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论坛主旨发言:论国家文化和安全问题
(2006年12月21日)
2014-09-15 16:39:21 作者:许嘉璐 来源: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
我看到这次会议手册,发现与会代表的发言都从历史的、比较的、对策的、以及前瞻的多个角度,对我国文化建设和安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我今天也把自己想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交流,请批评指正。
当前国家安全问题,的确应该提到全民族和整个国家紧迫的议事日程上来。而在所有安全之中,我认为,最基础的、至关重要的是文化的安全。其它方面的安全,都以文化作为根基。由于文化安全问题就包括建设,所以我就把文化安全与建设问题综合起来,题目就叫“论国家文化和安全问题”。因为文化是一个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又是一个用哲学的语言来说——主体往往习焉不察的现象。因此,既然谈文化安全,就要讲讲文化自身的问题,今天我想讲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文化对于民族与国家的意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文化,一个民族是难以立足于世界的;第二,文化安全的含义,什么叫文化安全;第三,中国文化的特点;第四,我国文化的现状;第五,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前几个问题可能费的时间多些,后面是水到渠成,点到为止。
 
一、关于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首先,文化是人类的特征。当我们是类人猿的时候,或者称智人的时候,都是个体的。即使是群居的动物,像大象、狼,它在行动的时候,也是个体。而人却不是这样,他有其社会性。也就是有个体与个体,即人和人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为文化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使用工具。这是马克思早就说过的话,他要通过劳动生产创造自己的生活必需品。这就要向大自然索取,因而就产生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同时人类成为社会性“动物”要交流,人和人、人和人群要交流就逐渐产生了语言,有了语言就促使大脑进一步发达,学会思维。我在给学生讲课谈到语言功能的时候,与现行理论唱了点反调。教科书从来就说,“语言的功能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我提出一个观点: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流,思维是从属的。因为要交流才产生语言,因为有了语言才会思维,思维的目的也是为了交流。所以,人类有了语言本身,促进了大脑的发达,于是就产生了精神。动物没精神,只有习性。我们会思考,就会有理性上的追求,例如,道德的完善、行为的规范、自我的约束、自我的发展。有了这个特性之后,就自然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身”和“心”的关系。西方称之为“灵与肉”的关系。同时,由于人类有了知识,就有了一个时间的观念,即昨天、今天、明天。动物是没有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宠物见了主人就摇尾巴,它没有“明天我要干什么”的想法。我们的婴儿也没有。当他有了知识、有了智慧以后,像上幼儿园的孩子,就要说了:“妈妈,明天带我去上街。”再长大了,这个明天就不是tomorrow(狭义的意思),而是未来。今与明的关系就是现实与未来的关系,这是所有的民族自然要想到的、要看到的。把人类的文化特征概括起来有三条,就是人类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处理人与人(包括人与群体)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这三条是文化最根本的问题。而在人类文化当中,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哲学。这三条是古今中外的哲学所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也就是文化的根本。因而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我加了引号,因为这是西方哲学家说的话。换句话说,当人脱离一般动物界,认识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时候,就有了文化。从个体上说,只要他是一个“人”,即便他是弱智,也离不开文化。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这是说文化是人类的特征。
其二,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的特性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的发展、融合与繁荣的历史。此话怎讲?民族是从乱婚、群婚,发展到后来对偶婚,然后形成一对一的婚姻,这时开始进入家庭,这在恩格斯的著作里说得很清楚。我们考察原始人,包括摩尔的古代社会,美洲的、澳大利亚的民族,以及我们国家的民族志研究、少数民族民族志研究,中国的古代史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家庭只是一个群落的组成部分,由家庭组成家族,家族组成部族,后来发展为部落,再进一步融合,成为民族。这样一个形成、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文化的发展历史。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由单一的源头逐渐地扩散,而是在不同的人群融合的时候,带来不同的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人数更多、更强大的群体,再和别的群体接触、融合,再向前发展。这一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最清晰的。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这种文化的吸收与融合,第一手段是征伐和战争。部落之间为夺取生存的地盘,或者水源,互相杀戮。常常是比较强大的部落把比较虚弱的部落所有的妇女抢来做女奴,实际上做妻妾。为了发展自己的部落,男的做奴隶,或者是全部杀掉。军事史上大家都知道,白起打败了赵国,四十万赵军在长治那儿被坑杀。这其实是一种返祖的现象。文化上的返祖现象,其实是一种原始人的办法。我们在《左传》、《国语》、《战国策》乃至《史记》上,还都能看得到。这里我要说一句,文化上的一些东西,要想消除,极难极难。
