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论坛主旨发言:科学建设城市 保障城市安全
(2007年12月8日)
2014-09-17 09:40:06 作者:顾秀莲 来源: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
很高兴来参加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致意。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与安全”,我感到,这个主题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和农村为主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越来越成为主导者。如何解决好城市的发展和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下面,我就“科学建设城市,确保城市安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导致了物质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工业化得以实现。人们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精神财富和新的生活方式。人口集中,导致学校、医院等构成现代社会基础的各种机构的出现,便捷的交通与通讯设施推动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因此,城市化水平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统计,截至到今年,世界各国已经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可以说,全世界步入了城市化时代。
建国初期,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10.6%,大约只有4000万人口生活在城市;到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只达到17.9%,也就是只有1亿多点的城市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总数661个,城镇人口已有5.77亿,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43.9%。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元,占全国GDP约63.2%,其中仅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地区的生产总值就占到全国GDP总量的37.4%。这都说明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驶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导力量。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城市化进程就会加快。据有关方面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也就是说,今后每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将以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相当于每年新建一个12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对其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要认真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原有的城市基础建设滞后,规划经验不足,管理体制落后,人口素质不高,特别是对于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和公共安全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认识,导致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安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传染病扩散、水资源和能源匮乏、贫富差距扩大、犯罪增加等等。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城市化迅速发展、社会面临巨大转型的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社会矛盾易受激化的高风险时期。我们在看到城市化在给我们带来效率、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要正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安全中存在的一些特点或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传统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利影响。农业社会最大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不需要集约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比如污水排放,在农村的条件下可以自然排放,利用自然界的自净功能和一些简单的工程设计,就能够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长期污染。可是在城市中,这样就行不通。现在我们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水系统不完善,经常污染环境。暴雨来临时还会出现内涝,甚至发生人员伤亡。再就是道路交通的整体设计规划和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这都说明我们缺乏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类似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浮浅,习惯于用管理农村的方法管理城市。
二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采取了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方式,使农村在支持城市和工业化的发展,但发展起来的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和农业的“反哺”则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城乡间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尽管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央和全党高度重视的问题,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去解决,但与城市建设投入的巨资相比,对农村的投入还是比较少。我国还远没有建立起足以支撑大量城市人口的现代农业,这已经成为制约城市长期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是庞大人口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改革开放以前,我国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城镇与农村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分别管理。现在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并且为城市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在现有户籍制度管理下,他们不能真正地享有城市市民的公共福利和平等权利。这些被称为“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在城市就业和定居,一旦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响,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也给城市劳动力带来就业压力,城市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由此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四是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最近几年,我国的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如四川沱江工业废水污染、松花江苯污染、太湖蓝藻、滇池水质恶化等等。这些突发的污染事件不仅威胁着居民的生活,而且由于各种有害垃圾的数量远远超出目前能够妥善处理的范围,大量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垃圾污染也在时刻损害着人们的健康。据有关报告披露,如果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2020年前,我国的空气污染将导致60万城市人口过早死亡,每年发生2000万例呼吸系统疾病,550万例慢性支气管炎和健康受损病例。这不仅给个体和家庭带来痛苦,也会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五是一些政府机构对城市危机的控制与处置能力不足。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各种事件的影响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在城市,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反应迟钝,对拆迁、公共安全的偶发事件处置不当,都有可能放大成一场社会危机。而目前我们各级政府危机处理水平还不高,还难以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三、要创造性地寻求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城市发展和城市安全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创造性地寻求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实现科学建设城市、保障城市安全的目标,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研究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
1.完善我国城市建设和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法律和法规,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城市规划法》对城市减灾防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总的来说,我国城市建设和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系统配套,特别是对城市危机的管理和处理还没有实现有法可依。需要加大力度,尽快立法。
2.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建设要有科学的认识和战略眼光,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城市社会和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去谋划城市发展与安全。要认真总结我国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我国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独特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总结。同时,要虚心学习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发达国家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也有许多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如果我们能及早吸取伦敦治理空气和泰晤士河治理污染的经验,就可以避免我们许多城市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3.要实现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方便的统筹兼顾。根据科学发展观,我国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城市的发展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不能一味贪大,不能盲目提出瞄准所谓“国际化大都市”,而应该致力于建设环境和谐、适宜居住的人民城市。
4.要加强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安全研究。不论城市发展还是城市安全,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深入调查和缜密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市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和同志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次会议既是对前期研究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推进和部署。因此,我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地祝贺,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作者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上一篇:第五届论坛主旨发言:论国家文化和安全问题
下一篇:第七届论坛主旨发言:建设生态文明 维护国家安全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