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三个面向”改变景山学校的命运
北京景山学校校长范禄燕接受本刊专访
2014-09-09 12:13:46 作者:王爽 来源:《中华英才》海外版
编者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只收录了两个独立成篇的题词,其中之一,便是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三个面向”不仅成为景山学校办学的灵魂和旗帜,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

\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 

邓小平亲笔题词


作为中国首批教改实验校,景山学校创造了诸多第一,它是中国中小学最早进行学制改革的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自编九年一贯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并在全国推广的学校,是第一所成立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学校,也是与美国进行教育交流最早的学校。它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是中国最早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也是最早建立数字网络联盟的学校……
景山学校因教育改革而生,依教育改革而存,教改是景山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的生命力。“吸纳”、“继承”、“借鉴”、“融合”、“创新”已成为景山学校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关键词。
 
这是一所被小平关怀和寄予最多的学校,也是一所因小平而改变命运的学校,更是一所践行小平教育理念最成功的学校。
是景山学校,一以贯之地将教改坚持了大半个世纪,也是景山学校,将孩子的快乐和素质教育作为头等的教育目标,更是景山学校,被家长评价为“最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学校”,因为它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采访正赶上暑假,作为校长的范禄燕却依然公务繁忙。21岁来景山学校执教,29岁成为景山学校最年轻的副校长,如今59岁的他,还在为景山的教育事业奔忙,他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景山学校,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已刻进了他的光阴里。
作为景山学校的第四任校长,范禄燕以前瞻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家的魄力,传承着景山学校一贯的创新精神,让景山学校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标杆,他本人也被亲切地称为“长在景山的一棵树”。
 
小平题词迎来景山学校发展的春天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9月10日,景山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范禄燕还记得,开会的地点是原校址5楼的一个会议室,还不到下午两点,200多名教师已齐齐到场,他们在急切等待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随后,时任景山学校校长的贺鸿琛高高举起题词,一字一句地大声朗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一九八三年国庆节书赠景山学校”,整个会场沸腾了,许多人激动地大喊:“再念一遍!”
31年前的场景恍如隔日,今日提及,范禄燕依然心潮澎湃。
1960年,为探索出一条中小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中宣部创办了专门进行教改实验的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学校——北京景山学校。
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自编语文教材,进行文言文教学,允许优秀学生跳级,率先实行学制改革,尝试将法定的基础义务教育与高中相衔接……景山学校第一阶段的教改为义务教育的学制延伸与变革做出大胆的探索。然而,随着“文革”的到来,景山学校所进行的各项教改实验被迫中断,并被诬陷为“复辟资本主义的黑样板”。尽管改革未能如期完成,但在范禄燕看来,最初的经验积累,依然是弥足珍贵。
1978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景山学校也逐步恢复各项教改实验项目,这种形势下,教育工作应如何开展?按什么方向来设计?迷惘中的景山师生希望能够请小平指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
1983年9月8日,凝聚全校师生愿望的信件发给小平,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9月9日,小平便落笔为景山学校题写了“三个面向”,这对全校师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鼓舞。范禄燕坦言,“当时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完全展开,虽然当时觉得,这个目标很遥远,但心里挺自豪的。能看出来,小平支持这种改革的精神,鼓励我们去探索。”
1977年,邓小平重新出来主持工作后,将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不仅亲自抓科学和教育,还尖锐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他在不同场合多次疾呼:“一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在他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视中小学教育,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以想见,他为景山学校的题词并非偶然,而是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是对中国教育发展大方向的深刻理解。
自此,景山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思想,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便从未离开过“改革”二字。
 