说点题外话,人类有“三大痼疾”。现在科学昌明了,人类智商、人类文化、人类道德已经这么高了,这“三大痼疾”却消除不了,几乎是和文化特似的孪生兄弟,或者说是文化里一个非常顽固的组成部分。第一是赌博。我认为赌博是人类天性。小孩的“石头、剪子、布”就是赌博,决定不了谁先走、谁先玩,就用这个赌的办法来决定,这和那个掷骰子不一样,谁赢谁先跳,谁先踢毽子什么的。那个赌场上就是拿钱嘛。第二是嫖娼。有了私有化之后就有。人类本来就是乱婚的。所谓对偶婚,就是这个部族所有的男性是相邻的那个部族所有的女性的丈夫,这些女性就是全体男性的妻子,不是一对一的。等到了一对一的时候,私有制产生了。私有制就不许自己的配偶和别人产生关系。可是另外一种驱动还要做,这时怎么办呢?除了偷情、婚外情,就是嫖呗。因此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这种一夫一妻制,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在一夫一妻制的帷幕下,还是实质上的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马克思了不起啊,创建这个学说,让无产阶级来主宰这个世界,用人类最理想最高的道德来要求自己。说到这儿不能不怀旧了。我们知道“文革”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娼妓被压缩到最少最少,那是因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做主导,现在则是旧态复萌啊,也是安全问题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一个痼疾。第三就是迷信。这我就不用说了。我们的教堂、庙宇,以及人去世以后在民间所举行的种种仪式,乃至于我们的口头语——哎哟,我的老天呐,这都是迷信的痕迹呀。当很多人遇到了不可思议、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哎哟,但愿怎么怎么样,这都是带着迷信的痕迹在里面。而无产阶级革命就恰好是在赌博、嫖娼和迷信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对于迷信这一问题,中华民族其实有良好的基础,就是我们从来没有所谓的国教。任何一个宗教都没在中国(古代和现代)、在全民里普及。到现在为止,13亿人口信教的人只占8.4%,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国家。美国信教的人口是83%,经常做宗教仪式礼拜的有63%。据调查,认为自己曾经见过上帝的(不管哪个宗教的上帝),即有宗教体验的,在美国达到16%(这个数字我记不太清楚了)。
其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我们看看中华民族的发源。中华民族是多源的,这个“源”是源头的源。从前认为,我们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后来知道不对了,还有巴渝文化、楚文化、东夷文化,在浙江河姆渡又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文化遗址。事实证明,现在考古学上的河姆渡文化实际上是吴文化的萌芽。但是形成这个多源性大流主干,应该是黄河中下游的文明。黄河中下游的文化,中游最初是在甘肃天水一带,伏羲所在地。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可能只是个部落酋长,或者干脆就是部落的名字,融合了当地的其他部落,开始发展农业。秦就是由那里崛起的,所以天水在古代叫秦州。秦本来就是西戎,并不是黄河流域的种族,又融合了周边部落,成为周的一个诸侯,后来慢慢地东移。在这之前,是周的兴起。周也是从甘肃兴起,后来东移,迁到宝鸡,就是岐山。再发展,又向东移,建立了周王朝,以后是春秋战国。然后秦兴起了,向东打,在咸阳建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就这么形成的。有时候古人足迹的影响,今天难以想象。大家知道从陕西到四川,要通过剑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在三星堆和成都的金沙文化里,经考察实际上有商文化的影响。商代种地还是用木锨呢,它的文化居然就能越过高山——秦岭,跑到四川来。所以古人的一些智慧,古人的一些行动,不是我们今天看电视之后得到的印象和想象,它是在不断地互相吸收,不断地融合。近些年来楚文化受到人们的高度注意,因为发现,它是单一的系统。楚文化大量地吸收了中原文化,可是又有它自己的特色,而它自己的特色又回过头来影响了中原文化。我曾经形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点像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源头很小,三江源那地方,流出来涓涓细流,但是它渐成骨干,一路流下来,不断有支流汇进去。像长江,直到中段,汉水那一带,还有汉水汇进去。黄河就更不用说了。汇成一条大江大河。这个时候,如果盛起一盆水,来研究哪一个水分子是从哪一条支流来的,就很难分辨了。所以它是一个相容的、互融的历史。
这个“融”有三种方式:第一是战争。战争的文化融合是覆盖性的、全面的。所谓战争是覆盖性的,甲部落征服了乙部落,乙部落的很多风俗习惯全消灭,不许存在。第二是通婚。通婚是点状的、渗透性的。通婚是个体和个体的结合,情侣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影响,它将来影响到双方的父母和自己生的子女,是慢慢渗透型的。古人不是整天打仗的,居住离得不远,因为要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比较友好。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女不繁盛,就懂得了在本部族内不通婚,于是和邻近的部族、部落通婚。这个在后代的古书上看得是很清晰的。在称谓上,周天子称呼周的同姓的诸侯姬姓为叔伯,谦虚呀,因为都是自己祖上分出来的支,都姓姬。对异姓的诸侯都称舅。就是说,一通婚,等于都是自己母亲娘家人。《左传》上明明写着:同姓而婚,其生不藩。这个道理,中华民族懂得非常早。第三是有了商品之后就通过商贸。商贸是线性的、是扩散性的。最典型的丝绸之路是一条线,它是由线形向两边扩展。如果我们将来考察一下甘肃境内的一千八百公里河西走廊,可以看得更清楚。从武威到张掖,一直到嘉峪关再到敦煌,是一条线;这线上的点和绿洲,实际上也向南北扩散,一直到长安,都有扩散。从出土文物到文字记载,到风俗习惯的考察,都是一样。这是一种融合的方式。
其四,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源,也是多元的。今天我们谈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不单是汉文化。应该承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是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是“多元一体”。这点我在不同的会上总是强调,因为汉民族是一个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几。科学技术、人文科学都发达,因而研究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原文化地区的汉族为主体,在这时候常常忘记了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实际上,在我们今天的文化中有很多都是少数民族的东西。最简单地说,穿裤子就是少数民族的。根据我的考证,直到东汉末年,从民间到宫廷,无论是皇帝还是宫女,一律不知道穿裤子。有人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战国时候骑马需要穿裤子,不可信。胡服骑射不一定非得穿裤子,这是推论,一位我的师辈、大学者提出来的。因为直到近代,解放后调查少数民族,有些少数民族经常骑马,就是穿长裙,男的、女的长裙或者围毡,往上一骑照样可以垫着,不磨呀。我们从哪里学来的?从胡人那里学来的。再比如我们今天的桌子、就不是华夏民族本来就有的,也是从胡人哪里学来的。我们是席地而坐,只有矮几,很矮的,坐在那里可以吃饭。坐高了,这是胡人。马背上的民族坐在草地上防止潮湿、泥泞,发明了交椅。什么叫交椅?就是马扎。要上马走了,合起来往马背上一挂,跑了。下马了,一撑开就坐。后来又加了一个椅背,可以倚,所以起名为椅。既然坐得高了,那矮几就不行了,加高就是桌子。桌就是卓,卓越、突出、也高。什么时候开始的?南北朝才开始。今天我们唱的歌,我们的饮食,很多都是少数民族的。不一一列举了。现在这个问题,我们的学者缺乏研究。就是在今天的中原地区、内地,有哪些是少数民族赐给我们的,很少分析。现实生活中就很明显了,各位将军穿的军服,是由孙中山先生那时设计的中山装改造的,孙中山先生的这个服装就是学西方的。这都是舶来品,包括领带、眼镜。这是涉外。就说国内,五十六个民族,是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汇总起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以我建议在研究文化建设、文化安全的时候,要考虑到少数民族文化。
