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论坛主旨发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09年12月4日)
2014-09-17 14:59:26 作者:厉无畏 来源: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
今天,应巴忠倓司令员的要求,我出席“第八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就“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国家安全”这个主题做主旨演讲。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我国政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国一盘棋,坚定信心,共度时艰,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金融严重动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
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形势下,第八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的主题选得很好。好就好在抓的好,站的高,看的远,是一种大战略的思考。下面我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复苏的情况谈五点看法:一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分析;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三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四是我国的应对策略;五是我国明年经济形势。
 
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分析
关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国际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认识,各主要经济体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各异,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判断和预测不同。我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是复苏之路是曲折漫长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将快于先前预期,但是金融体系仍然处于受损状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仍然比较疲软,复苏过程将是缓慢的。经济活动依然远低于危机前水平,预计全球经济在2009年收缩1.1%之后,2010年将增长3.1%。其中,发达的经济体经济继2009年收缩3.4%后,2010年将增长1.3%;新型经济体经济2009、2010年将分别的增1.7%和5.1%;在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在2009年收缩2.7%之后,2010年将增长1.5%;欧元区经济在2009年收缩4.2%后,2010年将增长0.3%;英国经济2009年将收缩4.4%,2010年有望增长0.9%。日本经济2009年将下滑5.4%,2010年则将增长1.7%。在主要新型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在2009、2010年将分别增长8.5%和9%;印度在2009、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4%和6.4%;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收缩7.5%之后,2010年有望增长1.5%;巴西经济2009年将下滑0.7%,2010年将增长3.5%。
关于美国经济,奥巴马认为,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是正确的,美国经济正走在复苏的路上;然而,美国经济虽已开始好转,但完全恢复还需要时间,其高失业率还将持续至少一年时间。美国连邦储备委员会认为,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严重下滑以后开始回升,已行进在复苏的轨迹上,但美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是缓慢的,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居高不下,信贷仍将偏于紧缩,因此美国经济将会是“有限复苏”。而且,随着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完成,美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上动力,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美国全国实业经济学协(NABE)10月12号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顶级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已经持续近两年的经济衰退终于结束,但就业、信贷、住房领域在未来数月内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这次复苏将是缓慢而痛苦的。很多行业都会在未来几年中感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2009年9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9.8%,2010年也很难有明显改善。在截止2009年9月30日的2009财政年度里,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1.42万亿美元。较2008财年多出两倍有余,比美国建国头200年所有国债加在一起还多。约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是19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奥巴马政府200年8月曾预计2010年财政的赤字将可能超过1.5万亿,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未来十年美国赤字总额将超过9.1万亿美元。
日本政府认为,日本经济情况在好转,在海外经济改善等背景下,日本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好转的态势。但是复苏缺乏自律性,且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经济仍然处于严峻状态,今后全球经济将会慢慢好转,但信用紧缩和失业加重仍是全球经济可能继续低迷的风险因素。日本央行认为,日本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态势还没有大的变化,而随着海外经济和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回稳,以及在国内金融、财政政策拉动下,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恢复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将继续好转。但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企业对中长期发展预期的动向,仍是有可能促使日本经济出现下挫的风险因素。
德国主要的经济智库之一---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表示,德国经济已经停止衰退并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升温,在2010年取得温和增长。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德国银行协会均对2009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回暖表示乐观。认为德国经济有望在下半年加速复苏,预计2009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萎缩4.9%。好于预期。2010年德国经济增长率可达到1%,德国银行协会则更加乐观,预计2010年增长有望达到1.5%。
法国总理菲永10月13日表示,2009年第二季度法国经济已摆脱下滑态势,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2010年法国经济增长率将会超过1%。尽管经济形势有所改善,但法国就业市场仍不容乐观。法国政府预计,2010年和2011年经济将分别增长0.75%和2.5%。即便法国经济开始复苏,法国公共财政状况仍旧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不会显著改善。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克尼表示,意大利在经济复苏方面将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长斯卡约拉也称,初步迹象显示,即将出现的经济复苏将带领意大利顺利走出危机。近来,意大利政府官员多次强调经济复苏的迹象已经出现,并批评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过于消极。