小平重兴尊师重教的传统
“对于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人,应当鼓励”
1978年,《人民教育》杂志刊载了对景山学校语文教师马淑珍、数学教师郑俊选、英语教师方碧辉事迹的报道,引起小平的关注。
他很快就此发表讲话:“一个小学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到教育事业上,就是很可贵的。要当好一个小学教师付出的劳动并不比一个大学教师少,因此小学教师同大学教师一样光荣。对于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人,应当鼓励。”在此后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提出:“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
当年4月,邓小平亲自圈定景山学校的三位教师为“首批特级教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李琦向全校师生宣布三位老师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时,大家为邓小平雷厉风行办实事的作风深深感动。“这恢复了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是给教师的一次平反!”尽管,四年一评的特级教师现在已成为常态的奖励机制,但范禄燕觉得,当年这个充满魄力的举动实为不易,它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提高,经济待遇的改善,代表着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重新兴起。在景山学校的校史馆,记者看到了中国首批三位特级教师的图片资料,她们中的一位已经离世,但她们对景山教改发挥的模范作用,已成为景山人永远的铭记。
邓小平不仅重视教师地位,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非常关注。他强调,教育部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训师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切高水平的教育计划都会陷于空谈,自那时起,对于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便成为景山学校的头等大事。
“宁缺毋滥”是景山学校选聘教师的原则,学历、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形象、语言、教态、板书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教师培养上,景山学校下足了功夫,范禄燕一直强调,“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能靠自然成熟,要靠学校优良的历史传统和多年形成的办学风格来熏陶”,为此,景山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的拜师传统,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听课的指导。对优秀的青年教师,学校会为他们评职称、评优、进修、出国、提拔等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鼓励他们出书、冒尖、成名、成家。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心灵的成长是无可替代的。在范禄燕看来,“高尚师德就是一座散发着永恒光芒的灯塔。”所以,师德教育一直是景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每年景山学校都会召开德育论坛,探讨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学校会对违反德育现象的青年教师,既严肃批评又给予关心帮助;对于师德突出的,不仅给予表彰,还要在全校推广;对于不合教师要求,学生、家长意见大的,坚决不予聘用。
2014年新学期伊始,景山学校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旋即启动,先是邀请专家为全体教师进行《德性教师的知与行》的讲座,随后,“教材主编访谈会”邀请刘曼华等4位老师畅谈坚持参与教材编写的亲身经历,以她们的模范言行为全体教师树立高尚师德的榜样,同时,年轻教师还以部门为单位对本部门骨干教师进行访谈,让青年教师深化对师德的理解。
在范禄燕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位学生家长的来信,这位学生刚刚从景山学校高中毕业。他在景山学校读初中时,遭遇家庭变故,饱受心理困扰,多年来,是学校老师耐心的安慰和开导,帮他顺利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这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全家人无限地感激:6月9日,我荣幸参加景山学校2014高中毕业典礼,当昊霖走上主席台,范校长亲自给他颁发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再也无法抑制心中感激的泪水,此刻请您接受我们深深的鞠躬,表达对您深深的感激,最难忘景山学校那普通而难忘的办公室,那是爱的港湾……记者在整篇信中,看到家长直言感谢的教师多达几十位,且很多都有具体的感谢事件,家长的肺腑之言渗透着每一位教师数年如一日的真情付出。
教师追求什么?在景山,记者听到了最朴实,但却是最让人感动的话,“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喜欢我教的学科,我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教师观。”
 
小平亲抓中小学统编教材的编写
“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
一个狭窄的小胡同,两座小楼,一个不大的土操场,加上一批锐意改革的教师,这是范禄燕记忆中最初的景山学校,“我们是9亩地上闹教改,而现在学校南北校区加在一起36亩地,环境已是大为改观。”
当时的北京,有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要比景山好很多,可让范禄燕感动的是,1978年,在学校破旧不堪、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小平同志先后将外孙、外孙女、孙子送到景山学校就读,“他们同普通孩子一道,骑自行车上学,毫无特殊地在景山学校学习生活。我觉得,以自己的嫡亲子孙的学业、前程相托,对我们是多么大的信赖和支持啊,可以说,小平对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的教改实验倾注了巨大的期盼!”范禄燕坦言,这也是日后景山克服教改重重困难的巨大精神动力。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面向世界的先进科技、面向世界的教育现代化,当年邓小平就曾说过,“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材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为此,他在国家外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从中央财政拨出10万美元,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引进了大批中小学教材,促进了中国课程和教材的现代化改革。
作为教改实验校,景山担负起教材改革的重任,语文课是学好其他课的基础。景山学校最早的教材改革便起始于语文教学,这也是景山学校最有成效的教改之一。当时,时任中宣部秘书长的童大林、景山学校创始人方玄初校长和主抓语文教学的龙卧流副校长,提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集中识字,精读名篇,以写作为中心来安排语文教学。
一二年级进行集中的识字教学,到三年级,便可认识2000多个汉字,为学生打开了阅读的大门。随后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以写“放胆文”为主要方式,读写结合、学用一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景山学校,你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就开始阅读大部头的书籍,集中识字的优越性不只是多识几个字,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教育的速度。到了初中,学生便开始集中学习文言文,并强调作文以思想带文字。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景山小学阶段的语文改革也逐渐向中学阶段延伸,《识字课本》、《阅读课本》、《文言文选》、《各体应用文选》、《现代文选读》等十几本教材相继编写完成,为中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创造了诸多新鲜的经验。
“我们会把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包括科学的知识及时补充进来。自编的教材,老师们讲起来,都非常有感情,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第五代了。”谈起自编教材,范禄燕引以为傲。
目前,景山学校自编的小学《语文》、《数学》已在全国24个省份500多个教学班进行过实验,其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均得到了专家和实验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景山学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当年还一度得到邓小平的赞许。
教材编写是一项艰苦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从1960年自编教材开始,一代代的景山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教师编制紧张,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景山人发扬“有条件要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教改精神,边编写、边实验、边听课、边总结、边修改。有些年事已高的老教师,身患各种疾病,却依然克服困难,坚持在编写一线,正是在这样一批有景山教改情结的老师的带领下,最终形成了具有景山学校特色的教改教材。
范禄燕告诉记者,景山学校教材编写组年龄最大的老师已经82岁了,至今仍在学校教改的一线奉献着,并带动了一批批年轻教师的参与热情,在范禄燕看来,这就是景山学校精神的传承。
 