其五,中华民族特性的形成。我看咱们这次论坛论文题目里边,有很多谈到这个问题。那么中华民族这些特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怎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的文化就区别于在恒河流域的文化?就区别于在两河流域的文化?也区别于在地中海地区的文化?在文化形成的时候,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大家想想,我们的文化主干——华夏文明,后来到战国以后,特别是汉以后,形成的儒文化,成为它的主干,怎么产生的?在什么环境之下产生的?孔子的文化发源于周,夏、商、周。周继承了夏、商的文明,加以整合,形成了周的文明。孔子远在山东,因为他是周公的后代,周公辅佐成王,他不到自己的封地去,后来他的儿子伯秦到封地做了鲁的始祖。他的另一个儿子就继承了周公仍然做周公,做了若干代的周公,那就是周天子身边第一的大臣。据说周代的文化总结,是周公作的。那他的继承人鲁,当然要把这个当成宝贝,一代代继承下去。所以孔子从来没到过咸阳,没到过宝鸡,可是他在鲁就继承了夏、商、周的文化,周总结的东西他都学到了。可是当时礼崩乐坏,他的目的是要恢复它。那么我们看看,夏、商、周在黄河流域,商后来定都在河南的安阳,西边就是渭河流域。这里的地理特征是什么?我们说是在黄河的上游,可是并不在黄河的岸边,而是在它的支流两边。因为黄河水势太大了,来了洪水,原始的耕作无法抗拒。所以在它的支流,土地肥沃,适合耕作。但是凡是靠河流的农业区,既有丰收又有灾年,于是在这里耕作,就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因为要耕作,最初的农具叫耜,就是长铁锨样不过是木制的,要两个人才能用脚踩到土里去,叫耦耕,生产力多么低下。要想把一块地开垦出来,或者春天再耕一遍,一个人不行,两个人也不行,就需要整个部族一起劳动。于是在农耕生产中,就要注重人和人的关系。那时候大家都是一个姓,不说张家、李家,就说A家、B家,整天打架,弟兄俩个踩这个耜的时候还打架,能生产吗?或者是A家、B家、C家互相打起来,组长说出工,还打架行吗?同时耕作要协调,开阡陌到底是东西耕还是南北耕,你跟人唱反调,水渠无法走啊。要协调,就有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关系最利于生产?用时髦话说叫团结,用古话说叫“和”,和气。农耕生产必须仔细观察天文、地理、气象、风向、季节。这一点,现在的学者很少论到。原始人在森林里采集,他不管春夏秋冬,最多就像松鼠一样知道冬天要下雪,冷,事先就多采集一些藏在洞里,至于其他,植物怎么长的,动物是怎么个习性,不必太关心。到了游牧社会,原始人走出森林了,跟大自然关系更加密切了,逐水草而居,他要知道附近哪儿有水、哪儿有草,要知道季节。这些凭什么?除了直觉,就是看天象、看星的运转来判断。同时,那时也没有路,后来有了家庭,夫妻带着几个孩子,在茫茫苍穹之下是一片山峦和草原,东西南北分不清,要想知道方向,凭什么?星星。因此在游牧的时候,开始和自然界密切,可那也是粗略的,因为他逐水草而居,这里吃完了,没有草了,他就走了,留下的怎么样他不管。同时,对于天文就开始研究了,天文不是仅仅观察,还需要测算,数学就起来了。到农耕社会呢,就又有了一个飞跃,农耕社会是不能逐水草而走的,要固定下来。因为一块生土开发成为熟土,要几年的时间。刚开发出来就搬家了,又得从头开始?固定在这里,风雨霜雹对他的影响,周边环境对他的影响,河流上游季节性的灾异对他的影响,都要仔细观察。而且,今天种的是小麦,明年夏天收割的就是小麦。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现实。因而农耕社会必须深入地了解人和自然的应有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农耕社会是小农经济,在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上,对于未来不可能有太高的期望。这块土地是我领着几个孩子开垦的,将来自然就留给孩子,这就是土地的继承。生产工具也要继承。古代社会,有一把锄头、有一把镰刀,包括“文革”时期我们下乡在生产队劳动,一把镰刀丢在地里了,回村了,吃午饭的时候发现镰刀没在,三里地也得出去找啊,何况在几千年前啊,那是非常宝贵的,要继承的。另外,农业技术要继承。采集狩猎不需要继承,从小就可以学会。游牧也是,从小就可以学会。唯独农耕,非常系统。什么季节种什么,地怎么耕,犁怎么扶等等,要继承。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现实主义的,老老实实地劳动,勤俭持家这些东西要继承。所以我们中国人对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是讲继承、而继承中的重点是精神的继承,思想的继承。
到工业时代,人又开始和自然疏远了。因为人开始在实验室里、工厂里工作,外面下刀子,里面的机器照样转,因为有屋顶挡着。生产的人只知道车拉来原料,上机器,哗啦、哗啦、哗啦出产品,至于原料怎么来的,原料对自然有没有破坏,从不关心。人和人的关系开始疏远,儿子卷着铺盖,进城打工了。我不仅仅说中国,包括英国工业化初期也是这样。他最亲密的人是同车间的人,而不是父母,父母没传给他生产技能,这个技能是他在工厂学的。他父亲传给他怎么对待人,但到了城市、到了车间不适用,父亲没教他罢工,为了反抗压迫,就需要罢工,就需要砸机器。所以,工业化时候的传承就不是靠家庭,而是靠社会。这是质的差别。
而中华文化发生、发展、成长、成形,是在农耕社会。今天知道,水稻看来发源地就是中国,今天是在长江三角洲两边一直到珠江三角洲、云南,南方很多地方种水稻。黄河流域呢?要知道黄河流域,原来在山东这一带以及在陕西咸阳一带。河南,原来都有大象出没,那时候气候和现在不一样。水稻在中国发源、进行人工培育得最早,河姆渡发现的就是七千年前的稻谷。棉花是发源于印第安人还是印度人现在双方在争。其他的不说了,今天我们食用的东西,除了芹菜、韭菜等等少数几样,其他都是从外面来的。西红柿不用说,本身就是西嘛,又叫番茄、番人嘛。胡萝卜,胡嘛。土豆有的地方叫洋芋嘛,洋的嘛,我们的芋头就是刘罗锅送给皇上吃的那个芋头。玉米、吸的烟,这些都是外来的。农耕社会,换句话说,印第安人农业很发达,他们所培育的农业品种不比我们华夏人差。印度也一样发达。为什么印第安人的文化灭绝了,印度文化中断了,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又续上了,续上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样了。唯有中华文化延续下来了,其中很重要,中国的农业发达,属于最早之列。根据天水最近的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已有八千多年。八千年前文化已经很发达了,陶罐等等殉葬品,也有植物的种子。由于中国东部是大海,西部是昆仑山,有丛岭隔绝着,就在这块土地上生育繁衍,我们从未中断过。