英”首次遴选申报启动,两项奖励资助共达1100万元;深圳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开始受理申请……

统计数据显示,《若干措施》目前已落地实施的政策已达138项。随着政策“落地有声”,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特区引才魅力愈发显现,亮出三条漂亮的“上升曲线”:

一是杰出人才引进取得了突破性增长,2016年深圳新引进全职院士7人,特区拥有的院士总数达到17人;二是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229人,“孔雀计划”团队12个;三是基础性人才引进持续性增长,2016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8.09万人,同比增长14.9%,新引进在职人才9.13万人,同比增长38.3%,新引进留学回国人员1.05万人,同比增长49.3%,总数超过8万人。

目前,深圳正在启动人才工作立法,进一步加强人才政策创新。“人才聚集是来做事情的,所以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而深圳的人才政策恰好能够搭建良好的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对深圳的人才政策创新如此点赞道。

体制改革“松绑”人才

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近年来,深圳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更多的改革红利惠及人才。

释放人才活力,简政放权是关键,打破权力“围城”,让用人主体和人才从中真正解放出来。仅去年一年,深圳就推动取消、转移、下放293项行政职权事项,赋予高校、科研机构高度灵活的人事管理权限,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探索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去编制化管理,实行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管理、科研人员兼职及离岗创业等制度。

人才评价上,用人主体“说了算”。深圳着力构建用人主体“自主评价”、行业组织“业内评价”、领军人才“伯乐相马”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创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选拔“举荐制”,发掘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成立人才举荐委员会并经举荐委员会举荐,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产生了首批6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在富士康、中兴通讯、燃气集团等开展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自评,企业自行评定符合条件的“能工巧匠”,可以获得相关部门认可的技能证书,并可积分入户。建立行业组织“业内评价”制度,深圳已经将社会化职称评审职能全部下放给行业组织,全市33家行业组织共承接了57个评委会共114个专业的职称评审。

借鉴国外实行低税率政策吸引海外人才的做法,深圳还在前海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出台了《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暂行办法》,对境外人才缴纳的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2014年实施了首批境外人才的认定和个税补贴,去年全年认定的境外人才有156名,个税补贴达6100多万元。

优化环境留住人才

去年10月,全国首创的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正式揭牌成立,为人才提供学习培训、研修交流平台,推动资智、企智对接,至今共举办6期研修班。

这些年,深圳着力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不遗余力优化环境留住人才,营造爱才尊才的良好氛围。

除创新建立人才研修院外,深圳着力强化人才安居保障。市财政注资1000亿元设立人才安居集团,“十三五”期间将为人才提供30万套住房。杰出人才可免租10年入住面积200平方米左右住房(10年后符合条件的可赠与),其他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长3年、面积最大15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或每月最高1万元的租房补贴,新引进大学生给予最高3万元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全年累计发放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8.7万人次,发放金额3.55亿元,向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约2.12亿元,惠及高层次专业人才2743人,向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配租免租住房16套。

人才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和完善,深圳设立80亿元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为初创期、种子期的人才项目提供支持;构建全市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部门统一对外、多个部门内部联动,让信息数据“跑路”,把方便带给人才。同时,作为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市政公园,深圳市人才主题公园拟通过人才实景雕塑、星光大道、创新成果展示园等,目前已完成70%左右的工程量。

深圳的人才政策和环境非常好,而且创新文化氛围浓厚,随着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聚集,相信未来会产生质的变化,人才的聚集速度会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高。”去年深圳新引进全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对特区再造“孔雀东南飞”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谢景春

上一篇:深圳8区大学争夺战,谁将成为深圳“斯坦福”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