小平为景山学校打开校际交流的大门
“努力培养既会组织国内建设,又会进行国际交往的人才”
1978年初,景山学校收到来自美国波士顿一些友好人士的邀请,希望与学校互派师生,进行教育交流。面对破天荒的事情,当时的校领导不知所措。
邓小平听说后,坚定地表示:“这事没问题!”在他的关心下,景山学校成为中国与美国进行教育交流最早的学校,也是时至今日,中美两国之间历史最悠久且首次由家庭接待的交流项目。
1985年正式与美国波士顿牛顿公立学校开始国际交流以来,景山学校已与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7所学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这在中国的中小学里首屈一指,景山学校还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发展革新计划”的联系中心之一。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教育交往中,景山学校师生逐渐培育起世界公民意识,也让景山学校成为展示中国基础教育成就的重要窗口。
张肖晖是景山学校2012届高中毕业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他谈到的异国生活体验,让记者非常感慨,“我们的英语走到哪里都会引来赞叹,我们活跃的课堂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让美国师生刮目相看,我们会通过生动的幻灯片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国外的同学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定期互访,让师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文化,同时对不同文化多了一份尊重、理解和包容。
在北京众多知名中学纷纷设立国际班的大环境下,景山学校没有跟风,“我们的外事活动很多,我有一个理念,只要有条件,都会要求外宾和孩子交流,我希望多给孩子创造交流的机会,而不只是寒暄。”在范禄燕的概念里,面向世界主要是办学的理念和模式与国际接轨,而不是单纯的办个国际班。
今年7月25日,范禄燕亲自率领景山学校的孩子,去英国爱丁堡国王剧院演出英文音乐剧《绿野仙踪》,这部音乐剧汇聚了学校150名学生,娴熟的英语、默契的配合、生动的表演,让记者观后非常震撼。可以说,《绿野仙踪》将学生的个性特长、艺术修养、英语水平、合作精神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是景山学校“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办学思想的体现。
在教育功利化的大环境里,面对升学压力,很多家长会向功利教育妥协,而忽视孩子的个性培养,而学校始终坚持“快乐成长高于一切”,“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很多矛盾交织纠缠,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相当普遍。但教书育人,最需平心静气,最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和担当。”范禄燕很明确地表达了景山办学的态度。
景山学校的课业轻松是出了名的,和许多重点校相比,学校坚持不补课,不加重学生负担,但老师们不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他们悉心了解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给不同学生群体布置不同的任务,来进行最有帮助的辅导。张肖晖记得,即便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他的语文老师依然鼓励他广泛阅读、训练批判性思维、写各种角度特别的文章。学科竞赛历来是景山学校的长项,但老师们不会强迫学生做题,而是用心挖掘学生对竞赛科目的兴趣。
在近五年的高考中,景山学校4人夺得东城区高考状元,10人夺得东城区单科成绩第一名,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达到或接近100%。
在景山学校,没有择校的压力,这让学生和家长颇感轻松。1984年,学校率先实现了小学初中的“五四学制”,同时实现了小学直升初中的无淘汰制度,有效解决了初中阶段时间短、课程多、负担重、质量低的问题。2000年,为鼓励优秀学生成长,景山学校允许学有余力的初二学生直升高中。2010年,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实现初中二年和高中三年的五年贯通实验,让学生摆脱了固化的学制教育,放开手脚超前学习。
倡导“大教育观”的景山学校,认为学生要满足中考、高考升学要求,更应从素质和能力上满足社会需求,为此,除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实验,景山学校还整体构建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同时践行“留白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景山学校关注学科特长生的培养,更注意培养艺术、体育方面的特长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摄影展,在保利剧院演出英文儿童剧,在中山音乐堂举行音乐会,在日本表演管弦乐……2014年,香港文汇报举办《纪念小平诞辰110周年大型成就展》,景山学生的110幅字画被展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外界高度褒扬。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人人“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一种科学的锻炼方法”,并将游泳列入课表。
为让学生尽早接触最先进、最前端的科学成果和理念,景山学校与清华、北大、北师大、北航等十所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让学生走进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景山学校学生李桃桃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方案从全球几万份实验方案中脱颖而出,被美国宇航局选中,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搭载实验;张尚在波兰举办的世界航模锦标赛上,取得了S9A项目团体冠军,实现中国青少年该项目零的突破;宫郑在第12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金奖;刘重华的“天圆地方”五色土实验方案在中国首颗公益卫星“希望号”搭载实验……据统计,景山学校已有近千人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大赛中获奖。
景山学校没有让快乐和成绩彼此牺牲,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的结合。
 