这样在长达几乎上万年的农耕社会里,我们的文化变得牢固、发达而精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的游牧民族一一地都被农耕文化所同化。他们自己就向往着农耕文化,因为穿的衣服轻暖,吃的东西精致,至少不缺盐、不缺茶。有的进来归顺,有的靠战争,有的通过婚姻,还是这三项。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蒙古人来了,我们给他同化了,女真人来了,我们也把他同化了,于是中国人就不知道张三、李四,开始自大了,的确有鲁迅先生说的这种情况。是不是中华民族就由于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就不可动摇呢?那时的情况是他们的生产力没有农业高,生活没有农业文化好,精神生活更是匮乏。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是工业化的文化,甚至是后工业化的文化,相对来说,我们原来的文化有的不适应了,有的文化赶不上人家了。但是,是不是工业化的文化都是好的?不一定。这也正是当前我们文化安全所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数的国人误以为经济发达就一切都先进,盲目地跟从,不自觉地就去跟从。
其六,文化的层级区分。不论是从静态地谈文化自身还是看现在文化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把文化分出层级来,才能够进一步讨论。文化是一个混沌的整体。既然是“人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也可以说,这不存在一个泛文化的问题,的确它全是文化,只有分出层级来,才好认识和把握。文化的第一层是表层,可触可见,人们须臾不可离的,这主要是围绕着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的文化,简单地说就是衣食住行。从前是长袍马褂,后来是中山装,现在是多姿多彩。这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为什么说是文化?今天我到这个会场来,要是我穿着长袍,全场一定是一片笑声,觉得怪里怪气的,但是在六十年前穿着长袍很自然,就是审美变了,审美就是文化。这个是人人容易察觉的,也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不同文化接触的第一步,排除与吸收异质文化的第一步。比如,像我这样年龄的,还有各位将军,恐怕看着有些年轻人的梳妆打扮心里别扭,至少我们不接受吧,这是属于衣呀。头发染成一绺白、一绺红、一绺黄,这也是衣呀,衣是包括了头饰的。戴个耳坠子,鼻子这儿来一个,肚脐眼这儿来一个,要是我们自己孩子恐怕准是骂一顿,这是所谓衣的问题。食,我不知道在座的将军们,你们是不是有这兴致,隔些日子上咖啡屋去,坐那儿喝杯咖啡?恐怕要去麦当劳也是领着小孙子去的,你看着他吃,你自己并不吃。这是食的问题。第二层,我叫中层,这指的是艺术、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等等,它是借助物质来体现民族文化的。所有的艺术离不开物质,包括独角戏,也得穿着衣服,有个舞台才能表演。风俗习惯,从前结婚,要四人抬轿,吹着唢呐,吹吹打打,现在是卡迪拉克引路,后边一串奔驰,这是风俗问题。宗教、制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我们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民族区域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这是我们的制度,这是文化。法律,为什么各国都要制定法律?因为各国的情况不同,不一一列举了。第三层是最底层的文化,影响中层和表层,并和它们互相交融,是什么呢?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贯穿在这“四观”里,是如何对待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人群和人群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人类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全世界无数的文化之间都有共性,这共性现在人们研究得不够,中外学者研究得都不够。我们粗略地说,追求真、善、美恐怕是共性,但是由于不同民族对真、善、美的标准不同,产生歧义,甚至以丑为美都有可能,那是判断标准不同。追求美好生活,这也是人类共有的。
按照三层层级来看,民族文化的不同层级也是有个性和共性的。衣食住行显然不必说了,风俗、礼仪、艺术、制度、法律等等,有不同,也是显然的。底层——世界观,中华民族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几乎区别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几乎不是绝对的。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包括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日本的神道教以及非洲、南太平洋的原始宗教,他们的世界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造物主,或者多个造物主。他们的伦理观,像基督教就很明显,人间的法律是受到神的启示,我们翻译成上帝,就是神,是神的意志的世俗化,这个从美国的《独立宣言》、《解放奴隶宣言》都明文写着,以及美国历代总统的讲话中都有。像我们的伦理观,在家庭里讲究慈爱,(现在有点过头了,小皇帝)希望孩子孝顺。在犹太教和后来派生的基督教、天主教,除了上帝是创造了一切、主宰了一切,其余大家都是平等,进了教会都是兄弟。因此孩子一生出来,有了自我活动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就和父母是平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直呼父亲的名字。特别是长大以后,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孩子是上帝赐的,上帝把他交给我的,我要把他养大,养到多大?十八岁。十八岁以后,拜拜,谁也不管谁。当然也有管的,但总体来说是这个理念,中国人则不是。审美观也一样。所以这些底层啊,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我们是层级的结构,至今仍然有遗留,父母就是父母,儿女就是儿女。人家是一概平等,我们讲层级,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价值观,以美国为例,虽然他们有350多个教派,在美国占主流的宗教还是基督教新教。十五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宗教改革出现了一个教派叫加尔文教派,流传到英国以后,信众主要是下层的受苦的人们。这个教派讲究勤俭,勤奋工作,节衣缩食啊,努力创造财富,这些财富是献给上帝的。用这种办法来赎罪,赎人的原罪,就是亚当、夏娃老祖宗从上帝那儿获得的罪,一直传到现在的人们。拼命地挣钱、不择手段地挣钱,挣了钱以后把它再反馈给社会,于是原罪就赎掉了,得到挽救,现实的罪得到自我救赎。我不择手段、我杀人越货,我有罪了,我只须把钱一捐,罪就没了。这一派人直接挑战的是英国的天主教,教廷(罗马那儿的)和贵族,于是站不住脚,他们自愿地坐了木帆船,到了北美洲,因为哥伦布早就发现了新大陆。由那儿建立了一个英国的殖民地,臣属于英国,后来殖民地越来越发展,闹独立,发生了独立战争,美国就独立了。