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表示,英国经济已经接近衰退的尾声,只要继续采取措施支持经济,英国经济复苏就将在2009年底起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行长莫文.金表示,虽然英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但目前的复苏仍非常脆弱。英国经济复苏将比原先预期的更为"缓慢而漫长"。英国工业联合会认为,英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但是复苏步伐会比较缓慢.短期内,英国经济复苏前景比较明朗。这主要归功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英镑的贬值以及政府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但是,未来18个月内,英国经济增长将面临挑战,2009年英国经济萎缩4.3%。
加拿大总理哈珀表示,前段时间的努力已经小有成果。加拿大经济复苏已出现端倪。在政府以及各界的努力下,信贷市场的活力增强,房地产市场已回升,企业界和消费者信心也得到增强。但经济复苏仍然很脆弱,复苏的步伐和范围仍然在“不确定性”,不能掉以轻心。
澳大利亚国库部部长斯旺表示,澳大利亚有效抵御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澳大利亚经济出现“暂时性的进步”,但政府实现实现财政盈余还很远,应该看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严重,政府仍然面临财政难题。澳大利亚央行行长斯蒂文斯表示,随着经济形势好转,澳大利亚经济萎缩的风险逐渐消除。澳大利亚中央银行10月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3%提高到3.25%,成为20国集团当中首个开始退出经济刺激措施的国家。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澳大利亚在世界资本市场上并不是非常活跃,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是唯一一个在过去一年中经济未陷入衰退的发达国家。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认为,虽然全球经济正逐渐走出危机,但未来扔可能面临困境。他指出,俄罗斯经济遭受的冲击比预计更为严重,2009年俄罗斯经济萎缩达7.5%,不过由于政府的积极应对措施,俄罗斯经济避免了更大程度的衰退。银行系统也已经经受住了考验,俄罗斯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过度依赖资源类产品出口。他表示,应对危机的方式之一就是发展多元化经济,俄罗斯将在15年内推进本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摆脱对资源出口的过度依赖。并有能力与世界其他大国展开竞争。俄罗斯总理普京也说,俄经济已出现复苏的趋势,政府近期将制定有关本国经济走出危机的战略举措。据报道,俄罗斯国际储备2008年8月8号达到峰值,为5979亿美元,随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石油价格暴跌,卢布大幅度贬值50%以上,俄经济遭受重创,为了维持卢布汇率和资本市场稳定,俄罗斯央行不断动用国际储备干预市场,国际储备因此缩水2千多亿美元。于2009年3月13号国际筹备创下3761亿美元的年内最低点。俄罗斯联邦海关署10月6号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8个月,俄罗斯进出口额均比2008年同期下降40%以上。同年1--8月份,俄罗斯进口额为993亿美元,同比减少43.8%。出口额为1778亿美元,同比减少45.7%。
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尹增铉认为,韩国经济近期出现了全面复苏的迹象,但民间自我恢复的能力还很弱,政府下半年将重点通过实行各种投资,促进措施来刺激民间投资的全面恢复。2009年上半年,在政府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下,韩国经济形势有所改善。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预测,韩国经济在2009年收缩0.8%后,2010年将增长3.9%。
印度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表示,印度经济已经“见底”,并开始恢复增长。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印度经济也受到了冲击,具体表现为:股市下滑、货币贬值、资金短缺和外资撤离。不过,印度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在外需因国际金融危机减弱时,印度这种由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显示出一种很强大的弹性。2009年第二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是6.1%。
 
二、这次金融危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辨证地看,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消极面也有积极面。有挑战也有机遇。
1.国际金融危机将重塑国际经济和金融框架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至少从两个方面显示出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转型的紧迫性: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那一套金融体制严重失灵,导致金融危机的“病毒”迅速发酵、传播;二是在一个新兴经济体在不断成长的时代,仅仅依靠发达国家自身的力量,已无法更有效的掌控全球经济的运行,更难以抵御危机的袭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10月2号表示,全球经济危机为重塑国际经济和金融框架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为重塑国际经济和金融框架,危机后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实现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对解决危机和实现可持续的、均衡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界各国必须通力合作,
 使金融形势向正常状态过渡。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教训就是金融稳定需要更好的监管,没有足够的监管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全球需要一个稳定的由全球最终借贷机构支持的国际金融体系。为全球提供金融保障对解决和预防危机至关重要。
2.金融危机将改变世界经济力量的结构
世界银行行长左利克9月28号表示,全球经济危机正引发世界格局的调整。新格局的一个特点将是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的国家目前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5%。而且中、印两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大快于发达国家。当前金融危机“可能是经济权利关系间的明显改善”,中国和印度正带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
“东南亚国家、拉丁美洲国家以及中东和非洲国家同样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他还认为,不再依赖美国多极化世界经济结构将更加稳定。英国的经济学家指出,包括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20国集团,取代8大工业国在世界经济主导权,进一步反映美国今非昔比。
3.亚洲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好转
亚洲经济回升势头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都更加“迅速和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9年10月1号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在亚洲经济体拉动下,世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全面向好,发展中经济体预讯2009年整体实现1.5%的增速,2010年整体增长5%。货币基金组织还认为,相比亚洲经济体,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复苏步伐较为缓慢。亚洲开发银行2009年9月22号发表的《2009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报告称,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区域内经济大国的复苏势头好于预期,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09年整体增速有望达到3.9%。亚洲各国政府采取的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措施及时有效,避免了地区金融体系造成重创。区域内地区大国经济回暖较快,将引领全球从经济衰退中复苏。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经济目前正处于重要的一个转折期,亚洲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但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就需要各经济体在进行艰难的结构性调整中相互支持,并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绿色经济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4.新型经济体的实力地位大幅度飙升