景山学校引领均衡教育发展新时代
“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注意普及,又要注意提高”
“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这是邓小平对景山学校寄予的厚望。作为中国第一个教改实验校,54年来,景山学校始终以改革者的精神,担负着探索新中国基础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使命。
从当年办“重点校”,到今天“均衡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正经历时代需求的变革,实施素质教育与升学选拔等诸多矛盾成为中国教育饱受病垢的核心问题。作为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融合的典范,景山学校一直在以自己的力量传递景山办学的理念,并寄望“景山模式”引领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
2007年5月,位于石景山区的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正式成立,这是石景山区第一次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而引入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是景山学校在北京成立的第一个分校。
“同一法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让远洋分校继承了景山的教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景山学校每年都会派出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材编写专家与远洋分校的老师结为师徒,并签订师徒协议,专家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业务上给予徒弟们专业和系统的指导。八年来,景山学校为远洋分校输送了大批专家成为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指路人,让很多分校的老师迅速成长,并在国家、市、区大赛中屡获殊荣。优秀的教师团队,让远洋分校的中考成绩一直位列石景山区第一名。2013年,首届高中6名学生参加北京市高中学科竞赛,李瑾梁取得化学竞赛一等奖,远洋分校也先后荣获石景山区人民满意学校、教育教学设计与微格课大赛群星奖、全面质量管理高效奖、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如今的远洋分校,已逐步探索出具备景山学校特质且适合地域发展、适应新世纪挑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京西教育品牌校。
2010年,景山学校将原196中学、原北官厅小学并入,极大满足了当地学生上好学校的愿望,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扩展。2011年,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成立,目前,昌平区、门头沟区、朝阳区的景山分校都在筹备中,景山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校园文化和教科研成果正源源不断地向各区输送。不仅如此,景山学校率先成立的无偿的、面向全国中小学教育界的“数字景山教育网络联盟”,已吸纳400多所学校加盟,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提高。此外,景山学校还积极开展和西部学校手拉手,和边远地区学校同步课堂实验,到老少边穷地区支教、资助贫困生等活动,为推进教育均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探索。
1977年,邓小平提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注意普及,又要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随后,教育部选定20所中小学作为重点学校,景山正是其中之一。虽然时代的变化,让“均衡教育”理念成为公平教育的重要之意,但范禄燕觉得,这20所学校在中国教育的长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路非常一致。没有这些学校的探索,今天的成果无从谈起。
 

\ 

北京景山学校师生代表到家中拜望卓琳同志,范禄燕向卓琳介绍学校纪念邮册


\ 

1988年6月,习仲勋、康克清、周培源参观景山学校小学生电脑表演


\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与“希望号”卫星搭载试验方案设计者景山学校学生刘重华合影


\ 

2000年美国前教育部长赖利和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赖利办公室接见景山学校在美国的交流师生


\ 

北京景山学校自编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


\ 

北京景山学校校门

 

上一篇: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霜重色更浓
下一篇: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直面92邓小平南巡第一站

推荐图片文章