二百多年,现在的主流教派,还是这些人,这个宗教的流派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南部,也就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坚持奴隶制的那些地区。用今天的话说,大家看《参考消息》,就是新保守主义,共和党,小布什那些人。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因为违背了教义,同时我们对敌人所作做的一切都是神的启示。你看他那儿也有佛教,也有喇嘛教,也有犹太教,也有伊斯兰教,可是小布什老是带大家做基督教新教的礼拜祈祷,“9•11”之后实际占据着统治地位。我们这批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给我们的责任就是管理全世界,要把天主的教义现实化、世俗化,就是美国的这一套,推广到全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安全问题的元素之一、原因之一啊。它背后是有它的底层的文化的、中层的宗教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化为今天国与国的关系就是政治。据说小布什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所谓虔诚,就是他坚信这一套,所以它比较复杂,不单是像我们想象的野心什么的。你要搞文化安全,你要知彼啊。为什么施瓦辛格上来做了州长,他准备批准同性恋结婚,一下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他那地方就是新保守主义的阵地,是坚决反对这些东西的。或者你不当州长,再坚持下去,他那州长就危险了;或者你放弃,他后来不就收回了吗。民主党是自由主义,现在他们之间的分歧,表面看起来是争夺总统的位置、外交政策,其实更根本的、最重要的斗了半天的是同性恋问题、堕胎问题,是在学校里教达尔文主义还是教《圣经》的创世纪,上帝造的人,造的世界,是在这个底层文化的问题上的争夺。
 
二、文化安全的含义
(一)文化与文化必须接触和交融
刚才我说了,任何一个文化,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例,都是在不断地吸纳、融合异质文化慢慢成长壮大起来的,也就是文化与文化必须接触、交融,并不是一接触、一交融就是不安全的。不一定。文化与文化的接触交融可以是单赢的,也可以是双赢的。单赢,在历史上就像匈奴、鲜卑这些部族或民族,一时占领内地一块土地,最后民族消失了。也可以双赢,大家互相吸收,最后共同发扬。比如,后来伊斯兰教传到中国,我们和伊斯兰世界始终保持着接触、交融、双赢的状态。
(二)任何文化都在不断地吐故纳新
我们的衣食住行不必举例了。我们的中层——艺术也是这样。比如昆曲,它的源头就是南宋的民歌小调,由南方的民间小调集合升华而成的,到元代正式形成,以后历代不断地改革,生成南昆和北昆——现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今天有多少人愿意听昆曲?一出台,要在花园里散步,单走出闺房到花园,一唱唱十几分钟,恐怕我们老年人有耐性,偶尔听听还可以,老这么听也受不了,这就要吐故了。但是作为遗产要保护下来,就像博物馆里那些东西,故宫里的玉如意,现在我们谁还祝寿一大队人马捧着玉如意,老太太一收十二个,这就是吐了。文化的品种、文化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比如宗教,唐代之前,南北朝的时候,还是按照印度原始佛教的经义来宣传,来布道。到了唐代,禅宗大师就把它中国化了,又不违背原始教义,一直到宋末明初。到了明朝,禅宗已经不行了。到了清朝,虽然红红火火,典型的如乾隆,对各种宗教都大力支持,包括伊斯兰教、藏传佛教,还有就是咱们这儿的佛教。这以后国家积贫、积弱,工业文明开始进入中国,鸦片后面跟着炮舰,把清王朝打得稀里哗啦。西方的东西进来了,佛教同时进一步衰落,等到佛教再进一步的兴起,这就是后来的事情了。虽然“文革”时候受到一些冲击,现在佛教兴盛的情况,那是和清代后期不能比的,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是不能比的。这时候已经不是禅宗了,到所有宗教去,除了个别的宗教都是禅敬双修,就是禅宗和敬祖宗。禅宗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立文字,没有经书,不读经,关键是悟。到了唐末、宋初,启发人悟的办法就是“棒吓”。今天说“棒吓”这个词就是禅宗留下来的。一个修行了多年的人到庙里找到高僧,请教禅宗的根本含义是什么,高僧拿着拐杖“邦”地打下来,把脑袋打晕了,哦,醒悟了,哦,明白了。这叫“棒”。“吓”呢?刚一问,我们佛教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大吼一声,震得周围人耳朵嗡嗡响,突然醒悟。这是禅宗的。这个时候是不讲究坐禅的,所谓坐禅,面壁而坐,意守丹田,来开悟。现在庙里又讲坐禅了,也读经了,读的经不仅仅有禅宗各门派的本经,也读净土。净土宗的特点,通俗化了就是不断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可以见到西方净土。大家看到电视剧上导演安排那么个人物,在佛堂里敲着木鱼,这是净土宗,捻一个珠子念一声佛。整个佛教也是不断地变化,这就要不断地吐故纳新。
(三)文化的衰落和兴盛就是民族的衰落与兴盛
我来之前,承蒙组委会给了我前几届的论文集,还有几本咱们论坛所出的专著,我大略地浏览了一遍,很多同志的大作里谈到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我是这么看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既然文化就是“人化”,文化是人类特征,民族的文化有自己的个性,那么,民族的文化就是民族存在的依据之一。在当今的世界上,只讲文化不讲物质建设是不行的。所以我在几年前,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大声疾呼,在当今的世界上,没有先进的科技,无以强国。靠锄头,靠拖拉机耕种,靠插水稻,国家不能强盛。但是没有先进文化,民族足以亡种。任何物质的建设、物质的防线,都可以用物质摧毁。修这个北京会议中心,这么大面积,一年多修成。而一个人世界观的建立,需要多长时间?一种信念的培养,需要多长时间?真要排一出好戏,从编到排到演到让观众接受,一年多也不行。但这样一个大的北京会议中心,一颗重磅炸弹就可以将它夷为平地。可是存在人们当中的文化,特别是底层的文化,是任何武器,包括核弹都摧毁不了的。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古文明中辉煌过的,有两河流域文化,就是现在的伊拉克。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的冲积平原,那里的文化,比我们的早,最早的古迹发现是七千多年前。全世界最早、最大的图书馆就在那里,十九世纪被发现了,图书还存在。它就是泥砖,用削好的三角的楔形木棍在软泥上扎,不同方向、不同组合,就是文字,叫楔形文字,十九世纪破译了。伊拉克战争之后,很多古迹受到摧残,这些古迹就是当时的文物。当时的人种,后世称为苏美尔人。我们说的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就是当时文明和文化的代表。巴比伦人是苏美尔人后头一段的延续。后来的伊拉克被阿拉伯人侵占,灭了巴比伦,人种都换了,中断了。为什么呢?我不久前在香港,和当今中国最大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讨论这个问题,他是懂楔形文字的,九十岁的老人真了不得。我说苏美尔文化和巴比伦文化是断绝的,以及埃及法老文化的断绝,根本的问题是他们没有产生底层的文化,没有成系统。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没有形成哲学,老先生同意。