巴西总理卢拉和南非总统祖马2009年10月9号一致表示,新兴经济体正在带动国际秩序发生改变,正在带动世界经济重心发生改变,正在引领世界经济的恢复,这表明国际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南半球国家的重要性。给予南半球国家更大的话语权。世界银行行长佐里克认为,发展中国家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帮助世界经济实现更加平衡发展的关键。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表示,世界经济已经到了关键的转折点,新型经济体已经驶入高增长的轨道。其银行体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相对而言并未受到冲击,新兴经济体正在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未来世界经济将依赖新型经济体。他还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获得2.8%的增速,其中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将高达6%。而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只有1.8%左右,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深陷经济衰退,但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除因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而经济严重下滑的俄罗斯以外,许多国家扔在逆境中总体保持了较好的经济走势。
5.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亟待变革
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决策结构应该反映当前国际经济的现实。其中改革的重点就是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代表权和投票权。根据于2009年9月25号举行的20国集团经济峰会所达成的“匹兹堡共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至少增加5%。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投票权至少增长3%。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0月6--7号举办的年会上指出,世行的改革必须适应正在变化的国际经济发展秩序,应将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行中的投票份额增加至50%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安排需反映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的现状,体现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的作用,增强其话语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存在不确定性,还不能成为可靠的全球最终借贷机构,但它有潜力成为有效的、可靠的金融保障的提供者,前提是需要适度改革,可用资金要得到加强。卡恩还表示,各国应尽快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分配达成共识。在2011年1月前,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至少增加5%。各主要国家普遍认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优先任务是改革监管环境,以降低再次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作为重要的多边开发机构的世界银行,应坚持并强化减贫与发展的宗旨,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资金和技术援助为核心职能,两机构领导人的遴选应该坚持公开、透明和择优的原则。并应尽快制定相关程序,两个机构还应采取切实措施,继续提高发展中国家职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不断完善其治理结构以确保其合法性和代表性,在中长期内建立份额自动调整机制,及时反映各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相对地位的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应着手研讨改革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其内在缺陷,为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三、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看,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但机遇中也隐含着挑战。
1.中国被推上全球经济大国
最近,国际社会及各主要国家对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表现,给予了众多的赞扬和褒奖。世界银行行长佐里克表示,全球金融危机正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也让其他国家受益。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全球体系中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稳定力量。佐里克还说,世界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其他的储备货币可以选择,其中包括中国的人民币。中国和一些主要的贸易伙伴正在实施货币互换,中国开始在海外发主权债券,他预言说,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走出国门。“在未来10年到20年,人民币将成为金融市场的一支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号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和印度正引领亚洲经济体恢复增长,报告预计中国经济继2009年增长8.5%后,2010年将增长9%。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指出,随着全球衰退的影响,日本驾驭经济的艰难,以及中国的崛起,日本可能得提前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拱手让给中国,这比先前预测的提早了5年,事实上,要认真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既要看宏观层面,亦要看微观层面。两者不可或缺。中国经济是以总量取胜,但以人均GDP计,日本是中国的13倍。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差距更大,因此,经济实力对比的主战场,不是总体规模,而是讲求经济软实力。此外,城市化、医疗、普及教育、民生等各方面达到什么水平,都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强弱,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实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摆脱量高质低的困局,中国依然是发展中的大国。
2.我国要防止被套上新的责任和义务
2009年10月5号举行的七国集体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等国家希望七国集团缩小规模,由美国、欧盟、日本及中国组成新G4,G7、G8在过去20年间江河日下,面对中国等新型经济体持续崛起进程,G8试图把中国纳入其对话机制,却遭到中国的婉拒,但是对于G2(中国、美国)的说法,中国也并不感兴趣。然而,中国对于“金砖四国”的峰会却积极参与。其实,中国态度很明确,第一,只要是加强合作的平台,中方就愿意积极参与。第二,中方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合作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中国不愿意领导世界或是主宰全球命运。所以对于G4的态度只要把握这两点就会很明确。当然,这还需要在全面了解G4机制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目前,G4只是一个概念,还没有明确的机制、目标、议题。
3.我国在世界经济问题上的话语权将增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当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完成重组后,中国投票权将获得最大增幅,目前,美国在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比例为17.4%,欧盟整体所拥有的投票权比例超过30%,中国仅占3.72%,重组调整以后,中国在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上可能超过法国和英国,卡恩称,发达国家现在认识到,让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增加影响力,会促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更具建设性的角色,但同时也应认识到权和责是统一的。中国话语权增大的同时,中国的责任和义务也将随之增多,需要认真研究和客观思考的是,中国是否有实力承担随之增加的责任和义务。
 