所以我说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文化足以灭种。埃及的法老文化,也是公元前五千年的,距现在五千年前的石刻还在,不仅仅是金字塔和里边的木乃伊,这些石刻都破译了。在这点上拿破仑是立了大功的,侵略了人家,又做了点好事。现在的埃及人已经不是当时的人种,也是断绝了。为什么?今天看他们石刻上的文字,讲的全是神,没有形成一个民族的核心的底层的理念、共识。后来法老文化被从东边来的伊斯兰文化打得稀里哗啦,然后北边的闪米特人(亚美尼亚人)南下,所以现在埃及人是当地土著和阿拉伯人、闪米特人三个人种,还有其他人种的混合的人种。如果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衰落了,那么这个衰落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底层文化衰落了,我们几千年前从农业社会仔细观察社会和自然的这种带普适性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审美观丧失了,不仅仅国家要亡,不一定是国号变了,我们的人种也很难说呀。当然,即使有底层的文化,今天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生产力,你仍然抵不住外来的、古老原始的文化接触手段的冲击,也就是武装力量的冲击。典型的例子是古印度文化的中断。古印度的文化本来是婆罗门教的文化,后来佛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东西,形成了释迦牟尼的那一套,半个印度都是佛教的天下了,但是他想冲破婆罗门教种姓的限制,冲不动。这时候,亚利安人从西边就是从阿富汗这一带,到今天的巴基斯坦也就是印度(现在的巴基斯坦是1947年硬分开的,原来都是印度的),然后占领了全印度,灭绝佛教和婆罗门教,推行伊斯兰教。我们到印度去,看到的泰姬陵,就是它的里程碑、它的标志。占领了印度再向东走,就是孟加拉;再向东走,就是马来西亚;再向东南走,就是印尼菲律宾,全是伊斯兰教的天地。世界上的事也很奇怪,阿富汗和中国接壤,就有山口,就是到中国这儿来是和平进入,大军没有征服这块土地。后来经过了四五个世纪,婆罗门教被禁绝,那个禁绝是拿刀进行的。第一是人头税,你只要皈依我伊斯兰教就减少赋税,否则就交税,活不下去,只好皈依。但是地下之火还在流行。后来又出现一个婆罗门教的改革家,改革旧的婆罗门教的依归和理论,慢慢兴起,就把伊斯兰教的人慢慢向西赶,这基本上就是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巴基斯坦主要是伊斯兰教,也有印度教。而印度基本是印度教,也有伊斯兰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因为当时给划界的时候,英国总督从英国本土叫来一位中尉,给他二十天,你给我把这边界划出来,他根本没到现场去,就拿着尺子了解了点情况就划。这一划,确保殖民主义真厉害,遗留的问题到现在还在打,不但南方打,克什米尔也没有一天消停的。这样一来,亚利安人在到印度的过程中,就把释迦牟尼所创造的佛教给断了,把婆罗门教也给断了。后来恢复的,是新婆罗门教,后来干脆叫印度教。这个教义已经和原始的婆罗门教不一样了。占了半壁天下的佛教没了,研究佛教得到中国来,因为中国把基本的经典都翻译过来了。世界佛教大会得在中国开,而不能到印度开。为什么印度产生这种情况?佛教也好,婆罗门教也好,是有着很深的哲学道理,就是因为生产力落后,军事落后。这种落后,可以造成中断,但是还可以续上,就是因为它有底层的文化在,这是区别于苏美尔文化,区别于埃及文化的。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
根据上述这些历史现象,我得出一个结论,不是定义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也就是它的底层——“四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在不同文化激荡中处于劣势,也就是受到威胁的时候,民族文化就是不安全的。文化的接触,相互的吸收,相互的学习、共融、互融,不是不安全的,关键看核心的问题。而刚才我说了,三层的文化不是绝缘的。因此,不要小看了现在的奇装异服,所谓社会多元化了应该容许,那要看走势。不要小看了孩子们对歌星的追捧,所谓“粉丝”的这种狂热状态。也不要小看了迪斯尼动画片,小看了“麦当劳”、“肯德基”。不要小看了现在全国一起追求大户型的住房,不要小看了所有媒体轰轰烈烈宣传的汽车文化。我举的就是衣、食、住、行。久而久之,它就要渗透到中层。最近,国家三部委出台,对于豪宅,要加征保有税,要限制大户型,这是制度。这是中层,是为了对上层的制约。如果执行有力,可以对九十平米以下的大力提倡,对九十平米以上的进行限制。如果买豪宅的人势力大,甚至于在我们的议政机构里,在立法机构里占的势力大,他们就可以废除现在的规定。上层、中层这种追求,这种时尚,也就作用了文化的底层——价值观。人生图什么呢?挣大钱、住大房子、开好车、娶个漂亮老婆。如果价值观就到这儿,当一切都满足了之后,这人会疯,会自杀,因为没得可追求的。整天起来忙忙碌碌,存款只是银行帐上零的增加,有什么意义啊?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追求,价值的追求,我就是身揣三五十亿,一天能吃多少?好,你给厨房说,我每天什么都不吃,一天三顿加上宵夜,全给我鱼翅,行吗?有一位就染上了这个病,什么都不吃就吃鱼翅,吃了几年,最后铅中毒而死。现在的白领、博士生,甚至已经有相当业绩、前景看好的人,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跳楼自杀,没有遗书。在这样一个时代,没有了今天和未来的中华民族的特色的文化和追求,靠心理咨询?我从来对社会上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是不看好的。大学生抑郁症很多,心理医生就应该排除啊。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丧失,核心的丧失啊。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表层慢慢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有意的文化渗透。最近几任美国总统的宣言,公开说的。人家是怎么输出的?人家没直接教导我们的年轻人,如何为我们的原罪进行救赎,没去宣扬,虽然也有但是不多,人家是懂得其中的奥妙的。麦当劳进来了,肯德基进来了,可口可乐进来了,服装先从小孩做起,牛仔裤进来了,巴黎时装进来了,然后电影进来了。据说迪斯尼的老板在和广电总局的领导谈判,迪斯尼系列进入中国市场。长期以来,我们对此是有防范的。但是后来出于国际环境以及我们的战略考虑,还得接受他。签字之后的晚会上,对方的老板举着酒杯碰杯时候说,我花了三十亿美元进来,但是我会赚回三百亿,干杯,这是我们一次政治上的胜利。但是我们却把它当成商业。我们的一个著名导演冯小宁,始终坚持拍主旋律的电影,《黄河绝恋》《紫日》《红河谷》《嘎达梅林》,现在还在青藏高原上拍青藏铁路。好莱坞的影片公司选他的影片播,冯小宁就跟他说,我的影片可是有意识形态在里边,《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意识形态,什么《十面埋伏》《无极》没有。对方好莱坞的最大的一个老板说,电影就是搞意识形态,我们好莱坞的每部影片,都是意识形态。可是今天,在我们的电影界,主流的思想是娱乐、娱乐、娱乐,电影的本质功能是娱乐。至于地下宗教、梵蒂冈对我们的挑衅,以及不断出现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是专制的制度,不民主,中国的新闻检查制度是世界最严的,中国人民没有新闻自由,等等,这都是从文化的中层下手。而有些人这种观念也是从表层慢慢沉淀下来的,也不排除出去看了、了解了人家,盲目地移植。如果说,我们把底层的拿出来,无论是对国外还是对国内的年轻人只是讲这个,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一般人接受是从感性入手。从这点来说,我们处于劣势。为什么劣势?容我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们从事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作的人,不善于从表层文化入手,动不动就把我们底层的东西拿出来,或者中层的东西拿出来,离开了人们接受的规律和接受的能力。因此除了部队,学校的思想教育、企业的思想教育,我不知道能得几分,更不知道得的是正分还是负分。因此,现在我们的文化早已经处在不安全的境界,我们今天谈的问题不是说将来不安全怎么办,而是现在已经不安全,怎么样挽狂澜于既倒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出现在在座的各位将军们的身上,甚至不出现在我们的儿女这一代,出现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也就是历代(美国)总统所希望的。如果就一些领域来看,比如电视、音乐、电影,应该承认是美国大胜,至少是阶段性胜利。我们现在要夺回阵地来。
 
四、我国文化的现状
我们的底层文化,我所说的“四观”以及要解决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问题,基本上是哲学的问题。表现到社会生活中,特点是重家族、重继承。因为重家族、重继承,因而我们对平等不像西方看得那么重,对个人权利看得也不那么重。我们重安定,一动不如一静,说咱们的家老搬家,那谁都受不了,西方人不同。我们重和谐,因而对于变革很镇静,不愿意遇到什么争争吵吵,愿意协商。附带说一句,重协商反争斗,这是我们政体的文化底蕴。政治协商会议啊,在人大里也是,民主集中制里面体现的也是一种协商。所以我们是一个选票加协商的民主,不完全器重于票数的多少。重自然,重现实,因而对于人为制造的东西不喜欢。所以中国人喜欢到大自然里,去看小桥流水也好,像张家界、九寨沟,特别喜欢这些地方。人工的园林,把常青树都剪得圆乎乎的平平的,这个我们看个新鲜可以,总体不喜欢。所以我们公园的布局全是中国化的,不是属于欧陆的。在自己家的院子搞成欧陆风光的,那是个人的,不是群体的。我们重现实,轻来世。说下辈子不活?虽然我们有什么投胎之说,那是佛教和中国的原有文化掺杂起来在民间的一种说法,现在也没人信了。那么我们文化传承传什么?传精神,传对世界的认识。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写的“永垂不朽”,中国人谁都明白。孔子的书上就明确地说,人的尸骨不久就会毁掉。什么不朽呢?精神的不朽。垂就是流载,永远流下去,永远不朽,是指的烈士们的精神,这是很典型的。我们给一些朋友或老领导送行,说某某同志千古,也是指他的精神。重伦理,重自律。伦理是一个行为范式,是一种无形的法律来约束大家,弄不好就全一个样,缺乏自然。重自律,自律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先人追求的大同世界老实现不了。除了阶级的局限,还有完全靠农业社会的重重道德规范也是不行的,进入工业社会还必须有法律,可是我们历来轻法律。我们思维的特点是取圆融,去极端。极端就要造成孤立,造成争斗,取圆融去极端,用儒家术语说就是中庸。从前中庸让我们批得一塌糊涂,其实中庸者就是不走极端也,是好意思。喜和合,恶分离。西方人,包括东方的伊斯兰教,早晨跟妻子父母还热情告别:“下班回来一起吃饭”,晚上回来就告诉他们,我明天要到哪哪去,我这一去可能三个月。这叫中国人基本上受不了。在中国的文学里不论是文还是诗,大部分都是伤“别”的,因别而伤心的诗文,超过所有其他民族。像唐代的灞桥折柳相送,成为一种雅致的别离。再就是循常规,远新奇。中国人喜欢循规蹈矩,不走偏锋,不特别追求新奇。常笼统,少条分。从事思维的时候常常把一个事务看成是笼统的、整体的。笼统不是坏事情,也就是一个整体论,但缺少条分缕析。不是一直没有,是分到一定时候就不再往下分了。典型就是中医,中医是整体论。西医是机械论,把人拆成一样一样来研究,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以上这些,是我们思维的特点。
强势的文化,我指的就是美国文化。建议大家不要笼统谈西方,欧、美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美国文化是从欧洲文化派生出去的,它老说西方、西方,欧美、欧美,现在欧洲人已经出来,纷纷地说明欧是欧,美是美。美国文化在挑战欧洲文化,欧委会也在防御美国文化。在香港,我见到一名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他就跟我说,中国的学者一定要清除欧洲中心论,更不能沾上美国中心论。后来我就给他举了个例子,说若干年前我接待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的校长,请他吃饭,当服务员推来饮料车的时候,问他你用什么饮料?他一看,有可口可乐,就跟我说,哦,你们中国现在大量进口可口可乐了,我希望在进口可口可乐的时候,不要进口美国的文化。哦,他说,美国也没有文化。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再举个例子。英国教育部给全国两万五千所中小学下了指令,绝不允许麦当劳的食品进入学校,如果进入学校,校长和教师就要受到惩罚。而我们还拿周末去麦当劳当作对孩子的奖励和安慰。所以欧美是不一样的。我这儿强势文化主要指的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严重的挑战。另外,我们社会收入差距拉大,也给了这种文化侵入可乘之机。不要以为收入差距拉大只是会有人到市委门前去静坐,地下的文化同样会乘虚而入。失业率居高不下、环境的恶化、资源短缺,尽管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但这些都是我们文化安全问题的背景。我们文化的现状是什么呢?传统中断。现在可能各位专家、将军们不了解,在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学习的大学生们,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拿来中国的线装书,哪怕比较浅的都读不下来。以至于不少的学者,论著可以一本本地出,但是论及中国古代文化,拿来《诗经》、《楚辞》,不要太深,你一个字一个字给我讲讲,佛教的佛经、佛教的一些经典,恐怕是力难胜任,你说这些太古老,好,《红楼梦》里的诗,你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讲讲,也讲不明白,讲错了。绝不是耸人听闻,是我亲身的经历。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至于中国其它方面的断裂就更不用说了,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断裂。也可以说,快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国家的经济1976年已经在崩溃的边缘,我们的外汇储备好像只有12亿,民不聊生。小平同志英明,拨乱反正,冒着多大的风险,冒着党内产生争论的风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他老人家始终没忘了四项基本原则,没忘了“两个文明”一起抓啊。于是改革开放,冲破重重阻力开放了,他老人家也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了。由于传统的中断,这个中断是两个中断,我刚才举的例子,《诗经》啊《红楼梦》啊,这是一个;还有一个近百年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传进来之后所形成的当代的传统啊!