四、我国的应对策略
自伦敦峰会以来,中国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了在国际金融机构及重要国际金融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危机的救助,宣布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券。积极参与国际机构的贸易融资计划,履行了购买世界银行15亿美元私募债券的承诺。中国人民银行同6家外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合计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日韩三国东盟十国就建立总金额达1200亿美元筹备库问题达成一致。就在匹兹堡峰会召开前,中国还相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措施:未来5年内,将援建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数量翻一番;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免除最不发达国家的无息贷款,给予有关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
在过去一年多里,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了一揽子计划,总体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下一阶段,我国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动向。中央也有了新部署。胡锦涛同志在20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上的讲话,温家宝同志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都为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应对金融危机确定了战略方针,谋定战略举措。其指导思想和核心精神是:在国际上,我国的首要任务扔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的进程当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在国内,我们政策的着力点不仅在于克服短期困难,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注重扩大内需,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1.刺激经济增长
应充分利用20国集团这一平台,继续加强宏观经济体系改革的政治共识,这是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所好转,但推进改革的决心不能减弱,目标不能降低。应落实伦敦峰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提高发展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应推进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改革应该触及最根本的监管原则和目标,未来金融监管体系要简单易行,便于问责。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扩大金融监管覆盖面,尽快制定普遍接受的金融监管标准,高质量的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2.要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20国集团领导人在两次金融峰会上达成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共识,这是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国际金融形势有所好转,但是推进改革的决心不能减弱,目标不能降低。应该确定伦敦峰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断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应完善国际金融机构现行决策的程序和机制。推动各方面广泛而有效的参与,应推进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这个改革应该促进最根本的监管原则和目标。未来金融监管体系既要简单易行,便于问责。应该加强金融监管的合作,扩大金融监管的覆盖面,尽快制定普遍接受的金融监管标准,高质量的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3.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失衡即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也同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各国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才会坚实,世界经济增长才能持久。因此,应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支持联合国在解决发展问题方面更好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推动世界银行,增加发展资源,增强减贫和发展职能,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快速有效的金融救援机制,优先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融资支持,应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增强紧迫感,积极推进,又要区别情况,从实际出发,允许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路子和节奏,不能挤压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应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履行应有的义务,承担应有的责任,以帮助贫困国家减贫,并实现持续发展。
4.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
应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要提高消费在内需当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淘汰落后产能,要推动兼并重组,防止重复建设。我们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关键环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作为促进供需平衡增长的重要结合点。把发展服务业与调整需求结构结合起来,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
5.深化改革开放,调整体制机制
要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的收入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的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继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五、我国2010年经济形势
2010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式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加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要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产品市场调控,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稳定外需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落实好国家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实施富民政策战略,发展富农经济。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社会事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强国和富民的统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抓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系统,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级和保障水平,全面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总之富民是我国各项建设的首要工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富民战略,大力发展富民经济,并将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民富,才能实现坚实的永久的国强。
(作者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一篇:第七届论坛主旨发言:建设生态文明 维护国家安全
下一篇:第九届论坛主旨发言:居安思危 应对挑战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