从党的创建一直到长征,一直到建国以后,这个传统也中断了。甚至于如今你要谈党,他说,现在还谈这个。不知大家碰到过没碰到过这种情况?这些我们没有准备啊。大家回想1976年、1978年、1980年的情况,从久久地封闭在罐子里,到一打开,才发现外面的世界这么辉煌灿烂啊。实际上,我们来不及做任何准备,不行啊。拿着粮票排大队买东西,过年了,给二两水果糖。每人半斤瘪花生的时候,你这时候谈精神,谁听啊,只能先解决衣食住行。可随着商品、技术、管理、资本哗哗地进来,西方的文化也接踵而至,给社会上产生一种错觉,我们为什么这么落后?为什么人家的东西这么好?我们的文化不行,人家的文化好。我们的文化不行是我们自古以来的文化就不行,因为1919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就炮轰过,看起来就是不行。另外,有人说党的这一套也不行了。你们的思想观念是最先进的吧,你们生产力为什么这么落后?你看“人家”。这样一来,冲击的是根本的东西,但是我们没有准备。我们呢?做青年教育的时候,还是念着书本,生硬灌输,学生想方设法地逃课,后来就别的课不打考勤,就这个课考勤。考勤吧,你上头念,他下头睡觉,读英语,看小说,是大学的普遍现象。人家是表层开路,就是衣食住行,持久的变化。这些东西是作用于人的头脑的。
 
五、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
党中央早已经提出来了,我们的方针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重大的决策,是了不起的里程碑啊。我们听起来好像挺自然,可是从党开辟苏区开始,都是把文化工作作为党的众多战线当中的一条,农业战线、教育战线、医疗战线、军事战线等等,一直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也这样讲,建国以后还是这样做的。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众多战线里的一个文化作为建党三条腿的一条,提高到这么高的高度,而且提的是先进文化。这就暗示,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还不够,还必须有先进文化。二者具备,才能真正的强大,而强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财团,不是为了少数寡头,而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是一个方针,方针只是指明了方向,如何实施,我提出五点:
第一点,要制定文化发展的战略。大家想想,我们经济上的战略,党中央的近、远期的规划有,历来都有。那么,文化战略呢?不久前提出了“十一五”文化发展战略纲要,长远的呢?我们从来没有过文化发展的战略。应该制定,哪怕不成熟,做着做着,我们不断修改都没关系呀。没有一个宏观的长远的战略,只制定五年的,很难科学啊。五年的文化发展纲要我看了,都很好,下一步又怎么办呢?能不能实现呢?有的事情依我看是20年、50年的事情,那么你这五年做到什么程度?将来如何检查?军事上也有啊,从江主席提出来,军队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实际上是有远期的、中期的、近期的,否则这个规划没法制定,很多部门的规划和计划无法实现。现在我们很多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尽管英语在别人听起来不行,至少说的时候音是比较准的,拼写的时候一般不错,写出汉字来是歪歪扭扭,经常有错别字,句子不通。现在我听到年轻人和我讲话,句子里夹着英语的现象减少了,这是好现象。可是他使用更熟练的是外语。目前我们在国际上推广汉语,看起来形势很好,可是每年我们只派出一千多志愿者、一千多教师,这只是从今年开始。每个人教多少人?可是在中国用不着人家派人,我们趋之若鹜。没有一个战略,造成了具体的行业常常是不知所措。
第二点,就是政策要配套。一定要舍得孩子套狼。WTO进来了,有些领域涉及到国家命脉,必须是国家控股,没有商量。你可以进来,我们依法征税,国民待遇,但是对我国自己要扶持的,我们要采取迂回的战术,不仅要免他的税,还要给予奖励。税收只是政策的一部分。有人惊呼现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现在不是面对面,是虚拟社会。有的人是有意的,有政治目的,有的人是丧尽天良,有的是不明是非的,把色情的、暴力的、邪教的东西在网上广泛地流行。我不甘寂寞,我率领着人去研究,做出了健康绿色上网的技术,可能我长期在书斋里,脱离了实际,没想到推行起来是那么困难啊,有的是经营者卡我,有的就是政府卡我。因为这个东西,他首先想的是赚钱。我所想的是这个东西怎么救我们的孩子,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沉沦。我想方设法,几年了,成本都没有回收。同时我这东西不能在市场上卖,为什么?我这里有截反动内容的技术,你要在市场上一卖,国内外的反对者就要说我反人权,反自由。所以政策啊,是一系列的。因此如何引导市场和民族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其中有些可以走向市场,但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市场化。这次文化体制改革决定中说了,公益性的、营业性的分开,这就对了。民间文化,现在笼统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不见得能全面概括。最近有人提出来,要把各民族的婚礼拍摄下来,带有抢救的性质,有的在搞地方戏、剪纸、年画,等等,都在抢救。抢救了,进了博物馆了,到了屏幕上了,底下的风俗习惯不去引导发展,还都上教堂,排着汽车队婚嫁,一请客70桌、80桌,管什么用呢?那只能作为历史的记忆,关键民间要引导。没事过“洋人节”,“圣诞节”,最莫名其妙的是“情人节”,既没有什么传说的依据,也没有什么历史的依据,把青年人搞得疯疯癫癫,包括农村的青年,也都开始了。那我们呢?如果非要一个情人节不可,我们的“七夕”,牛郎织女,那才是多美的一段传说啊。
第三点,要重视技术。特别在电脑的世界里,多媒体的世界里,技术很重要。只靠传统的京戏、越剧、评弹,还是不够的。如何利用网络,如何利用多媒体,至关重要。
第四点,重视社区,工作要扎扎实实,一块一块做起。我用的这个社区是社会学的词,不是居民小区的那个区。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村庄的文化等等。别忘了农民群众。青年人都走了,过年过节只剩下老头老太,儿子儿媳妇是匆匆忙忙赶回来,既没有社戏,也没有踩高跷队了,腰鼓队都没了,就是买点鞭炮一放,看电视,然后就打麻将、赌博。我们要重视社区的文化。现在企业文化在国资委和民间的企业家联合会推动下,已经做得不错了。几年前我在《求是》上发表文章《简论大学校园文化》,然而应者寥寥。文化集中的地方,硬是很少有人重视文化的建设。
第五点,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一起抓。通俗文化里有一部分是庸俗文化,不能因为有了一部分庸俗文化就否了通俗文化,现在,到底我们的文化主流是什么?就人头说,十三亿人,就某种文化占的覆盖面说,博得人们喜闻乐见说,主体的文化恐怕是违背中华文化传统、违背我们近百年的文化传统,是二传手、三传手传来的西方的文化,是庸俗的文化。各位年长者在家里常常感到代沟,我说不是代沟,任何时代,包括封建社会,年龄之间总有差距,现在我们和很多年轻人之间的沟,是价值观之沟,不是年龄之沟。再不抓通俗文化,再像湖南卫视搞那“超女”,将来我们重新收拾山河就更加困难了。
(作者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上一篇:第四届论坛主旨发言:战略机遇期的风险防范
下一篇:第六届论坛主旨发言:科学建设城市 保障城市安全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